佛顶珠(学名:Osmanthusfragrans'XiaoyeFodingzhu'):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单叶,叶片革质,全缘,两面通常具腺点;具叶柄。花两性,雌雄异株或雄花、两性花异株,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顶生的短小圆锥花序;苞片2枚,基部合生;花萼钟状,4裂;花冠白色或黄白色,呈钟状,圆柱形或坛状,裂片4枚,花蕾时呈覆瓦状排列;雄蕊2枚,着生于花冠管上部,药隔常延伸呈小尖头;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长于或短于子房,柱头头状或2浅裂,不育雌蕊呈钻状或圆锥状。果为核果,椭圆形或歪斜椭圆形,内果皮坚硬或骨质,常具种子1枚;胚乳肉质;子叶扁平;胚根向上。染色体基数X=23。
小苗当年就可以开花,开花时花序集中新梢顶端,含胞待放时象一粒粒白色珍珠,由此而得佛顶珠之美名。更适合用作盆栽。
佛顶珠隶属四季桂品种群。20世纪90年代后期选育成功并开始推广,在中国上海、苏州、南京和金华等地均有引种栽培,生长良好。
据测定,佛顶珠生长发育有如下特点:该品种是常绿小灌木,分枝短密,长势旺盛,极耐修剪。二年生扦插苗可长成蓬幅40-50厘米的丰满圆球;初花期从8月中下旬开始,盛花期集中在9月上旬至次年元旦,再持续开花到春节后结束,花期长达半年之久。在全光照地栽条件下,只要合理修剪与施肥,盛花始终不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能耐轻度盐碱土(pH值≤7.5),及其它不良气候条件。
佛顶珠属常绿灌木,抗逆性香花,其长势旺盛,树冠紧凑,分枝短密;高0.5-2.0米,叶片墨绿色,网络明显;呈长椭圆形,平均长6.0厘米,宽2.6厘米,长宽比2.30左右;叶面内凹,呈‘V’字形,叶缘有锯齿,雌蕊退化,不结实;花淡乳黄至纯白色;从8月中下旬开始放花,盛花期从九月上旬至次年元旦春节期间,花序密繁,顶生花序独特;花期长达半年之久。新梢及嫩叶紫红色,与老叶墨绿色可形成鲜明的对比。
圃地选择。圃地应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轻壤土为好。土质太粘宜适当掺些砂土以调节土壤质地。为防止立枯病及根腐病的发生,还应在作床时喷洒农药进行土壤消毒。插床宜梢高,排水一定要通畅,实践证明,雨后积水,最易使穗腐烂,尤其是在插穗生根之前更应及时注意排涝。
塑棚与荫棚的设置。封闭育苗简言之就是棚套棚,即荫棚套塑棚。插床宽度1.10米(实际利用率为1.0米),用两端削尖的竹片呈弓形的插下,从床面到弓顶为0.5米,为使弓形竹片拉紧,弓与弓之间应用细竹扎缚,塑膜棚两侧用泥土压紧,不能留有空隙,但塑棚两端不必封死,可以自由启闭,以防透气漏风。在塑膜棚上面要盖双层芦帘,荫棚高度1米,这样塑棚与芦帘之间有50厘米的空间,便于空气流通,降低塑棚内温度。此外塑棚四周还应围盖单层帘子,以防侧方阳光照射。
地栽桂花多于早春进行。栽植地点要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方。栽前先挖个大穴,多施有机肥料,同时增施一些草木灰,苗木需带土索移植,以利成活。栽后充分灌水。成活后施一次液肥。7-8月间现施1-2次水肥。临冬之前现施以腐熟堆肥。以后每年3月下旬追施一次速效性氮肥,7月追施一次速效性磷钾肥,10月份再施一次有机肥。每次施肥后都要及时灌水和中耕除草,平时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这样便可加速生长,年年开花繁茂,花多味香。
要让桂花多开花,气香,需要抓住选好盆土、适时浇水、巧施追肥、适当修剪、防治病虫等五个主要环节。
1.桂花喜欢微酸性土壤。盆栽可选用山泥或腐叶土5份、园土3份、沙土2份混合调制或腐殖土和沙壤土各半作培养土。
2.浇水要适时。浇水要掌握“二少一多”,即新梢发生前少浇,阴雨水少浇,夏秋干旱天气需多浇。平时浇水以经常保持盆土50%左右含水量为宜。特别是秋季开花时如果盆土过湿,容易引起落花。阴雨天要注意检查,盆内如有积水,需及时侧盆倒水以免时间长了造成烂根。
3.巧施追肥。桂花春季发芽后约每隔10天施一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饼肥水,促使萌芽发枝。7月份以后施以稀薄的腐熟鸡鸭粪水或鱼杂水,或在上述肥液中加入0.5%过磷酸钙,促进发芽分化。9月初施最后一次以磷肥为主的液肥,则桂花生长茂盛,开花多、味香。如果施肥不足,特别是磷肥不足,则分枝少,花也少,而且不香。
4.适当修剪。桂花根系发达、萌发力强,成年的桂花树,每年春、秋季抽梢两次。因此要使桂花花繁叶茂,需适当修剪,保持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生理平衡。所以在秋季开花后需进行一次修剪。根据植株生长势,除把过密枝疏剪外,还要把夏秋徒长枝剪去,使每个侧枝上均匀留下粗壮短枝。第二次修剪是在早春萌芽前进行,把桔枝,细弱枝,病虫枝剪去,以利通风透光,促使桂花孕育更多、更饱满的花芽。生长期要经常将萌枝剪除,以利养花集中,则开花繁茂。此外,盆栽桂花宜选择株型矮壮,枝叶紧凑,主干较粗的植株。每隔1-2年于早春换盆一次。北方于晚秋需将桂花移至0℃以上冷室内越冬,保持盆土略湿润,使其充分休眠,有利来年开花,第二年清明节后移到室外通风向阳处养护。
佛顶珠可扦插、嫁接进行繁殖。
在春季发芽前进行,选一年生枝条作插条,插入素沙土或草炭土内,上面覆盖塑料薄膜,放在蔽阴处养护,立秋后即可生根。
1.
扦插时间。5月中旬到6月下旬为最适时期(秋插可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有些地方认为桂花早春就萌发新梢,可提前到4月份进行扦插,实践证明,那时插穗木质化程度虽然较高,但气温地温均较低,扦插后不易生根,插穗容易腐烂变质。
2.
插穗的选择与处理。用当年萌发的嫩梢进行扦插。为使插穗健壮饱满,在冬季必须对采穗母树进行肥水管理。在采穗前1-2个月施2-3次速效肥料进行催条,如春季干旱还应注意灌水,实践表明:饱满和组织充实的枝条容易形成根的原始体,生根快,成活率高,而瘦弱的枝条则相反。插穗的长度8-10厘米。剪取的插穗应迅速放入室内通风阴凉处,并及时喷雾状水,湿润叶面,保持插新鲜状态。整修插穗时应保留顶叶5-6片,为避免扦插时过于拥挤以及防止叶片互相嵌合,可以将叶子剪半。据观察,桂花插穗大多在节上生根,而在节间生根较少,因而插入土中部分最好留1-2个节,如插穗末端刚好在节上那对生根更为有利。有萘乙酸处理插穗是促进桂花早生根和快生根的有效措施,扦插前用500PPM萘乙酸快浸比不处理的要提前7-8天生要。
3.
插穗插入土中二分之一,株行距6×10厘米,每平方米扦插200株。如果生根之后即移出,即把插床当作中间过渡,则密度还可加大,以便充分利用塑棚。桂花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是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础。桂花插穗在生根前首先形成根的原始体,而后长出不定根,其插穗发根不是在愈合组织部位而是集中在节上,少数在节间的皮层部位。据观察,平均每株产生侧根19条,其中在节上生根13条,在节间皮层部位生根6条。如有二节生根,其中以下节生根较上节生根为多。据外形观察,桂花也和其他树种一样都形成愈合组织。愈合组织位于插穗在末端,在皮层部位与木质部之间形成瘤状突起,并于插后15-20天形成,如果未经萘乙酸处理,愈合组织的形成还可能推迟。形成愈合组织大约稳定7-10天便开始产生新根。
桂花树嫁接的砧木一般为女贞或水蜡,多采用腹接、靠接法或撕接法。撕接法操作简单,成活率可达93%左右。具体方法是:在春芽未萌发前,从母树上取健壮的一年生枝条,剪去一些叶片,置于低温、湿沙中贮藏,待砧木萌动时进行嫁接。嫁接时先将砧木在离地面10cm处剪断,选光滑面将树皮划成“Ⅱ”型,长约2-3cm,宽3-4mm,撕开“Ⅱ”处树皮,再把削成不等边楔形的接穗插入砧木“Ⅱ”处,用薄膜带包扎。当接木新梢长到10-15cm长时,将砧木上的萌芽枝蘖全部剪除。6-8月注意抗旱、追肥和除草。盆栽桂花可用靠接法。先将砧木在盆中养活,6-7月梅雨季节选与砧木粗细相近的两年生桂花枝连盆靠接,成活后于“白露”前剪下即成新株,当年就能开花。
病虫防治。桂花常易发生炭疽病、褐斑病、灰色膏药病、枯斑病、藻斑病、煤烟病和黑刺粉虱、介壳虫、蓑蛾、刺蛾、蚱蝉、桂花叶蝉等病虫为害,需及时喷药防治。
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危害叶片,初期为黄色小斑,发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直径为2-10mm,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叶片正面散生许多黑色霉状小点,这就是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连接成大斑后,导致叶片枯死,但不会扩长到叶脉。此病菌靠风、雨、浇水等方式传播,3月开始生长、4-10月为发病期,10月以后病情减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老叶发病较重。一般丹桂比金桂、银桂抵抗此病的能力强。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病株残体、病叶并及时销毁,引入的苗木应剪除病叶,重病区苗木出圃时,可喷施高锰酸钾1000倍液,药剂防治参照桂花叶枯病。
2.加强水肥管理,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莳养环境要通风透光,发病期不宜喷淋,避免雨淋。切忌土壤积水。
3.及时防治介壳虫、蚜虫等刺吸式害虫;秋末入室前喷两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发生,可用90%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防治。发病期间可喷洒1∶2∶100-2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嗪氨灵5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倍液。
叶枯病又称枯斑病,是桂花的一种重要病害。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小斑点淡褐色,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时卷曲脆裂,病斑可相互连结达叶片的1/3至1/2,灰褐色,边缘为绿色,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引起叶片大面积干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较重,一般为7至11月发病,经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1.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菌,可有效抑制来年该病的发生;
2.苗木移栽或引进的苗木,要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必要时可于出圃前给苗木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杀菌消毒;
3.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经常松土除草,防止土攘板结或积水,遇到高温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和喷水,以增加桂花植株的抗病能力;
4.发病重的地区,从6月下旬开始,每半月喷洒一次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100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连续3-4次,防治效果良好;还可用25%的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喷雾,间隔期48天。
该病通常发生于高温、多湿的季节和闷热、潮湿、隐蔽、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主要表现为叶面和干枝上蒙有一层颜色深浅不一的灰黑色粉状物,有时甚至结成黑膜状。究其原因是由于蚜虫、蚧壳虫、粉虱等昆虫刺吸危害桂花时,分泌的排泄物引起多种真菌的寄生从而诱发了黑乎乎、灰蒙蒙的煤污病。灰黑色的煤污层,不仅影响了桂花植株的观赏,而且会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并引起感病叶片变黄萎蔫后提前脱落。
防治方法
1.加强桂花植株的整形修枝,确保植株内膛通风透光,促成植株生长良好;
2.发现蚜虫、蚧壳虫、粉虱等昆虫刺吸危害桂花时,及时进行有效防治,予以杀灭;盆栽植株,经常喷水淋洗叶面;
3.发病初期,用50%的甲·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份剂800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液,喷洒枝叶,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该病为缺铁性黄化病。由于PH值失调土质偏碱、土壤里面建筑物残渣清理不彻底,导致土壤中的铁元素以难溶解的氢氧化铁形态存在,不能被桂花的根系所吸收,从而使得桂花缺铁。如果是轻度缺铁,表现为幼叶的叶脉间失绿黄化,叶脉组织仍呈绿色;如果是重度缺铁,则表现为新老叶全部黄化,幼叶慢慢停止生长,部分老叶出现黄褐色斑点,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严重影响到观赏效果和采花收获量。
防治方法:
1.轻度缺铁,可根部浇施0.5%的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喷施0.2%的硫酸亚铁溶液;
2.缺铁严重时,可在每株桂花(包括盆栽桂花)根际周围的土壤中施入20-40克的螯合铁[F-EDTA(乙二胺四乙酸合铁)],同时用0.1%的螯合铁溶液进行叶面喷洒;
3.春季新梢生长季节,每半月用0.2%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叶面;配制盆栽培养土时,可用0.5%的硫酸亚铁溶液将其pH值调整到6.5以下。
主要发生在较大大规格的新移栽桂花植株上。在园林绿化或大桂花移栽中,由于起挖时碰伤、长途运输中划伤、吊栽时勒伤、意外击伤等原因,导致桂花植株的主干或大枝外皮被严重损伤,或掀去大块干皮,未能及时加以妥善的保护,遇到雨水、污水感染伤口,诱发真菌(如木腐菌等)、细菌(如土壤野杆菌等)的大量侵入寄生,致使伤口处腐烂、木质部外露或形成癌瘤,引起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大量脱落、大枝枯死,严重时会造成全株桂花死亡。
防治方法:
1.对于主干或大枝上的小伤口,应及时涂抹伤口愈合剂;
2.对已发生局部或少量腐烂的较小伤口,可将其伤口局部清理干净,直至露出新鲜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再在其新鲜的创口上涂好伤口愈合剂,可促成其创口尽快愈合;
3.对于树干上韧皮部早已被破坏、木质部外露多年的陈旧大创口,可将已腐烂的外露木质部清理干净,可每年定期涂抹石硫合剂防腐或用双组份"云石胶"调色后快速涂抹在新鲜的创口上,保护效果会更好;
4.对主干已形成空洞的粗大桂花植株,可先将已腐烂的部分彻底清除干净,注意不要破坏已腐烂木质部与未腐烂木质部之间的隔离层,空洞内填充聚氨脂发泡剂。
佛顶珠抗污染能力强,对CO、SO2、HF都有很好的抗性,在一些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开花,被公认是一种绿化、美化、香化、彩化、抗寒抗逆性强的优良桂花品种之一。宜小区片植、丛植、以形成香花的色块;或用作绿篱、高速公路绿化的基调树种;也可用作工厂、校园、医院、公园等景点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