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50年来紧紧围绕图书馆的职能加强建设,特别是自2002年起,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图书馆硬件环境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现代化建设和读者服务模式上。目前,已成为我校文献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存储和传播的中心,是全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信息平台,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一、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
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在建馆初期只是几间平房,1978年修建了独立馆舍,面积为2500平方米,格局为传统藏书楼式。利用国债项目修建的6796.66平方米的双怡校区图书馆2002年9月投入使用,13128平方米的雁湖校区图书馆于2007年7月投入使用,两楼均为大开间现代式图书馆结构。两馆内部所有的书架和阅览桌、椅全部更新,各阅览室实行藏、借、阅、咨一体的全开架自助服务模式。
二、文献资源建设
我馆文献资源建设秉承科学的建设思路,倡导“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服务理念,结合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宁夏医科大学文献资源建设总则》及学校发展规划为依据,在保证纸本文献建设的同时,积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逐步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已形成了“以医学教育为主,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馆藏体系。
我馆纸本资源建设采用书目订单与现场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向各院系发送书目,向读者发放文献需求调查表,在采购前后及时了解读者需求;数字资源建设的方式走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道路,与宁夏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开展区内高校联合采购,同时还参加CALIS医学中心组织的全国集团采购。
在统筹学校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对外加强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及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了原文传递关系;对内积极协助二级院系建立资料室,方便教师对本专业信息资源的利用,通过内外结合构建了宁夏医科大学文献保障体系。
三、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1、1993年图书馆开始自动化建设实验性工作,1998年实现编目自动化。
2、2002年9月双怡校区图书馆建成,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购置服务器等配套硬件设备、购置了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并将1994年以后购置的按《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的图书全部重新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建立了馆藏书目数据库、构建了图书馆网站。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实现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
3、2007年9月雁湖校区图书馆投入使用后,采用了总馆—分馆的管理模式,图书馆实现了新老校区网络异地管理与自助服务,在校园网范围内,师生可随时上网利用图书馆资源。
4、2011年图书馆开始图书自助借还服务系统建设,以服务方式改革为动力,以诚信、自助、开放的图书借还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图书管理智能化,变革图书借还服务方式,使图书借还服务更便捷高效,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的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功能。
四、馆员队伍建设
随着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迈进,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和读者服务手段都发生了改变,面对新的业务知识、新的服务方式、新的读者需求,学校加强师资培训,我们积极开展各种培训途径:培训班、短期进修、学术会议、学术讲座、远程培训、在岗培训、自学等方式,努力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
五、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1、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改变传统图书馆“以藏为主”为现代图书馆“以用为主”的管理和服务理念,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服务宗旨。
2、针对教学和科研,在提高传统的书刊借阅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查新、原文传递等参考咨询服务;同时协助各院系建立资料室,方便广大教师对本专业图书的利用;随着教学医院的增多,出台政策,给教学医院的教师办理借书证;
六、图书馆发展展望
近几年来,图书馆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积极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注重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平台和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
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作为宁夏地区医学文献信息资源最为丰富的收藏和服务单位,随着学校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今后在进一步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通过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整体业务水平能力,积极拓展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在全校教学、科研、医疗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其服务职能和教育职能,而且发挥宁夏地区医学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