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灵山——回龙山,位于长沙西部,沩水河畔,因山脉如青龙奔腾向西,突折迂回,似有“回龙望祖”之势而得名。方圆30余里,主峰回龙峰海拔365米,山形逶迤,群峰耸翠,风景秀丽。山顶有一箕形盆地,方百余亩,翠竹丛生,绿树蔽天,常有清风拂面,白云停驻,故名白云窝。全国百大名寺——回龙山白云寺即建于此。
千年古刹白云寺,建于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原有大小房屋三百多间,依山就势,居高临下,气派非凡,可惜尽毁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现已修复的大雄宝殿和诸天殿,气势宏伟,金碧辉煌,香烟缭绕,昼夜不绝,蔚为“殿宇流光天底下,锺声荡绕白云间”之壮观。寺内诸天殿供奉着二十四位诸天菩萨,形态逼真,造形各异。传说菩萨都是人间真、善、美之化身,与人消灾祛难,十分灵验,朝山拜谒者众多,得“南岳山的香,回龙山的烛”之美称,享誉海内外。
千多年的历史,给回龙山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两朝题问堪灵气,什方拜谒永颐和”。据记载,乾隆皇帝曾为白云寺题扇:“青林带绕青林寺,白云寺建白云窝。”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作湖南农村考察时曾借宿于回龙山,解放后曾多次向湖南的领导和身边的同志问及回龙山的情况并回忆在回龙山时的情景。前国民党元老于佑任曾手书“回龙古寺”匾额。清宰相左宗棠亲题“南楚灵山”四字。历代文人名士亦对回龙山有诸多赞美:“地净尘嚣,在绿树丛中,白云窝里;缘多香火,是西天活佛,南国名山”;“龙树栖真,慧日龙光照东土;鹫峰选胜,沩水分析衍南宗”。
回龙山系雪峰山余脉,在沩江中游的平川突兀而立,山势曲折如龙,突折迂回,似有“回龙望祖”之势。“回龙望祖”为清朝皇帝乾隆南巡到此题赐。
回龙山方圆30里,有大小山峰30多座,群峰耸翠,山峦锦秀。主峰海拔366米,年平均气温18.8℃,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白云寺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僧光恩禅师创建,千百年来香火绵延,长盛不衰。
“南岳山的香,回龙山的烛”,与南岳大庙并驾齐名,被誉为“南楚灵山”,民间世代相传,是因为有二十四位诸天佛祖极显威灵,能驱邪辅正,灭祸消灾,普救众生。
回龙山白云寺已列入《中国寺庙宝典》中的百大名寺,被《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收录为旅游圣地。
回龙山风景优美,钟灵毓秀,有七大游区,各拘一格:新建门楼区、佛笑园区、半山亭区、山门区、寺门区、寺内区、后山主峰区。
回龙山神奇、灵秀,有八大景观:仙岩瀑布、蟾谷嘘虹、云关锁翠、鱼山夜月、枫叶吐雾、菱塘晚风、石磴穿云、远岫横琴。
回龙山历经风雨的洗刷,经受了兴衰的考验,正如潘基质老人(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南楚灵山》序言中“事有必至,理有尽知,任世事如何变幻,真理总归要克服邪恶,诚信总归要战胜刁咬,这就是灵气。毓秀钟灵的回龙山就蕴藏着这种灵气。”是因为这种灵气,民间流传了许多的故事与传说,如:天降诸天、乾隆题扇、白马现身、吕仙降妖、杨夭毁佛、蛇的奇闻、灵龟传奇、历险上甘岭战斗、华侨心系回龙山、回龙山护我上战场……等等,难以直言,深受百姓虔敬。
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学友萧子升到宁乡游学,上回龙山歇了一晚。尔后,1958年,毛泽东在长沙游了岳麓山后,对陪同他的周世钊(原湖南省省长)和宁乡籍的同学王熙、宋旦父、廖时易畅谈时,又提及宁乡回龙山寺庙,颇有感慨的总结回龙山有五奇:
蜿蜒曲折如游龙,在沩水中游的江滨开阔地忽然掉头回顾,真有点“回龙望祖”的气态,这是一奇。
宁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回龙山却在平畴绿野上拔地而起,这是千峰万岭中难觅的佳处,这是二奇。
一座近400米的高山上,苍松、翠竹、怪石、瀑布齐全,山顶生盆地,山门绕溪流,鸟鸣蝉唱,花香扑鼻,可谓具备名山风光之大全,这是三奇。
山上观音石、半山亭、青莲寺、白云寺,名胜古迹众多,“灵龟朝佛”、“菩萨救火”、“观音坐石”、“白马现身”神话传说楚楚动人,这是四奇。
古今名人游回龙山,题写诗联匾额,使人心旷神怡,乾隆御匾之“回龙望祖”;李东阳题词“此处可成仙”;王坦修题词“麓山不能冠其美,南岳不能逾其奇”。还有于佑任、左宗棠、陶汝鼐、陶澍的题词赠匾为名山古刹增添色彩。这是五奇。
新门楼建于2004年3月,门楼匾额“南楚灵山”,原系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亲书,后因世事沧桑,几经周折,真迹已不复存在。重修山门,由原中共宁乡县委书记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厅长、省人大常委杨世芳老人重书。
“神奇、灵秀”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亲笔题词。
原建有一座弥勒笑佛,高约20多米,因年久失修坍塌,仅存门楼。意在笑佛笑天下蝇营逐利之人,容世俗红尘烦恼,即劝世人不为名利所忧。
半山亭有报信土地神,原土地神龛上有匾额“如在其上”四个大字,寓意一切神灵都高于凡人不可亵渎,到此香额是求土地神呈报诸天菩萨的第一站,神灵有序受领,有求必应。
报信土地神旁原建一座古凉亭,后被毁。传说乾隆皇帝以“江南游子”身份南巡时,登山在此歇脚,与山民交谈,了解民间疾苦,后人在此建凉亭以示对乾隆皇帝的纪念。
白云寺山门,建于康熙年间,是现存古老建筑。长五十余米,高11米,厚1.2米,用山石泥土夯筑垒砌而成。
正中的门匾:“南楚灵山”
两侧门联:“灵山开觉路,南楚点迷津”
这完整的门匾、门联是清代中兴名臣、内阁大学士、陕甘总督、加封太子太保衔左宗棠游回龙山时亲笔所书,其意是点化世人忘却功名利禄,四大皆空,普度众生,劝戒世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白云寺于858年系僧光恩禅师创建,至今1140多年。寺庙经历代多次重修和扩建,明末清初后,逐成规模。殿宇僧房依山就势建造,青砖黛瓦,高脊垛墙,错落别致,独具品味。
全寺有房屋300多间,寺房交连重叠,明暗幽深,身临其境,如走迷宫。寺庙主要由山门、牌门、大雄宝殿、诸天殿、禅房组成,现这些建筑均为重建。
昔日回龙山寺庙常住僧人近百名,供奉二十四位诸天佛祖神像,接待求神佑助香客。来回龙山香客遍及洞庭湖区和湘中十多个县市及外省及回家探亲的台湾知名人士和海外华侨。远道香客食宿山上,较多的一晚可达1300多人,曾誉为“宁乡大饭铺”。山上曾有“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盏明灯”之景观。
大雄宝殿前面两株千年银杏古树,饱经沧桑,老干虬枝,密叶托云,是白云寺历史兴衰的见证。
大雄宝殿是白云寺主殿,正面供奉着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两侧有序的排列十八罗汉,威严肃穆,金光四射,神威无量。
诸天殿是白云寺较大的殿,山斗拱,殿宇轩昂,建造高大,独具一格,昼夜香烟缭绕,香火盛存。
诸天殿正面供奉着头戴天冠、胸佩珈珞、手执仙草、肩披轻纱的观世音菩萨坐像。两旁整齐的排列着仪表端庄、形态各异、威武逼真、尽展神威的二十四位诸天菩萨。
寺庙后山,白云窝。白云窝是秀美的天然盆地,方圆百亩,内有参天古树,遍地幽篁,杨柳池塘,粮蔬垄亩。
经白云窝盆地,穿过枫叶吐雾、菱塘晚风,登阶穿云之景,到达主峰山顶——灯盏窝。
圣帝殿建于主峰灯盏窝山顶,殿内有圣帝爷大尊佛像,殿内整洁大方,有肃然虔敬之感,自然的烧香烧纸,跪拜求神。
站在圣帝殿向四周遥望,宁乡方圆几十里的山河、田野,尽收眼底,人们自然间激情奔放,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深谷下面,沐仙潭尾,樟木坑谷口两侧悬崖对峙,峭壁凌空,怪石垂松,千姿百态;下有幽深洞窟,神秘莫测。岩顶谷口瀑布,从天而落,高挂数丈。尤其是春夏两季水泻飞奔似练,溅珠腾雾,声震林谷,十分壮观。
注:据史料记载,相传唐代赤脚大仙在此修道显灵,常聚众仙相会于此处沐浴、观赏瀑布。
聚仙岩下有一古井,圆苦明镜,水味甘甜清润,堪称仙迹。井内有一三足蛤蟆,大如斗,声如雷,雨后嘘气成虹,人常见之。此景奇特。昔有诗云:“山前雨后复斜阳,一道长虹七彩光。谷底谷底蟾蜍偏媚俗,大嘘瑶气作华章。”
“南楚灵山”山门处,便是“云关锁翠”之景。“云关”,上有高山对峙,下有幽谷悬崖。山门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奇。“锁翠”,高山两侧,佳木葱茂,荫茏蔽日,如曲径通幽,由山紧锁。
回龙山白云寺庙宇,脊靠“观音”,面对斋饭山,侧伴木鱼山。大雄宝殿、诸天殿正对面一小山,山峦小巧灵秀,酷似一碗“斋饭”,供奉佛祖斋食。斋饭山左侧一椭圆形小山,又酷似僧人法具木鱼象征僧人天天备用斋食,敲打木鱼,虔敬神明。木鱼山树木婆娑,青峦滴翠,尤以夜景较美,是赏月的较佳去处,称“鱼山夜月”。
后山上游,近峰顶之处,有一条白来米的麻石磴路,形似天梯,,即“石磴穿云”。在接近峰顶之处,有一条百米麻石磴路,形似天梯,以接游人,这就是所谓“石磴穿云”。人站在石磴尽处,白云寺全貌呈现眼底,历经此处,确有“行过石磴云中路,山水楼台别有天”的情感。
白云寺盆地内,有池塘四口,水面八亩,以寺侧左面菱塘较大,池塘水面清澈如镜,主峰倒翠其间,若隐若现;池岸杨柳垂依,与塘内菱叶争芳。春复之季,蛙声阵阵,晴蜓点水,鸟语蝉鸣,雨燕穿云。每当暑季,斜阳夕照,清风徐徐,水色山光融于一体,耐人寻味。
回龙山丛林茂密,古木参天,尤以枫木为盛。春雨群芳吐翠,秋霜红叶飘香,远眺近观,层层入画。此处地势高,云雾缭绕,寺院琼楼,画阁朦胧;枫林雾荡,雾涌云移。物有静动沉浮之姿,人有腾云驾雾之感。身临其境,景醉情迷,似置人间仙境。
站在峰顶眺望,绿野平畴,沩江似练,苍茫大地,海阔无量。西边望百山峰高耸入云,如鹤立鸡群,格外醒目。峰下群峦起伏,脉舞苍龙。群峦中一岩体石山,横卧在回龙山后山处,若似一张古琴,有诗赞曰:“西边远岫似横琴,玉轴微弘隐翠岑。千古不闻弹一曲,高山流水待知音。”
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观枫、冬可赏雪、四季皆可登山拜佛。(6-9月份,回龙山气温一般在25至28度。)
长沙西站坐巴士到宁乡老或者宁乡南站都有到回龙山的车的,交通便利
在宁乡县可以乘坐宁乡118路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