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萧氏家族墓

萧氏家族墓

萧氏家族墓是国家第六批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又称萧绍矩家族墓地。在庙山南坡,地表有建筑遗址。1983年清理砖砌单室墓一座,1985年又清理砖砌多室墓二座,其中一座是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合葬墓。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主人陈国公主是辽景宗第二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之女,卒年十八岁。同年附葬于驸马萧绍矩墓。为砖砌多室穹隆顶墓。由墓道、天井、墓门、前室、左右耳室、后室组成,全长16.4米。后室有木质椁室,内置尸床、供台。墓道壁及前室绘夫妇日常生活图画。
所在地/隶属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辽)
所在地/隶属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
目录

简介

萧氏家族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又称萧绍矩家族墓地。在庙山南坡,地表有建筑遗址。1983年清理砖砌单室墓一座,墓中发现的契丹人壁画。

1985年又清理砖砌多室墓二座,其中一座是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合葬墓。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主人陈国公主是辽景宗第二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之女,卒年十八岁。同年附葬于驸马萧绍矩墓。为砖砌多室穹隆顶墓。由墓道、天井、墓门、前室、左右耳室、后室组成,全长16.4米。后室有木质椁室,内置尸床、供台。墓道壁及前室绘夫妇日常生活图画。墓主身着冠、靴,金银殡葬服饰,出土有金、银、铜、玉、瓷、玛瑙、琥珀等质料佩饰及生活器皿、马具等达3227件。

考古发掘

阜新因为盛产玛瑙而闻名于世。不过,除了玛瑙,这里还蕴藏着更有价值的“宝贝”。那就是分布在阜新境内的大规模的辽代墓葬群。目前,在阜新境内的辽墓已经清理发掘了30多座,最新发掘的一座是“辽代平原公主墓葬”,发掘于去年入冬前。然而,正是这座墓葬又一次将国内关注辽墓的目光定格在阜新。因为,这一次考古发现不同寻常,而且揭开了困扰考古人员近30年的一个谜。即辽代平原公主墓的确认,最终确定了辽代后族萧氏家族墓地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平原公主墓志”6个字确认了该墓的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发现是对阜新地区考古发掘和辽代历史研究的又一次推动。而且,从出土的文物和壁画可以看出,辽代的阜新已经很繁荣。村民意外发现辽墓被盗挖。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记者从沈阳乘坐客车要3小时50分钟才能到达。

“辽代墓葬群主要分布在阜新市的周边农村地区,这次发掘的两座辽代墓葬就在八家子乡果树村。”与记者会合后,阜新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考古队员崔嵩一边向记者介绍着情况,一边开车带着记者向这次辽代墓葬发掘现场进发。

在距离阜新市区约45公里的果树村,记者看到了辽代平原公主墓葬所在地。站在光秃秃的庄稼地里,如果没有专业人员指引,根本看不出这块庄稼地有什么不一样。崔嵩告诉记者:“这次共发掘了两座辽墓,都位于乌兰木图山南麓,而乌兰木图山是阜新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平原公主墓的海拔高度为505米,另一座墓葬的海拔高度为493米。”

去年10月份的一天,果树村村民闫玉湖最先发现了辽墓被盗的情况。当天,闫玉湖发现自己家地里平白无故地出现了一个大坑。他走近一看,看见了露着的青砖和白灰。这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赶紧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村里。村里又将这个情况汇报给当地的派出所。后来闫玉湖听说,自家地里的这个大坑来头挺大,可能是一处重要文物。没过几天,考古工作队的到来解开了他的疑惑。在闫玉湖家的庄稼地里,记者看见了还没来得及回填的一个小型的辽代墓葬。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第二研究室主任李龙彬是这次考古行动的领队。

2月21日,在省文物考古所,记者见到了李龙彬。他告诉记者,早在1981年,果树村那里就发现过大规模的墓群。此后,在配合国家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共对这个地方的墓群进行过3次抢救性发掘。共出土了两块墓志,分别是辽代宁远军节度使萧仅墓和驸马都尉之子萧墓。通过这两方墓志,确定了这里是辽代后族萧氏家族的墓地。但是,这些萧氏成员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些年来一直困扰着考古队员。

去年10月28日,李龙彬带领考古队正式驻扎在果树村。根据掌握的情况,他们决定对果树村的梯子庙和解家烧锅两个村民组发现的墓地都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工作人员先对这两个辽代墓葬进行编号。将位于乌兰木图山墓群西部(即闫玉湖家庄稼地里)的墓编号为梯子庙4号墓;将位于乌兰木图山墓群东部的墓编号为解家烧锅3号墓,这座墓在后来被考证为辽代平原公主墓。从地理坐标上看,平原公主墓位于梯子庙4号墓的东北方,两者相距大约1公里。

考古人员先对梯子庙4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李龙彬介绍说,这个墓葬为砖筑单室墓,规模相对较小。由墓道、墓门和主室三个部分组成。从当时的现场来看,墓道两侧壁都用白灰抹面,绝大多数已脱落,没有发现壁画和墓志。

萧氏家族墓

从通辽的库伦旗向西几十公里,到达六家子镇,然后向南,翻过几重山梁,到了一个叫做斯布格图的山村,在村边山地的苹果园中,隐藏着辽国权势强大的萧氏家族墓地。

契丹族源于柔然,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6年改元神册,改渤海国为东丹国,立其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定国号为“辽”,后被后汉高祖刘知远击退后,定都幽州、上京,983年萧太后曾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圣宗耶律隆绪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代契丹人分为耶律氏皇族和萧氏后族,两姓世代通婚,并各有自己的“领地”。辽朝“贱他姓,贵耶律、萧氏二姓”,而且“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尊卑”。《辽史.后妃传》上说:“后族惟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国事。”因此,在辽代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萧氏贵族集团,并且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得到了自己的领地,视为故里,生前在这里构筑私城,从事生产活动,死后又归葬于此。辽北地区发现的许多墓葬和城址,同时证以《辽史》的记载,都说明了今天辽北的辽宁阜新、彰武、法库以及内蒙古奈曼、库伦的部分地区都是辽代后族领地。萧氏家族墓地,分布在斯布格图山村旁山坡和山谷中,数量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陈国公主(公元1000年—1018年),辽景宗孙女,耶律隆庆之女,吴国公主之妹,在16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年长自己十余岁的舅舅萧绍矩,婚姻只持续了两年,1018年,36岁的驸马与刚满18岁的公主先后过世,原因成谜。根据墓中出土的《故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这位年纪轻轻的公主竟数次荣获封号,初封为太平公主,又进封越国公主,后又追封为陈国公主。此墓为砖砌多室墓,全长16.4米。全墓由墓道、天井、前室、东西耳室和后室6个部分组成。阶梯形墓道斜长6.5米。天井东西略呈长方形,上宽下窄,如漏斗状,前接墓道,后通墓门。天井底部平坦,平铺一层条砖。前室长方形,南北长。

3.48米,东西宽1.93米,高2.65米。券顶,地面铺方砖。东西耳室圆形,穹窿顶,地表铺条形青砖。后室(主室)平面呈圆形,东西直径4.38米,上部迭涩内收呈穹窿顶,地面错缝平铺方砖。主室正北壁地面上有砖砌尸床,尸床前有砖砌长方形供台。尸床和供台的东、西、南三面有雕刻的16个壶门,装饰讲究。

此墓的格局规制同河北张家口宣化下巴里辽墓相似,墓门应是按照辽时期宫殿建筑大门建造,斗拱粗大,色彩艳丽。穹窿顶好似经过修整,按照下巴里辽墓,穹窿顶上应绘制星图。供台损毁严重,壶门已经破损。据文献记载,陈国公主墓构筑规模虽然不大,但随葬器物却非常丰富、精致。公主与驸马均头枕银枕,身着银丝网络,戴金面具,着银靴,胸佩琥珀璎珞,束带。公主头戴珍珠琥珀头饰,颈戴琥珀珍珠项链,两腕各戴一副金镯,每个手指各戴金戒指一枚,身佩金荷包、金针筒、铁刀以及各种玉佩和琥珀佩。驸马腰束金夸银蹀躞带,带上挂银刀、银锥。整个墓中的随葬品多为金银、玉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等贵重材料制成,共用黄金1700克,白银1万余克。另外,还在墓中首次发现了木鸡冠壶、木围棋等。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传统,为研究各朝代的建筑提供了很好的资料佐证。辽金时期遗留建筑数量不少,我参访过著名的有:河北保定正定文庙大成殿、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宁锦州义县奉国寺大殿、山西忻州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河北保定正定龙兴寺摩尼殿、山西朔州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等。此时期建筑形式上承隋唐,下启明清,风格大胆粗旷,殿宇雄伟高大,普遍采用减柱、偷心等方式。此墓历经千年,营造时正是辽鼎盛时期,墓门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墓里的壁画也非常引人注目,画面规模虽然不大,但民族特点异常鲜明。在墓道东西两壁画有反映墓主人出行和归来的场景——《出行图》、《归来图》。在前室东西两侧墓壁上绘有男女仆役和手持骨朵的侍卫以及展翅翱翔的白鹤。从画中男女的装束、组列来看,仆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服侍墓主人,反映出墓主人日常生活的悠闲与奢靡。细观这些壁画,用笔简练,神态扑捉精确,重点突出,色彩历经千年依旧艳丽,场景描绘写实,体现了契丹民族热爱生活的风貌和朴实坚强的精神。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