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开封城墙

开封城墙,即清代开封府城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城墙全长14.4公里,是中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历经战乱和黄河泛滥,如今的城墙之下叠压着5层古城墙,虽历经多个朝代修复,其规模、格局乃至重要坐标都未改变。
门票参考
40元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龙亭北路12号
开放时间
08:00~22:00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四批(清朝)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龙亭北路12号
目录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

开封历史上最早的城墙,是建筑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魏都大梁城。与今城墙部分重合,稍偏西北。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为了实现控制中原之目的,把都城由安邑(山西省夏县)迁于此地,并修筑了一座大梁城。

唐朝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重筑南北朝时的汴州城,是如今开封城墙历史的开始。据《北道勘误志》等文献载,扩建后的汴州城周围达20里155步,有城门7座,把汴河圈入了城内。这次重筑后的汴州城,实际上奠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基础。

宋朝

公元960年,宋朝定都开封,史称东京城,历经九代帝王168年,形成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开封城墙作为东京城重要组成部分(皇城、里城和外城)之一的里城,不断得到增筑,其规模壮阔,气势雄伟。据史记载:北宋后期,东京外城周长50里165步,高4丈,宽5丈9尺,居住人口达150余万。经金、元、明、清各朝代,开封城几经战火、水患,一代名都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

金代

北宋灭亡后,金朝将都城迁往汴京城。金宣宗完颜珣将开封城向南北两面分别进行了扩筑,使北宋内城向南扩了350米,到今大南门一带;向北面扩筑了750米,至今开封城墙北段。金人扩筑后的东京里城,确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规模。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开封城墙,相比较康熙元年清代城墙,重建的城墙城门升高丈余,城墙加高至高8米,加宽至5米,周长由原20里又190步加长至14.4公里,青砖结构,与东京内城规模大体相近。虽不及宋都之宏大,但仍为仅次于明朝南京城墙的中国国内现存第二大城垣遗址。

明清

开封古城历史上曾多次被淹没,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修开封城墙,改土城为砖城。城墙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宽2丈1尺;城濠深2丈,阔5丈。

清康熙元年(1662年),在明代开封城墙的基础上重修城墙,城门五座,"营建如旧制"。城墙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宽2丈1尺,一如明制。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开工重新修建开封城墙,历时一年半建造完成,重修的城墙较清康熙元年建造的清代古城墙,周长由20里又190步加大至现状,城墙加高、加厚,城门升高丈余。

近代

数百年来,开封城墙历经水患与兵燹。整修后,往日颓毁的残垣已不复见,初步再现了历史上壮观的雄姿。1997年,开封市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修复古城墙。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共募集100多万元。不到1年,其标志性工程——大梁门便巍然屹立在城墙的西端。在以后的时间内,市政府又多方筹资,修复了安远门(北门)和新门(小南门)。修复完毕,开封城墙将以更加完美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始建大梁门,俗称西门。明初,朱元璋升开封为北京,为明朝之陪都,改西门为大梁门,今大梁门系于1998年重建,是开封市唯一重建的一座城门,成为古都的重要象征。城门基采用青砖结构,设拱形门洞三个,城楼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雕梁彩绘,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城门北侧现已探明多层古城马道,为开封独特的城摞城历史,提供了又一重要佐证,现已被辟为古城墙博物馆。

现如今开封城墙周边全部规划成环城绿地公园,每天古城市民前来换环城公园运动跑步、抖空竹、河南豫剧、交际舞、北宋陀螺等各种民俗活动。

2014年,开封城墙列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项目。

交通信息

乘11、13、18、21、30、31、34、37路公交车在大梁门站下车。

城墙风波

为解决由西边进出入开封城墙内,缓解东西主干道大梁路的交通压力,尤其是景区的交通拥堵问题,2007年开始,开封市政府计划修建一条穿过西边北段城墙的主要道路。因为工程涉及穿过现存的古城墙墙体,因此工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当地论坛,甚至出现了“穿墙派”和“保墙派”。各种民间方案意见层出不穷。

最终于2010年,当地政府制定了道路下沉的穿墙建设方案,此路(金耀路)于当年完工通车。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