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西坝豆腐

西坝豆腐是四川乐山的传统名菜。从乐山大佛顺岷江而下20多公里处,有一座千年古镇五通桥区西坝镇。早在明朝万历年间,镇上的人就有吃豆腐之俗,而真正使西坝豆腐声名远播的,是老字号“庆元店”的第六代掌勺人杨俊华师傅。 西坝古镇,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特别是那清冽的溪水,是磨制豆腐的天然水汁。西坝豆腐历史悠久,于东汉时期传入,精于唐宋时期,有文字可查,则兴盛于明朝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目录

简介

杨师傅磨制的豆腐,洁白、细嫩、绵软、回味甜润,无论蒸、煮、煎、烧、炸,都不碎不烂。在烹制豆腐时,他将烹饪技艺与审美工艺相结合,火候适宜,佐料合理,先后推出了熊掌豆腐、一品豆腐、灯笼豆腐、绣球豆腐、桂花豆腐、雪花豆腐、三鲜豆腐、盖碗豆腐等上百个品种。他烹制的熊掌豆腐,金黄油亮而不冒气,外酥内嫩又滚烫。他烹制的芙蓉豆腐,朵朵金灿灿的“芙蓉花”,盛开在“白雪”之上,入口却香酥化渣,他烹制的一品豆腐,那豆腐如一朵睡莲,飘浮在高汤中而不下沉,形妙、色美、味鲜。这个品种据说是当年为一位中央首长创制的,故名“一品豆腐”。

传说

传说一

至今,西坝古镇还有许多与豆腐有关的遗迹和民间传说。

莫老二家住西坝镇凉水井,因家贫三十大几还孤身一人,与老母相依为命。天上的彩云仙子看他勤快、善良、孝道,便化作乞讨的村姑昏倒在莫老二家门口,被莫老二收留,一起生活。天上缺少了彩云,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把彩云仙子捉拿回去。两人才出生几天的儿子哇哇大哭,彩云仙子悲痛欲绝,边走边哭说:“老二,用凉水井的水磨豆子熬豆浆喂孩子……”从此以后,莫老二天天磨豆浆喂儿子。儿子长到五六岁,活泼可爱,聪明调皮,一天,竟把熬盐巴的卤水倒进豆浆里,莫老二回来,豆浆已凝固成白白嫩嫩的东西,一尝,味道不错,豆腐就此诞生。

凉水井在如今西坝镇民权村二组的狮子山下,一口脸盆大小的水窝,不漫不涸,终年如是,水是从山后的桫椤峡谷浸过来。镇上无论是茶馆饭店,还是酒厂豆腐坊,以及居民饮用,皆从这儿取水。

传说二

传说某一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云游至此,见树木葱茏的山林间一块平坦的巨石,正好下象棋,于是张果老和曹国舅摆开战场厮杀。晌午,肚中饥饿,一旁观战的吕洞宾遂向附近山民讨吃喝。纯朴的山民便推豆花招待,不想几个时辰过去,豆浆始终煮不开。吕洞宾掐指一算,原来是一修炼成精的金龟作怪,因为二仙下棋占了它每日晒太阳的巨石。于是吕洞宾一剑刺向沐溪河,金龟受惊升到天空,与吕洞宾展开激战,直杀得昏天暗地,不决高下。杀至凉水井,见一老妪在此纳凉,吕洞宾向她讨水喝,喝过之后功力倍增,斩杀金龟于真武山下。如今,西坝镇有三仙坝、棋盘石、磨刀沟、金龟嘴地名。据传凉水井就是观音菩萨(老妪)洒下的圣水,滋养出西坝三绝——西坝豆腐、西坝生姜、西坝糯米酒。

据《嘉州府志》记载,与赵匡胤比剑论道于华山的陈抟老祖,曾隐居于西坝境内的圆通寺,炼丹未成却炼出了西坝豆腐。

特色

特色独具的西坝豆腐,按其佐料配兑和烹饪方法,可分为红油型和白油型两大类。红油型以麻、辣、烫、绵、软、嫩、香为特点,白油型则玉嫩似髓,色彩油亮,淡雅清醇。这两大类豆腐,色、香、味、形兼备,令人观之饱眼福,食之饱口福。经过杨师傅师徒数十年的努力,西坝豆腐已有300多个品种,常做的有108种,精品36种,荟萃成了饮誉中外的美食佳肴,川菜的一个品牌,也成为乐山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坝镇境内,有4家西坝豆腐店,全国各地打西坝豆腐招牌的更是不计其数,但要吃正宗西坝豆腐,还得到西坝古镇,因为这里有其它地方无法取得的西坝豆腐制作最关键的水源—凉水井。

历史

西坝豆腐在选、泡、磨、烧、滤、包的六道工序,道道都有特别的讲究。其中洁净是首要,这就是为什么西坝豆腐比任何地方的豆腐都更洁白、细嫩、绵软、化渣的原因。通过烧、炸、炒、熘、蒸、拌,烹饪出360多种菜肴,荟萃成精妙的豆腐宴席,让人惊叹不已。有文人品过西坝豆腐赞道:“四川豆腐甲天下,西坝豆腐冠四川;洁白如玉细若脂,几乎舌头一起咽。”;“一品豆腐宴,尝尽天下鲜,美味甲环宇,疑似作神仙。”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