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让·雷诺阿

让·雷诺阿(1894年9月5日—1979年2月12日),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大师。著名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之子。让·雷诺阿自己的专业是哲学和数学,参军当骑兵,一战前受伤,转入步兵,受伤,又转入空军,负伤后退伍。曾从事制造陶器,后来成为导演。1937年6月在法国上映的《大幻影》取得国际成功,但《游戏的规则》因太过敏感而受到限制。二战爆发后碾转到美国拍片。战后返回法国,60年代事业滑坡,但以前的杰作不断得到认可。不同时期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
中文名
让·雷诺阿
外文名
Jean Renoir
出生日期
1894年9月5日
性别
国籍
法国
民族
法兰西民族
出生地
法国巴黎
星座
处女座
生肖
去世日期
1979年2月12日
职业职位
导演
代表作品
《大幻影》、《游戏的规则》等
主要成就
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1945年凭《南方人》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目录

演艺经历

1924年投身影坛,导演了第一部影片《水中姑娘》。一生共创作了40多部电影作品。

1926~1935年,雷诺阿在创作初期拍摄了13部影片。其中包括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影片《娜娜》(1926)、《布杜落水遇救记》(1932)、《托尼》(1935)。

1935年法国人民阵线运动高涨,雷诺阿深受进步思潮的影响,拍摄出一系列富有进步倾向的作品:为法国共产党竞选进行宣传的影片《生活属于我们》(1936),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反对战争、宣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影片《幻灭》(1937),取材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史实、抨击专制统治的影片《马赛曲》(1938)、揭露上流社会醉生梦死生活的影片《游戏的规则》(1939)。

1935~1939年是雷诺阿最重要的创作阶段。《幻灭》和《游戏的规则》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他主张导演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对景深镜头的系统运用形成了时空连续的拍摄风格,对追求真实性的现代电影亦有过重要影响。

在1941年,雷诺阿移居美国,为好莱坞导演过6部影片。

1951年,到印度拍摄影片《河流》,随后,又到意大利和法国,导演了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金马车》(1953)和《法国康康舞》(1955)。

1962年,雷诺阿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影片:《被捉住的军士》。虽然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不乏出色的力作,但已不见30年代那些名作中的锋芒。

获奖记录

入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威尼斯:大幻影(1937)、衣冠禽兽(1939)、大地之光(1946·金狮)、河流(1951)

柏林:逃兵(1962)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