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旧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原金家巷17号)。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全国抗日民族运动高潮的推动下,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和西北军发动“西安事变”,在陕西临潼骊山脚下实行兵谏,逮捕了蒋介石。12月16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调停,促成和平解决,推动了全国性的民族抗日战争,从而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大转折点。
西安事变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张学良公馆、西安事变指挥部、新城黄楼、止园、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华清池五间厅、兵谏亭等8处。张公馆在建国路69号,建于1932年,为东西排列的三座三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东楼是机要楼,中楼有客厅、会议室,西楼为张学良的居室。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叶剑英率中共代表团住东楼。中共代表团与张、杨会谈及与南京政府代表谈判多在中楼。西安事变指挥部位于西安新城陕西省人民政府内的杨虎城公馆,1931年建,砖木结构,宫殿式,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1936年10月8日张、杨在此密谈决定对蒋介石进行兵谏。
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来此与杨虎城共商救国大计。新城黄楼与杨虎城公馆相距300米,因墙为黄色得名。止园在北大街青年路,建于1933年。主楼为传统宫殿式建筑,拱顶、飞檐、碧瓦、朱柱。西安事变前夕,张、杨在此密商发动兵谏。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在止园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高桂滋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陕西省作家协会院内,建于1933年,1936年12月14日蒋介石迁此,周恩来在此会见蒋介石,初步达成六项协议。西京招待所在解放路,为随蒋介石来陕的南京政府军政要员的住所,现为省旅游局办事处。华清池五间厅背靠骊山,西安事变发生当天蒋介石由此逃至骊山一巨石缝隙中,后来在巨石附近建亭,先后以"正气亭"、"避难亭"、"捉蒋亭"、"兵谏亭"为名。1982年在张学良公馆建立西安事变纪念馆。
1936年12月12日,一件震动全世界的大事在古都西安发生:东北军领袖张学良与西北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根据好几种关于西安事变的书籍的记载,止园是事变前夜(1936年12月11日)张杨二人秘密碰头的地方。那晚,因蒋介石再次拒绝张杨二人的苦谏,绝不停止内战,还准备在第二天发布第六次“围剿”中共红军的命令。张学良当晚接到消息,他知道情势危急,于是连夜赶到止园与杨虎城紧急磋商,两人决定马上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止园紧急磋商后,两人分头召集高级军官开会,宣布行动计划及进行军事部署。几个小时后,震动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止园可说是这场事变的策源地。
根据好几种关于西安事变的书籍的记载,止园是事变前夜(1936年12月11日)张良二人秘密碰头的地方。那晚,因蒋介石再次拒绝张杨二人的苦谏,绝不停止内战,还准备在第二天发布第六次“围剿”中共红军的命令。张学良当晚接到消息,他知道情势危急,于是连夜赶到止园与杨虎城紧急磋商,两人决定马上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止园紧急磋商后,两人分头召集高级军官开会,宣布行动计划及进行军事部署。几个小时后,震动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止园可说是这场事变的策源地。
这座别墅原有的院落与建筑都完整地保存下来,80年代初改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1983年杨将军诞生90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并由中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走在园中,只觉周遭异常宁静,我的脚步声都清晰可闻。深灰色的房屋,带灰色的绿草,总体上给人予一种肃穆、凄美之感。这样的情调正与杨虎城悲壮的一生相称。
走在当年杨虎城天天来回走的院中小径,想象那些一度是历史舞台主角的名人,在极端复杂危急的时刻,做出令全世界吓得一大跳的决定,人在此刻,心情怎能静如平湖?
看守纪念馆的老伯知道我是从几千公里外的新加坡来的,他睁大双眼看了我一阵,用浓重的陕西口音说:稀客、稀客。他说,在他的印象中,很少新加坡人到这里来。
老伯显得有点兴奋,连声说:新加坡也有人晓得杨虎城,那敢情好呀!我那时很想说,新加坡人来到西安,都让旅行社带去看杨贵妃一千多年前洗澡的地方去了(杨贵妃是不是真的在那地方洗过澡还是个疑问),另一个姓杨的名人就被冷落了。但我不想扫老人家的兴,不说了。
老伯亲自领我到一间间陈列室参观。这些房间陈列的是杨将军的遗物及一些历史照片,有杨将军用过的指挥刀、穿过的军服、留下的书信与墨宝等等,总共有150余件。我特别留意杨将军的卧室:一张很普通的小床,两张沙发,一个盥洗架,一个挂衣架,都是些毫不起眼的东西。只是墙上挂的一帧杨将军与夫人的合影,较引人注目。
离开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已是夕阳残照,对于这位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最后又惨死的将军,敬意、惋惜、感伤之情交织在西安的斜阳里。
看过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我赶去建国路(昔日的金家巷)参观西安事变另一个旧址:张学良将军公馆。
到了那里,从正门挂的两个牌子知道,这里其实就是西安事变纪念馆。门前还有块碑,上面刻的字与止园前的碑石大同小异。这个馆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到达时是4时45分,今日开放时间只剩下15分钟,大门却已关上。费了一番唇舌才说服看守的老人,开门让我进去。
进到院子一看,觉得这个纪念馆搞得有点杂,左是一排像是民居的平房,右边是三栋外观大同小异的三层砖木结构洋楼,分别名为东楼、西楼与中楼。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西楼(亦称C楼)与东楼(亦称A楼)。西楼是张学良在西安的住所与办公的地方。1935秋,他从汉口调防西安就一直住在这里,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陪同蒋回南京。和平解决事变的三方(张杨、南京当局与中共)会谈就在这座屋子的二楼举行。
二楼的家具、摆设基本上保留张将军当年居住时的原貌。
东楼是当年周恩来与叶剑英等中共代表团居住的地方。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就在天明前打电报通知在陕北的中共中央,并请中共立刻派代表来西安与他会谈。中共几个领导人黎明前就作出决定,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赶赴西安。张学良让中共代表及随行人员住在他的公馆的东楼,与他自己住的西楼中间只隔着一栋中楼,这不仅是基于保安上的考虑,而且也为了方便张与周随时会晤。
张学良公馆三栋楼都已经老了,失去自由超过半个世纪的张学良也老了,已经去世了14年,在西安事变这出“名剧”中担任要角的蒋介石、宋子文、杨虎城、周恩来、叶剑英等都已作古,百岁的宋美龄还活着。西安人恐怕看不到宋美龄旧地重游,但他们都盼望着张少帅再到张公馆来。
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站在这个曾作为特大历史舞台的张公馆,踏在当年张学良每天上下不知多少次的石阶上,看着印在古老楼房的夕阳逐渐微弱,只觉得多少惊天动地的事件,都像此刻的夕阳,终要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西安事变的是是非非,历史学家的评说多到一列火车也载不完。我只想到:如果没有西安事变,蒋介石按他原先的部署,将中共打垮,半个多世纪来的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就要重写了;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也不会有中共后来的壮大,至少是不会那么快壮大起来,国民党也不会那么早垮台,新中国就不会那么早建立。明乎此,西安事变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五间厅位于华清池内,1936年10月至12月曾是蒋介石的行辕,五间厅即五间房子,蒋介石住在中间的一间,内有床、圆桌、沙发和椅子,这些东西仍在里面,供中外游人参观。“兵谏亭”是蒋介石当年事变攻占华清池时,蒋介石为躲避抓捕逃往骊山高处时的藏身之处,经张杨部队搜山后捉住蒋介石,随即送往西安新城黄楼;黄楼在今天的陕西省政府大院内,也是张、杨二将军设立联合指挥部的绥靖公署所在地。由于当时绥署内部复杂,蒋介石住在此不妥当,随后便安排蒋住进了高桂滋公馆;此馆今位于西安市建国路71号,房舍历经维护,依旧完好。
西安市内乘座公交101路车可以直接到达。
这里春秋两季较短,冬夏分明,春天都会有沙尘,秋天雨水比较多,在4月到5月中旬,9月中旬到11月中旬来此旅游!
参考门票: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