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杨公阙

杨公阙

杨公阙位于四川省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建于东汉晚期,为三国时期益州太守杨宗的墓阙。杨公阙坐南向北,双阙并立,相距13米,高4.86米,底宽1.25米,厚0.88米,红砂石质。西阙阙身镌有“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字德仲墓道”15字,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重建。2006年,杨公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汉至宋)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
目录

概况

杨公阙位于四川省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西邻响堂坝,北临甘江河,建于东汉晚期,为三国时期益州太守杨宗的墓阙。杨公阙坐南向北,双阙并立,相距13米,高4.86米,底宽1.25米,厚0.88米,红砂石质。西阙阙身镌有“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字德仲墓道”15字,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重建。阙体呈方形,各由10块巨大厚重的坚硬红石重叠堆砌而成,双阙主体保存较好,分为阙身,阙楼,阙盖三部分。阙楼较阙身宽大,四周有梁、枋、斗栱等多种雕刻。双阙阙盖为单檐庑殿顶式样,四周刻瓦当和葵瓣纹饰。杨公阙各种仿木结构建筑部件雕刻,为研究汉代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由于风蚀较为严重,西阙于南宋淳熙年重建,阙身镌有“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字德仲墓道”16个字。西阙正面还可以看到残缺不全的两行大字,每字高16厘米,宽22厘米,其中“双故益”、“君讳宗”几个字是原来刻的,隶书字体,笔力劲,“杨府”、“仲墓”几个字为后人在补刻,笔势大不如前。东阙主体也因年深日久,风蚀剥落严重,阙身已经看不清楚原有字迹。

杨公阙整体保存较好,具考古研究价值,因此1956年和1981年两次被四川省政府评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杨公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价值

《中国汉阙》记云:“我国现存阙30余处,其中祠庙阙6处,余均为墓阙,这些阙多数是汉代遗物,也有少数三国至晋之物。”所以,汉阙的历史文物价值是十分珍贵。

《夹江县志》(1989年版)载:“汉二杨墓……有石阙二座东西并列,一镌‘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宗字德仲墓道十六字;一镌‘汉故中宫令杨府君讳畅字仲普墓道十五字,俱隶书。”杨公阙东西对称,坐南向北,相距13米,阙高4.9米、宽1.25米、厚0.88米,各由露出地面的十块巨大坚硬的红砂石垒建而成。依据石材质量及硬度、颜色,阙座宽大厚重,推测为雅(安)石,中、上部石质、颜色与本地千佛岩的石质相似,为本地岩石。阙身每块巨石间,自然重叠堆砌,充分地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

关于杨公阙的各类文章很多,都详细地介绍了墓阙上镌刻的文字,仿木建筑的奇巧构造与蔚为壮观的“拦虎食羊”、“龙虎相斗”精美浮雕、夸张写意的人物图案。有的学者还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角度搜寻资料,引经据典地对杨公阙进行了研究、探讨。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