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景区景点荣誉 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湖滨湿地公园位于太湖度假区景观大道中心区,东起度假区入口处,西至太湖明珠度假村,全长5.5公里,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集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免费开放湖滨型湿地公园。公园由风车堞影、栈桥探幽、悠然双亭、八仙过海、鸥鹭栖归、芦荡迷宫、渔舟唱晚、落日听涛等八大景观串连而成,于2007年2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继2008年获批“省级太湖湿地公园”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公园2009年12月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香路和环太湖大道交汇处
开放时间
08:30~17:00
湿地级别
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正式)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香路和环太湖大道交汇处
目录

概况

苏州太湖湖滨湿地公园位于太湖度假区景观大道中心区,东起度假区入口处,西至太湖明珠度假村,全长5.5公里,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集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免费开放湖滨型湿地公园。公园由风车堞影、栈桥探幽、悠然双亭、八仙过海、鸥鹭栖归、芦荡迷宫、渔舟唱晚、落日听涛等八大景观串连而成,于2007年2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它的建成为久居在城市钢筋水泥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太湖、释放心灵的场所,建成后深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喜爱和好评。

改造工程

从2003年起,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始对湖滨沿岸进行综合治理,着手恢复生态湿地,对度假区入口处向西全长约5.5公里的太湖岸线进行总体策划和设计。2008年又进一步对中心区9公里太湖岸线全面实施湖滨生态湿地保护与恢复。太湖湖滨湿地公园已完成改造湖岸线14.5公里,完成围堰清淤100多万立方米,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逾万株、树木24000棵,在沿湖岸线种植乔木、草坪,设计景观小品,修复名胜古迹,建成大型景观标志水风车和5公里人行木栈道,形成了风车堞影、栈桥探幽等八大生态景观,成为都市人走进太湖山水、亲近自然生态的绿色长廊。

以55万平方米芦苇为主的生态湿地,年吸收太湖水中的总氮27.58吨,削减湖水总磷3.08吨,吸收二氧化碳800吨,放出氧气586吨,调节温度3-5℃,将劣Ⅴ类的水净化成Ⅲ类水的量和区域分别为1720万吨和1146万平方米。

继2008年获批“省级太湖湿地公园”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公园2009年12月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设计理念

生态湿地公园遵循生态性、艺术性、多样性、社会性、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将湖河岸线空间与水体有机融合,充分体现自然特性、创造充满生态情趣的湖滨环境。生态湿地公园共分入口区、金杉银芦区、梅花坞服务区、水庭暗香景区、“新天地”休闲服务区、临湖漫步游憩区、太湖水上食府区等7个分区,同时,在沿湖岸线种植乔木、草坪,设计景观小品,修复名胜古迹,是一个集水生植物观赏、生态科普、候鸟栖息、步道游览等旅游项目以及芦苇荡、生态湿地景观为主的生态主题公园。太湖湿地公园通过不断完善与发展,不仅成为了城市的绿“肺”,也正逐步成为具有苏州太湖特色的旅游胜地。

规划特点

湿地公园的规划特点是以场地内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城市发展与因素为基础的圈层发展模式,即内圈以生态完善的湿地为核心区,中部为服务、休闲、展览、新农村产业等功能区,外圈为湿地公园协调区。

功能定位

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是集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根据承载的不同功能和比较优势,合理划分功能区,规划了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培育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生态休息地、湿地展示区、原生湿地保护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形成特色突出、分工明确的七大功能区。

地理特色

湿地公园的地理特色是在现状鱼塘基础上,通过整合、修复、补充,表达了太湖特有的渔文化、刺绣文化、田园文化。规划中提出大地景观艺术化等设想,勾画了芦白稻黄、桑青水碧、竹翠桃艳、鹭舞燕翔、蛙鸣鱼跃的生态湿地景象,更大的发挥湿地公园与环太湖生态旅游带紧密相联的优势,促进高新区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快速发展。

景观建设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景观标志物——太湖水风车是2004年底,由“名城苏州”、“中国苏州”网站等媒体上公示,在六套设计方案中投票产生的,共投资450万元,在此基础上,太湖度假区今年又投资150多万元,修复了湿地公园湖滨栈道,建造公共设施,充分展示苏州太湖所特有的自然生态情趣和地方人文特性,为旅游观光者提供休闲、娱乐、运动、交流的自然绿色空间,成为现代人走进太湖山水、亲近自然生态的绿色长廊。

经济效益

公园自开放以来,月平均人流量达50万人次以上,充分彰显出生态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成功的参与接待了“世界轮滑锦标赛”、“万人看吴中”、“吴中金秋洽谈会”等活动的同时,也受到了当地领导以及中外来宾的充分赞誉。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