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地文景观 洞穴溶洞 乌龙山风景区

乌龙山风景区

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湘、鄂、渝三省交界之地,面积142.01平方千米,由洛塔园区和乌龙山园区组成,已命名地质遗迹景点74处。乌龙山峡谷长15千米,最窄处仅50米,是经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V”型谷,有大小溶洞212个,其中以飞虎洞最为奇特壮观,地下阴河、地下湖泊、地下山脉,溶隙、支洞、跌坎、盲井迂回曲折,洞内水潭、阴河中还栖息着粉红或蓝色“盲鱼”、“盲蝌蚪”等珍稀动物。洛塔园区是地质遗迹最为丰富的一个景区,以岩溶台地、峡谷和石林地貌为典型特征,地表洼地、漏斗星罗棋布,峡谷陡直幽深,河流蜿蜒,瀑布飞泻,被
所在地/隶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旅游景区级别
3A
地质公园级别
国家级(2009年第五批)正名
所在地/隶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目录

地理环境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境内,地处湘、鄂、渝三省交界之地,北西与湖北省来凤县邻接,南西与重庆市秀山县交界,南与保靖县一水相隔,东与桑植县、永顺县相连。地理坐标:东经09°13′40″~109°41′46″北纬28°47′57″~29°26′26″,面积为142.01平方千米。园区景点由公园由洛塔园区和乌龙山园区组成,已命名地质遗迹景点74处。

主要景区

乌龙山园区

乌龙山园区位于公园西部,北距龙山县城3千米,面积72.7平方千米,以岩溶峡谷胜景和溶洞群规模巨大为主要特征。

乌龙山峡谷长15千米,最窄处仅50米,系典型的经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V”型谷。

著名的火岩溶洞群即分布于峡谷岸坡山体,目前已发现大小溶洞212个。主要的溶洞有飞虎洞、乌龙洞、石花洞、风洞、鲢鱼洞等,此外还分布有天坑鼓大型天坑。景点以飞虎洞最为奇特壮观。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国的洞穴探险家曾多次来洞探险,至今尚未探明尽头,素有一洞通三省之称;洞内地下阴河、地下湖泊、地下山脉,溶隙、支洞、跌坎、盲井异常发育,迂回曲折;已探明一大厅,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最高处达340米,其规模之大为国内外罕见;特别是洞内水潭、阴河中还栖息着粉红或蓝色“盲鱼”、“盲蝌蚪”等珍稀动物,这是世界上继伊朗和云南个旧之后的第3处发现,南京大学俞锦标教授称“飞虎洞可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研究生物退化的地下研究室”。

洛塔园区

洛塔园区位于公园的东部,北距龙山县城38千米,南距里耶古城77千米,面积69.31平方千米,是乌龙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最为丰富的一个景区,以岩溶台地、峡谷和石林地貌为典型特征。

构景地层为下二叠统和三叠统灰岩,整体为一个孤立而发育良好的向斜盆地构成的岩溶台地,海拔标高1000~1422米,形似巨大的船体呈北东向高耸屹立于志留系砂页岩低山丘陵之上。地表洼地、漏斗星罗棋布,簇簇石林在绿树映衬下千姿百态,石林中时有溶洞贯穿,人游其内如入迷宫;峡谷陡直幽深,河流蜿蜒,瀑布飞泻;地下溶洞和地下河强烈发育,已发现大小溶洞314个,溶洼漏斗106个,洞穴沉积物类型多样,造型各异,形态奇特,琳琅满目。此外尚有第四纪冰期后幸存衍生至今的三株千年古水杉——“植物活化石”。

洛塔园区被誉为“中国南方裸露型岩溶的典型代表”、岩溶地质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观赏、科研、教学、科普价值,早在1978年就被定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科研基地,洛塔人“溶洼成库”的成功范例已载入我国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史册。

发展建设

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前身是洛塔石林省级地质公园。

洛塔石林省级地质公园:于2002年8月被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面积142.66平方公里,经过5年建设,于2007年8月揭碑开园。其建设内容为:洛塔石林标志碑广场、杉湾石林至长天坑景区及八洞仙山天池地质遗迹点的简易片石游道。

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从2007年开始,在省级地质公园揭碑开园的基础上进行国家级地质公园申报,于2009年8月19日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地质公园总面积142.01平方公里,由洛塔园区和乌龙山园区组成。目前,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有关规定,地质公园已完成了相关的建设内容,正在等待国土资源部验收授牌。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