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旅游 历史人文建筑 佛教寺庙 韶关丹霞山别传寺

韶关丹霞山别传寺

丹霞山别传寺位于丹霞山长老峰的中层风景区,由澹归禅师于南明永历十五年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辟建。乾隆四十年(1775年),澹归禅师的遗著被朝廷列为禁书,祸及别传禅寺,寺被改为十方常住,澹归弟子全都逐出别传寺,寺庙逐渐废毁。1982年,别传寺本焕禅师主持重建.现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钟楼、鼓楼、菩提精舍等,并得建了“别传寺开山澹归老和尚塔”。
门票参考
包含在丹霞山景区门票内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长老峰景区内
开放时间
8::00~18:00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长老峰景区内
目录

基本介绍

别传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上,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是曹洞宗重要道场,由澹归禅师开山。百年来,尝与乳源云门、曹溪南华并称。然十年浩劫,使别传寺损毁殆尽,只有残存于山门石壁上刻的大字“丹霞”、“至此心隐心”、“法海慈航”、“诞先登岸”、“禅林第一”、“红尘不到”、“赤城千仞”等。1980年后,年逾古稀的本焕老和尚(现任广州光孝寺主持、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来到野草丛生的别传寺,面对一片残墙断壁,不觉潸然泪下,于是立下誓言,主持修复。经过多年努力,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禅堂、僧舍、客房等。

历史沿革

丹霞山中层风景区,有一座山门,上书“丹霞山别传寺”六个大字。山门的一边是高耸的悬崖,另一边是陡峭的绝壁,门下是数十级宽阔的石级,站在石级上仰望山门,仿佛是一个险要的雄关,一道威严的天门,又仿佛是一座高耸人云的丰碑、右边的绝壁上有卜块巨型石刻“红尘不到”的红色大字,把人带人悠悠仙境之中。

李永茂,字怕子,号嵩道人,河南省南阳县人,明灭父丧后,于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带母、弟和亲友,幕僚等数人,越过南雄县梅岭官道来广东,见丹霞山雄伟峻峭,风景秀丽,地势险要,且有山岩可居,有泉可饮,有田可种,有柴可砍,是个隐世避尘,安家立业的好地方。因此,于顺治三年(1646年),用银百两买得此山,作隐居之所。安顿家事后,急于匡复明政,遂奔赴粤西,与明遗臣,总督尚书丁魁楚、后部侍郎翟式招共商反清复明之计,但壮志未酬,竟死于肇庆羚羊峡中。其弟李充茂字鉴明,见复僻大业无望,遂把丹霞山交给当时住在广州海幢寺的明朝遗臣澹归和尚作为静养之地,其本人则带家眷离山回故乡去了。

澹归姓金名堡,字近隐,号卫公,出家后取名今释,字澹归,又号舵石翁,杭州人,明朝进士,为明政官礼科给事中之职。明亡之后,隐身于广州海幢寺做和尚。李充茂于顺治十八年(1611年)去广州会见澹归将山交给他作为静养之地,澹归于康熙元年(1662年)来到丹霞山开辟道场。

澹归和尚是禅宗弟子,为继承禅宗,以六祖“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宗思想起名“别传寺”意即“以心传心”。澹归和尚接着在此建筑佛堂精舍,鼎盛时期,住持和尚几百名,善男信女终年不绝,“红尘不到”的丹霞仙境从此成了人们拜佛游览的好去处。

在山中,澹归和尚有反清复明之念,在仁化丹霞山居住下十五年,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僧人,曾参与编写《韶州府志》和《曹溪通志》等,著有《梅岭梵余》等文集,许多诗文收集在《偏行堂集》中。康熙十七年,猎归北出庾岭梅关,到浙江寻求佛家典籍,第三年,病死于嘉兴。

澹归去世后,他的《偏行堂集》珍藏在别传寺的一个大木柜里,以后别传寺每换一位住持,都在柜上加一封条,不准拆开,直到清代乾隆三十八年,被官兵强行拆开,发现这部“叛逆”文集,乾隆帝下令“焚书毁骸”别传寺受到极大的打击。

从此,别传寺一掘不振,整座寺内一派衰败景象,直到一九八零年,七十五岁高龄的本焕和尚在见成慈师申请,仁化县人民政府的支持鼓励之下,本焕和尚上山主持别传寺。在印朗、妙净,印觉等众执事的同心协力和海内外信徒大力资助下,一块块红砖碧瓦从外地运来,一袋袋水泥从山下扛来,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落成了大雄宝殿,千手观音堂、禅堂念佛堂、老人堂、斋堂、菩提精舍等配套建筑,造资二百六十多万元。整座殿字由丹石,红砖绿窗·,黄瓦构造,能工巧匠们雕塑了佛像贴了金,为锦绣丹霞增添了色彩。

经整修的别传寺重现昔日庄严,现在,别传寺僧众在印觉当家师的带领下计划重建山门,开发中层风景区,为丹霞风景增添色彩。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