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院是西南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曹建猷教授、著名电力机车专家杜庆萱教授、著名电磁理论专家任朗教授创建于1949年,迄今已有71年的历史。
电气工程学院是西南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曹建猷教授、著名电力机车专家杜庆萱教授、著名电磁理论专家任朗教授创建于1949年,迄今已有71年的历史。
中文名 |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
创办时间 | |
博士点 | 2个 |
国家重点学科 | 2个 |
主要奖项 | 1次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3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知名校友 | 曹建猷、钱清泉、丁荣军、钮小明 |
英文名 |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
博士后流动站 | 电气工程 |
专职院士 | 1人 |
现任院长 | 陈维荣 |
学院精神 | 厚德载物,求是创新 |
电气工程学院实力雄厚,学科特色鲜明,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全国第1、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8。众多世界和全国第一的成果从这里诞生:世界上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首倡中国电气化铁路单相工频供电制式、第一套铁路供电综合监控系统、首辆中低速磁浮列车、首套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及综合自动化系统、首套高速铁路供电综合监控系统、首套同相供电装置、首辆纯氢燃料电动机车,这些都是电气人们奋斗的结晶。
1949年,成立电机系,设“动力”和“电信”两个专业。
1952年,全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电信”专业调出,“动力”专业停止招生;创建全国第一个“电气运输”专业。
1956年,“电气运输”专业调整为“电力铁道供电”和“电力机车”两个专业。
20世纪50、60年代,主持完成了“我国交流电气化铁道25KV电压制的研究”,并被批准为国家标准;参与了我国第一台6Y-1型电力机车的研制,支持完成了电气化铁道无触点远动装置,参与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的建设,为我国电气化铁道和电力机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9年,开始招收“电气化铁道供电”、“电磁波理论”、“电力机车”和“脉流牵引电动机”方向的研究生。
1977年,全面恢复招生。
1980年,电机系改称为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
1981年,曹建猷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电机系发展为电气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系。
1987年,“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1988年,新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20世纪70、80年代,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套电气化铁路多微机监控系统、接触网检测车、变电所电气实验车,在国内电气化铁路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1991年,获得“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立电气工程学院。
1994年,主持研制了我国首台4吨载人列车实验线磁浮车。
1996年,启动“211工程”建设一期项目,项目名称为“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
1997年,钱清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学科调整,“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调整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学科,并均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后者与计算机学院共建;“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调整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获得“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系统工程”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实验室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1999年,“电气工程”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五个二级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设立“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实验室被批准为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获得“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1年,王家素教授主持研究成果——世界上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入选200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并获得200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2年,主持研制了国内第一套“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及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国内电气化铁道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启动“211工程”建设二期项目,项目名称为“轨道及磁浮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
2003年,在“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电磁悬浮与超导工程、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系统控制与信息技术等三个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二级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至此,连同与其他学院共建的博士授权点学院共拥有10博士授权点和11个硕士授权点。
2004年,许建平教授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5年,“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成套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电压技术》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6年,“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特色专业;“211工程Ⅱ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学院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铁道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校企联合实验室5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校企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Rockwell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贝加莱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施耐德共建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飞思卡尔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ETAP联合实验室
电气工程学院的科学研究已形成了稳定、明确的方向,承担了大量国家、省、部级下达的科研项目,并受企业单位委托,开展了多层次的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众多世界和全国第一的成果从这里诞生:世界上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首倡中国电气化铁路单相工频供电制式、第一套铁路供电综合监控系统、首辆中低速磁浮列车、首套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及综合自动化系统、首套高速铁路供电综合监控系统、首套同相供电装置、首辆纯氢燃料电动机车。
专业历史沿革:
本专业承担了大量的国家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7年本专业获评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重点专业”项目。建设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获得了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使其具有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好的社会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并具备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毕业后可在轨道交通、电力系统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从事工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施工/试验、产品制造/测试、运营维护、技术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
轨道交通供电及其自动化方向专业课程: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接触网工程、供电系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专业课程: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及其电气部分
电力电子与传动控制方向专业课程:现代交流调速系统、电力牵引系统与控制、电力电子装置与控制、牵引电机与电器
城轨与磁浮交通电气化方向专业课程:城轨交通供电系统、城轨交通供电系统监控与保护、城轨交通牵引系统及控制、电磁悬浮与线性驱动、城轨列车网络与运行控制。
专业历史沿革:
本专业建设依托电气工程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49年7月的电机系)。1986年,本着“培养与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相配合的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最初设想,由钱清泉教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创办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并于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同期,由著名信息科学专家靳蕃教授负责创办了信息工程专业。1999年专业调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信息工程专业合并,发展为现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在继承优良传统和不断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8年入选“四川省特色专业”,2010年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使其具有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好的社会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并具备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毕业后可在轨道交通、电力系统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从事工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施工/试验、产品制造/测试、运营维护、技术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
专业基础课程:信息论与编码、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
第I方向专业课程(电子测控技术方向):传感器与信号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II方向专业课程(计算机信息处理方向):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仿真建模技术、铁路信息系统架构
主要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面较为广泛,毕业生大多就业于电子信息产业与轨道交通领域相关的行业,工作在华为、长虹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公司,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软硬件研发、制造和技术支持;工作在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公司,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服务和支持;工作在中铁五大设计院、各铁路局、工程局和地铁公司等,从事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运营维护等;工作在南、北车集团及动车维修基地,从事高速动车组和重载货运列车的生产与维修。本专业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6%以上,2013届就业率100%、读研率24%。毕业生可报考校内外电气信息类专业研究生。
电气工程学院与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著名企业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产学研成绩突出,和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携手推进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产业的发展。
电气工程学院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教授、严陆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tevenA.Boggs教授、李文沅院士和日本早稻田大学森欣司教授为学院名誉教授或顾问教授。
电气工程学院近年来主办了多次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术报告30余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余次。
电气工程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等大学,与西门子、欧洲以太网标准化协会、日立公司、东日本铁路公司、中铁各设计院、各工程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