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富川福溪村景区

富川福溪村景区

富川福溪村景区位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境内。距富川县城40千米,距贺州市100千米。

富川福溪村景区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民居,诸多的建筑、石雕、石艺之中均可反映出宋代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特征。有雕梁画栋的宗族门楼十三座,有古香古色的及古代民古宅一批。

在门楼祠宇,民居庙堂之中,分别陈设有以莲、菊、梅、兰等清新高洁之雅的字画装饰;有以福禄金元,佛祖神公为木雕图案的花窗门楣;

目录
目录

    富川福溪村景区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景区

    富川福溪村景区位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境内。距富川县城40千米,距贺州市100千米。

    富川福溪村景区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民居,诸多的建筑、石雕、石艺之中均可反映出宋代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特征。有雕梁画栋的宗族门楼十三座,有古香古色的及古代民古宅一批。

    在门楼祠宇,民居庙堂之中,分别陈设有以莲、菊、梅、兰等清新高洁之雅的字画装饰;有以福禄金元,佛祖神公为木雕图案的花窗门楣;有以云鹊、竹松、龙凤为彩绘的梁檐斗拱;有以功德石、焚纸炉、风雨桥、百柱庙为彰显文明的建筑石雕。

    同时还有古戏台、古书堂、青石街、古碑刻等古代遗物一批,村中马殷庙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村中主要景点。福溪宋寨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建筑风格和古朴清幽的旅游环境,使其成为贺州一个主要的乡村旅游点。

    中文名 富川福溪村景区
    地理位置 距富川县城40千米,距贺州市100千米
    所在地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
    特点 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特色

    想到瑶寨,都会与依山傍水联系在一起,然而,福溪瑶寨是在五座山梁包围中一块谷地里的村庄,它周围方园几公里内,没有一个村庄与其近邻,那是因为附近的山岗没有适宜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福溪,有一条地下河涌泉,常年不息地流淌着甘甜的泉水,它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希望。北宋时始有人迹,南宋开始兴盛,明清达到了高峰,现在是一个拥有1600余人口的大村落。

    如果没有那一弦溪水,福溪就不会是福溪了。

    光亮的石板街,明清时期的商业店铺仍在发挥着作用,只是换了商品而已,外乡的一位理发佬,每隔两天都会来到福溪村,在村中央的一个门楼里忙活上一整天时间,一元钱一个头,他说这生意还很好做。

    从沱溪到福溪

    从富川县到福溪村有40公里的乡村公路,福溪是油沐乡的一个行政村,也是一个自然村。位于黄沙岭中段的山脚下,村寨的东西南北被众多山峰包围,方园数公里没有人烟,自然形成了“五马归槽”的天然景观。

    福溪原来称沱溪,据《福溪源流记》所述,“周、蒋、陈、何各姓贤祖列宗,分异邑郡县,于唐末宋初先后不一迁徙而来,其初地形凹凸高低不等,故名沱溪。后经祖先僻野开拓,扩展兴修建砌,物丰丁旺,安居乐业,更名为福溪。”

    福溪村在村头有一处地下河涌泉,常年泉水不断,形成了一条清溪,自北向南飘落山间,这条具有灵性的小溪,最先称沱溪,后来改称为福溪。在唐朝李靖征岭南时,福溪是潇贺古道上的一处重要关口,五代时是楚与南汉的必争之地。据福溪村周氏族谱记载,“先祖周敦颐宦游路过此地时,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便留下一子在此安居。”村中建有周氏宗祠,又称“濂溪祠”。

    村中的族人也证实,北宋时始有周、蒋二姓最先在福溪定居,北宋末年,又有随军南下征剿的陈、何两姓留在了福溪村定居。

    七朝古瑶寨

    从沱溪、灵溪到福溪,从北宋到明清,一条小溪经历了七个朝代的变迁,造就了一座恢宏的古瑶寨。因为生存条件优越,周、蒋、陈、何四姓人精诚团结,开拓田地,建村立寨,安居乐业,不断地进行着原始积累。村寨从宋朝就开始发展,至明朝时达到了顶峰。依福溪边建造了一条一里多长的大石板街,今人又称此石板街叫“三石街”,中间为一米宽的青石板,最大的有两米长,两边再镶一块30厘米宽的石条。

    以“三石街”为中心,临街再建造有13座大门楼,每一座大门楼后面,又是一条长长的小青石板巷道。

    为了村寨的安宁,绕村还建有厚重的石墙,村内形成了主商业街、民居住宅巷道和寺庙、戏台、广场等宗教文化娱乐三大功能区。

    光宗耀祖古门楼

    福溪村总共有13 座古门楼,门楼面向福溪,建筑呈敞开式,立柱、抬梁、屋檐造型古色古香,每一座门楼都挂有进士、文魁、武官等功绩牌匾,门楼成为了光宗耀祖的地方。据统计,福溪村历史上出了五位进士和35位头上戴有官帽的人士,一块块官宦恩赐的牌匾仍熠熠生辉。

    福溪村四姓人各自都建有祠堂,怀念祖宗,敬仰先贤是大家共同的信仰,但是四姓人自古以来都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着村寨,村中众多的公共建筑都是大家集资出力建成的。

    庙宇、戏台、风雨桥

    福溪村鼎盛时期曾经有过24座古戏台、24座庙宇和24座石花广场,一座风雨桥。现在保存完好的还有风雨桥和古戏台、古庙宇各3座。

    在古代,福溪地处偏僻,四周森林密布,人烟稀少,瑶民田地充裕,大量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敬拜祖宗和自娱自乐中,所以村中建造了如此众多的庙宇和戏台。

    灵溪庙是村中保存得最好、最恢宏的一座古代庙宇,也是国内罕见的一座木柱庙宇。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全庙占地一亩多,进深17.5米,宽20.8米,采用我国北方常见的抬梁式构架和南方常见的穿斗式构架相组合,全庙由76根高2——5.6米,直径20——38厘米的古楠、古水杉圆木柱和44根吊柱支撑而成,通过月梁、托峰、托脚、榫卯固定,未用一颗钉子。76根主柱全部用莲花石墩托离地面,主柱和托柱刚好是120根,所以又称百柱庙。

    福溪风雨桥就建在离地下河涌泉不远的地方,古时人们就坐在风雨桥上一面品茶聊天纳凉,一面眺望山岚幽谷,听雀鸟鸣唱,近观福溪流水欢歌,杨柳婆娑,鱼儿戏水,风雨桥数百年为村人遮挡着风雨,世代的变迁全都写在了风雨桥上。

    古戏台余音绕梁

    福溪瑶寨从前众多的古戏台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风雨后,大部分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至今能够保存完好的只有三座古戏台。与庙宇相依相伴的古戏台,曾经在暮蔼晨曦中,阅尽了香客虔诚的祈祷和岁月的轮回,戏台上也曾经是夜夜笙歌,人们听丝竹悦耳,看透了世间将相和古今贤人之风流韵事。

    世间可以更替,人事也可以代谢,而福溪村的古戏台却从来也没有空闲过。福溪村业余桂剧团从1956年至今一直存在着。周德寿老人是村子里演戏的一位元老,儿时他在台下看父辈们在台上翻云覆雨,自己学着在草地上翻跟斗,在古宅里学打斗,在福溪边吹竹笛给鸟儿听,在风雨桥上学拉二胡伴明月。

    1956二十多岁时他出任团长,想不到他这个团长当了近半个世纪。虽然”文化大革命”时他也演过革命样板戏。但更多的时候演的是“武松打虎”、“龙虎斗”、“秦香莲”等八十多个传统的桂剧曲目。他最引以为自豪的是,福溪村里的古戏台在他这一代人中从来也没有冷清过,年年岁岁都余音绕梁。

    村庄的守护神——生根石

    走进福溪瑶寨,随处都可以见到立于村寨中央的磨菇状、竹笋状或其它形状的各种大小不一的岩石,村民们称这些石头叫生根石。这些生根石原先就生长在村寨里,先人在建村立寨时,尽量不要破坏这些天然的石头。现在我们看到在石板街旁边,在村民建的房屋里,甚至是就立在屋脚或墙缝里,额置在天井或房间中,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奇形怪状的,都没有谁去损坏它。

    在灵溪庙的厅堂里,有几块凸出地面很高的石头,其中有一根立柱就立在石头面上,我们原来还以为是人造的假山,仔细一看,都是天然存在的石头。

    在村头风雨桥的东端,几块与人一样高的生根石参差不齐地立在桥头,既无造型又不具观赏价值,行人出入都要侧身而过,挑担行走更加不方便,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年月里,红卫兵造反派想用炸药炸掉这些石头,却遭到老一辈人的极力反对。老人们说:“炸石惊神灵,全寨人要遭殃!”他们蹲在大石头边,决不允许破坏老祖宗们一直保存下来的生根石。现在我们看到孩子们还在大石头堆里捉迷藏。

    福溪瑶寨,是一处远离城镇的古村落,正是因为偏僻,它才保存得这么完好。灵溪永远福泽着这里的芸芸众生,石板街只有越踏磨越光滑,古戏台上仍旧颂扬着人间美好的东西,风雨桥依然遮挡着风雨……还有明清时期的豆腐房、酿酒作坊、油榨屋、杂货店、铁匠铺,这一切至今还在吟唱着不老的歌谣。

    交通

    1.贺州市-富川县-朝东镇-福溪 

    2.桂林市-阳朔-钟山-富川-朝东-福溪 

    3.桂林市-阳朔-恭城-江永-桃川-朝东-福溪大概3小时左右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