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第一中学引位于澧水下游,楚文化的腹地。这里是宋代人杰范仲淹少时求学的地方。澧县一中创办于1902年这里是辛亥革命领袖蒋翊武、红军将领游端轩的母校;也是中科院院士沈绪榜、朱作言,哈佛大学教授朱炜的母校。1955年,澧县一中高考全省夺冠。1959年起,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2004年全省统一改称省示范性高中。
澧县第一中学引位于澧水下游,楚文化的腹地。这里是宋代人杰范仲淹少时求学的地方。澧县一中创办于1902年这里是辛亥革命领袖蒋翊武、红军将领游端轩的母校;也是中科院院士沈绪榜、朱作言,哈佛大学教授朱炜的母校。1955年,澧县一中高考全省夺冠。1959年起,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2004年全省统一改称省示范性高中。
中文名 | 澧县第一中学 |
---|---|
所属地区 | 湖南省澧县 |
简称 | 澧县一中 |
创办时间 | 1902年 |
类别 | 公立中学 |
知名校友 | 蒋翊武、沈绪榜、朱作言、朱炜 |
主要奖项 | 湖南省重点中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
学校地址 | 澧县澧阳镇二牌楼巷66号 |
方志记载,北宋名臣范仲淹少年时曾于校园内一方水池“临池洗墨”,至“水石草虫皆为墨、赤之色”,该池因名“洗墨池”。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前人在池畔建范文正溪东书院,历经宋、元、明三朝,至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建为澧阳书院。1902年依清廷诏令改为澧州官立中学堂,后与九澧联中、省立十四中高中部合并,1952年定名澧县第一中学,时为澧水流域最高学府。
澧县一中校园风景3
澧县第一中学为湖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
办学渊源始于公元1226年,历经溪东书院、澧阳书院、澧州官立中学、澧县一中等时期,薪火相传,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独特的校园精神:崇尚忧国忧民,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崇尚经世致用,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崇尚勤奋刻苦,培养有进取精神的人。
澧县第一中学现有校园面积330亩,校舍建筑面积147000㎡,教学班90个,在校生5600人,教职工370人。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先进。拥有400㎡跑道标准塑胶运动场和各种体育设施,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学人员统一配发笔记本电脑。校内建有四栋18层教师公寓,可入住教师288户,为城市建设亮点。教师安居乐业,队伍稳定。
特级教师8人,中学高级教师129人,中学一级教师13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4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41人,进入常德市“十百千人才工程”的人才11人。
改革开放以来,澧县一中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先进集体、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校、常德市明星学校。
2003年湖南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澧县一中成为受综合表彰的5所学校之一。
至2005年,94名学生先后被北大、清华录取。
学生参加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592人次获市以上奖励,其中62人次为国家级一、二、三等奖,154人次为省级一、二、三等奖。
学生男女排球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18个冠军、16个亚军。
办学质量稳居省、市前列,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首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常德市明星学校。2003年湖南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澧县一中是全省受综合表彰的五所学校之一,而且是其中唯一的县办学校。
清华大学2013年“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学校名单公布,澧县第一中学获得推荐名额,获得推荐的学生不用参加笔试,面试通过就可以享受降60分录取的优惠。
澧县第一中学沿革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溪东书院时期、澧阳书院时期和新学时期。
澧县第一中学历史沿革
《直隶澧州志》载:“范仲淹,字希文,吴人。二岁而孤,随母改适长山朱杌。杌官安乡,偕之任,读书鹳港,今有文正书台,又尝游澧。祥符8年,以朱说名登上第。旋复范姓,迎母归养,累官参知政事。谥文正。”又载:“溪东书院,在治东一里许。宋范文正公尝读书于澧,后人慕之,建院祀焉。明正德间,州同欧阳席重修、李如圭为记,明末废。今澧阳书院,其遗址也。”
据1227年澧州军事推官任友龙所撰《补范文正溪东书院记》等史料考证,溪东书院前身为范文正公祠,地点在安乡兴国观旁,1190年前由当地士人因敬慕范公而建,但“既毁于兵”。1190年地方官范处义恢复重建,亦“因陋就简”,三十多年后“将废圮矣”。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湖右常平使兼澧州州守、料院主事官董与几“徙书堂于近城”,将书院搬迁至今澧县第一中学校址。“中建一堂,旁列两庑;设四斋以育士,植五间以为门;后创一楼,匾曰‘通经’,盖取文正公读书十年,大通六经之旨之意;立文正公祠于堂之东偏。外又辟一门,缭以周垣,克壮形势,栋宇华丽,轮奂鼎新,实一郡伟观也。”
1518年明朝户部尚书、澧州人李如圭所撰《重修溪东书院记》则称:“溪东书院者,祀宋范文正公之所也。……父老相传,谓公(范仲淹)幼时,随母适长山朱氏者,仕于安乡迩澧以故。亦尝游息于此,当时洗墨池尚存。元至元间,好古之士即故地建书院以祀之。以地在澧城之东,为溪所隔,故院以溪东名……元末兵燹,院宇废尽。百余年来,故址旧池变为仓基民业。”可见,溪东书院在元朝至元年间(1279—1293年)重修过一次,而李误认此为书院初创。
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廷试,执溪东书院讲席的澧州人郝希贤中左榜状元,其弟子蒙古人忽都达儿同科中右榜状元,成为溪东书院光辉的一页,澧州文庙内因此而建有“状元桥”。
明正德丁丑年(1517年),澧州州同欧阳席重修溪东书院。“复其故地,建祠肖像,前为堂,外为门,固其垣墉,时其起闭。池在院西,秽塞已甚,又为之疏浚修砌。建亭于池头,以便观游。规模宏敞,气象雄峻,远环山障,俯瞰江流,为一方伟观。”
溪东书院于明末废毁。现仅存古楸三棵,树龄已近500年,仍苍劲挺拔,枝遒叶茂。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守道臧荣青、学正王室龙、训导龙柳溪倡议,州牧方维祺组织绅士捐资,在州城西隅溪东书院遗址兴建澧阳书院。“维时见西郭内地僻而訏,迩为阅武校场,稽厥所由,原即范文正读书处也。因为武厅移复东关旧所,而卜建书院于兹。都人士举相与踊跃,鸠工庀材,不数载而讲堂斋舍栋宇备修,爰题其额曰‘澧阳书院’。计阖州捐置田亩若干,每岁山长修金若干,诸生膏火若干,择端干者董其事。遂于壬子岁,延师课读,多士云集。”(王室龙《澧阳书院序》)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71岁高龄、着作等身、誉满天下的“湘中诗老”张九钺(1721—1830,字度西,号紫岘、陶园,湘潭县人),应邀担任澧阳书院主院。此后四年,他以大师的智慧和德行兴规立约、易风树标,为书院创造了良好的开局。1805—1808年,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安化人,官至两江总督,谥文毅)从监察御史任上回乡守制,应邀担任澧阳书院主讲。他力倡经世致用学风,勉励生员“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临池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嗣后,与魏源、汤鹏、陈起诗并称“湖南四杰”的左宗植(1804—1872,字仲基,一字景乔,号珠岭樵夫,湘阴人,左宗棠次兄)曾主持澧阳书院数年,颇有佳誉。
1885—1890年,曾任大同知府、山西按察使的“湘西才子”黄碧川(1834—1890,字照临,石门县人)回籍出任澧阳书院主院。他为书院题写楹联“故老说宋玉屈原,自六经以来,骚坛嗣响;大江历岷山沱水,挟九澧同去,学海朝宗”。并勉励生员“不食民一饭,不爱民一钱,乃吴隐子为太守;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是范文正作秀才。”清光绪末年,澧阳书院的最后一位主院由澧州学正李瀚昌(本名李石贞,宁乡人)兼任。他亲自撰写并于1898年颁行的《澧阳书院学约》,教育生员“收放心,临大节,平大难,不失君子风范”,还为书院撰有一幅重要楹联:“范希文是此地秀才,谁为后起?胡安定亦方州博士,敢薄闲曹。”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根据清朝政府“府及直隶州书院改为中学堂”的诏令,澧阳书院改为澧州官立中学堂(含附设澧州官立高等小学堂)。
从1902年在澧阳书院基础上创办的澧州官立中学堂,到今天的澧县第一中学,是为新学时期。除澧州官立中学堂外,澧县第一中学的源头还有九澧联立组武女子师范学校、国立第十一中学。
澧县一中校园风景1
澧州官立中学堂,位于澧县第一中学现校址,1902年由澧阳书院改办,当年招生2个班,后毕业42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总指挥蒋翊武为其附设高等小学堂第一班学生,武昌首义重要人物龚霞初、红军将领游端轩亦曾就读于此。1904年,湖南新学代表熊希龄来澧与州牧金焕商议,迁址于旧岳常澧道道署(今澧县纺织厂址),筹款改修,规模悉备,更校名为澧州中学堂。1906年,省派监督(校长)陈国祥和地方耆儒共襄教学,学制定为五年。学校渐为社会所重视,班次渐增。1912—1919年,学校迭改联立、私立,学制更为四年,先后主校者陈泽霖、宋云涛、唐继复、周泽苞、晏开甲、杨大经等皆有学名。1920年因兵燹,校毁学停。
1921年大乱既靖,奉令恢复,并与实业学校合并,迁校于澧阳书院原址。1923年,学校定名澧县县立中学,仍行旧制,历任校长石宪玉、周泽荫、赵镇南、庹学敞、颜寄村、陈登淮。1925年,澧州镇守使贺龙兼任名誉校长,与校长夏国瑞将学制由四年改为新制三年,更校名为澧县县立初级中学,此前称旧制中学。至此旧制12个班,毕业学生407人。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学校停办。1930年春恢复办学,学盛教严,超乎旧观,学级大增,学生逾500人。
校长由夏国瑞、罗宁、龙毓南、莫瀚、张景铭、杨体先、胡毓桢、刘用光等次第担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迁址于澧县大堰垱曹家大屋,1942年搬回原址。1943年再迁澧县王家厂上古城岗邱宅,1944年迁回原址。此间历任校长为石宪玉、龙毓南、彭孔璧、郑翼承、彭朝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校长为廖鹏飞、蔡思治、李正衡等。1952年11月,改名澧县第二中学。1977年与澧县一中合并为澧县中学。
九澧联立组武女师,由澧州镇守使王子豳(字正雅)手创。1912年3月,王子豳商同大庸、慈利、石门、临澧、安乡、澧县等九澧流域各县,在城东澧浦楼下创办九澧联立组武女子师范学校,并亲任校长,面向澧水流域各县招生。1916年2月,九澧女师校长王正雅改任名誉校长,田金楠任校长,学校改名为湖南省第二联合女子师范学校,并设立附属小学。1921—1925年,唐荣阳、贺龙先后任澧州镇守使兼名誉校长。1933年,改名湖南省九澧联立女子师范学校。
1940年,因抗日战火迁往慈利朱家大屋。1942年又迁往临澧花林坪史家大院。1944年,呈准改组为湖南私立九澧联立中学,并迁校至临澧燕窝杨宅。1945年,迁回澧城原址。学校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男女生兼收,并开办高中班。当时经费来源,每年由5县定额交款,不足部分由澧县包干。澧县学田局拨水田750亩,可年收租谷450余石;拨旱地120亩,可年收皮棉7000多市斤;每学期学生每人交俸谷1石,学费50元。此外,对校舍修建,澧县教育部门还给少量补助。1950年上期,李旭任校长,高、初中20个班,师生员工1400余人,规模之大,为九澧之冠。
1952年8月,与奉令从临澧迁来的湖南省第十四中学高中部合并,更名澧江中学,校长刘金波,校址移至澧城北门外天主堂(今桃花滩宾馆所在)。同年11月,改名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1955年范群任校长时,澧县第一中学208名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高考,总平均成绩72分以上,居全省第一,升学率达96%,并录取留苏预备生3名。1959年8月,经省文教厅检查考核,定为省属重点中学。1959—1962年,学校连续被评为省、地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1960年,学校迁往津市皇姑山原省立津市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旧址。1977年7月,又迁回现校址与澧县二中合并为澧县中学,翌年恢复澧县第一中学校名。
国立第十一中学,初创于武冈县竹篙塘,1946年迁至临澧,与临澧县立初级中学合并为湖南省立第十四中学。1952年8月,省立第十四中学高中部迁往澧县城关,与九澧联立中学合并为澧江中学,同年11月定名澧县第一中学。
1983年,澧县第一中学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单位”;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89年,校园占地1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开设30个班(高中24个,初中6个),在校学生1834人,教职员工185人,其中专职教师117人(高级教师51人,一级教师53人)。
2000年6月,经常德市教育局批准,澧县第一中学创办“国有民办”体制的“澧县九澧实验中学”,实施初中学历教育。2002年再经市教育局批准增加普通高中办学层次,成为“国有民办的完全中学”。2006年秋季,根据省教育厅规定九澧实验中学初中部停止招生。2008年12月,澧县人民政府决定九澧实验中学高中部整体并入澧县第一中学。至此,澧县第一中学成为纯国办普通高级中学。
核心办学理念
前哲流风 日新其格
办学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与其个性相适应的最大发展
培养目标
博学多能 经世致用 纯洁操守 张扬个性
校 训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勤奋学习 报效祖国
教 风
认真 严谨 求实 创新
学 风
勤学 苦练 深思 好问
课堂教学观
教着眼于学,教服务于学;
交往,互动,培养兴趣和责任感;
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管理思想
教师第一。“让学校对教师的爱成为校园爱心的传导之源”。
“用人格提升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爱心培养爱心”。
人格优先。“只有健全的人格才是学生未来的‘金饭碗’”。
三好标准
身心好、品行好、学习好。
校园精神
崇尚忧国忧民,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
崇尚经世致用,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
崇尚勤奋刻苦,培养有进取精神的人。
校园格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范 群(支书,1953~1958)
陈锡纯(支书,1958~1965)
胡先志(支书,1966~1970)
澧县一中校园风景2
陈遵望((支书,1970)
朱清安(副支书,1970)
彭友林(副支书,1971)
李正衡(副支书,1972)
佘玉明(副支书,1973)
李正衡(支书,1973~1977)
王趾雄(副支书,1973)
彭俊卿(副支书,1974~1984)
杨登才(副支书,1974)
马 俊(副支书,1976~1977)
李庭瑞(副支书,1978)
李正衡(支书,1977~1978)
陈德全(支书,1978~1984)
佘绪健(副支书,1979~1984)
彭俊卿(支书,1984)
覃道志(支书,1985)
张新华(总支书,1986~1992)
孙秋云(副总支书,1987~1992)
彭湘云(副总支书、党委书记,1988~2002)
王观初(党委副书记,1993~1998)
杨评军(党委副书记,1998~2001)
赵绪清(党委书记、校长,2003~2011)
毛善新(党委副书记,2001~)
毛善新(校长,2011~)
张建华(党委书记,2011~)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本会定名为“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校友会”。(Alumni Association to No.1 middle school of Lixian Hunan)
第2条 本会是由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包括澧州官立中学堂、澧州中学堂、澧县县立中学、九澧女师、澧县县立初级中学、九澧联立中学、省立第十四中学、澧县简师、澧江中学、澧县第二初级中学(1952-1961)、澧县第二中学(1962-1977)、澧县共大一分校、澧县共大二分校、澧县中学、澧县九澧实验中学)校友自愿组成的群众团体。
第3条 本会的宗旨是:团结海内外澧县一中校友,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继承和发扬母校的优良传统和校风,促进母校和校友个人事业的发展,共同为母校和家乡的建设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第4条 本会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5条 本会会址设在澧县一中内。
第二章 任务和活动原则
第6条 本会的任务
1.组织校友联谊活动,加强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2.为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校友与家乡之间的业务合作牵线搭桥,为母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3.宣传、推介、关心母校和家乡的发展,促进母校和家乡的对外开放和文化、经济、学术等交流;
4.鼓励校友奋发图强,创造业绩,对需要帮助的校友给予精神鼓励和可能的资助;
5.编辑出版面向校友发行的内部刊物《校友通讯》,建设并管理面向校友的“一中校友”网站;
6.开展校友捐赠,建立校友基金并进行统筹管理;
7.负责校友回母校的有关接待和联络工作;
8.其它有关属于本会的任务。
第7条 活动原则
1.本会在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范围内,按照核准的《章程》开展活动;
2.本会活动遵循自主、自愿性原则、非营利性原则和维护母校、校友利益的原则;
3.本会接受母校——澧县一中的直接指导。
第三章 会 员
第8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成为本会会员:
1.澧县一中各个时期的毕业生、结业生、肄业生、进修生;
2.各个时期曾在澧县一中任教、任职者;
3.澧县一中聘请的名誉教师、兼职教师、访问学者及其他兼职人员等。
第9条 会员入会程序:凡符合第六条者,承认本会章程,填写《校友登记表》,经理事会或各地校友分会审查同意,即成为本会会员。
第10条 国内各省、市校友人数超过10人可成立区域校友分会或班级同学会,作为校友会的分支机构。各地校友分会吸纳的会员即本会会员。海外校友可成立不同形式的校友组织,如校友分会、同学会、校友联谊会等。
第11条 各地校友筹备成立校友分会应向母校校友会提出申请,在遵守本会章程的基础上自定章程,报母校校友会备案。
第12条 会员有退会的自由,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
第13条 会员的义务:
1.执行本会的章程和决议,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2.参加本会组织的有关活动,完成本会委托的有关工作;
3.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4.根据个人经济情况适当交纳会费;
5.与本会保持经常性联系,积极向会刊和网站投稿和提供信息;
6.关心母校和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第14条 会员的权利:
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有参加本会活动的权利;
3.有优先获得本会服务的权利;
4.对本会工作有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5.有自由退会的权利;
6.有获得《校友通讯》的权利。
第15条 对违背本会章程或有碍本会名誉的会员,经理事会通过,可予以取消或暂停其会员资格。
第四章 会员代表大会
第16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是:
1.制定和修改章程;
2.选举和罢免理事;
3.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提案;
4.决定终止事宜和其他重大事项。
第17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为有效,决议须经到会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18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五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19条:会员代表通过推荐产生,在推荐的基础上由理事会根据实际推荐情况和会员人数比例予以正式确定。推荐的方法为:
1.由各校友分会和班级同学会推荐
2.由个体会员10人以上联名推荐
第五章 理事会和负责人的产生及罢免
第20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21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1.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2.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聘请名誉会长;
3.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4.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5.决定重要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6.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等;
7.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8.领导本会的日常工作;
9.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10.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22条 理事会每届任期5年,理事可连选连任。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可随时召开,必要时将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23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24条:理事会理事采用自然产生和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相结合。自然产生人数不超过50%。自然产生的原则:
1.分会会员超过100人的地级市以上(含地级市)分会会长;
2.母校现任校长、书记和副校长;
3.特邀知名校友和知名老校长、老教师代表。
第25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二十一条的第1、3、5、6、7、8、9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常务理事会下设二个专门工作部和一个办公室:
1.联络部:处理校友与本会的联系,负责校友接待。
2.财务部:负责本会经费筹集、预算、决算和现金收支管理。
3.办公室:负责校友会日常工作,《校友通讯》的编辑发行、校友网站建设。《校友通讯》由常务理事会成立专门的编委会。
第26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27条 常务理事会由会长(或常务副会长)主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必要时由会长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28条 本会设顾问、名誉会长若干,会长一人,副会长若干,理事若干,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根据工作需要,可聘任在校干部若干人担任本会工作)。
第29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2.热心本会工作,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在校友中较有影响;
3.会长、副会长最高任职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
4.身体健康,能完成本会章程所规定的工作;
5.未受过刑事处罚;
6.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30条 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方可继续任职。
第31条 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不超过两届(10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人数表决通过,方可继续留任。
第32条 本会会长或常务副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
第33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1.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2.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议落实情况;
3.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和协议等;
第34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1.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2.提名副秘书长及各办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交常务理事会决定;
3.决定办事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4.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六章 资产管理和使用
第35条 本会经费来源:
1.校友及社会捐赠;
2.会员会费;
3.母校资助;
4.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收入;
5.利息等增值收入;
6.其他合法收入。
第36条 本会经费实行专帐管理,用于本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不在会员中分配。本会的资产管理执行国家规定和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及财政部门的监督,每年在校友通讯上向会员公布一次帐目。本会换届或更换会长之前依法接受财务审计。
第37条 本会一般工作人员原则上属义务性质,不计发报酬,专职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由母校负责解决。
第七章 附 则
第38条 本会终止活动或解散,必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39条 本会终止后剩余财产,在上级监督下,按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或捐赠给母校。
第40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理事会
歌名:演绎希望的明天(2009启用)
作词:集体
作曲:张云华
澧城,澧州故治。天造地设,人间胜境;藏风得水,钟灵毓秀。引荆岘以接衡岳,汇九澧而达三江。八百里秋水洞庭,溯源此近;两千年美人芳草,余韵正长。北宋权舆,少年范公洗墨池畔养德慧;宝庆二年,溪东书院澧州城里祀先贤。秉化民成俗遗风,承刻志厉行传统,澧县一中且歌且行,如磬如钟。八百年薪火照古邑,万千株大木傲苍穹。赞曰:故老说宋玉屈原,自六经以来,骚坛嗣响;大江历岷山沱水,挟九澧同去,学海朝宗。
顺林驿、兰江驿、清华驿,一线涔阳古道穿南北;元至元、明正德、清乾隆,几番书院兴废贯古今。多少迁客骚人流连南国之美,慨叹屈子悲歌。且莫道昌黎绛英,河东春渚,醉翁幽兰,东坡雪浪,湖光山色总通人性;更有那文献炼刃,邺侯清名,莱公悲风,阳明芒履,忠肝义胆彪炳丹青。王孟李杜,岸芷汀兰皆入诗;戎刘元白,菱叶菡萏春意浓。车武子囊萤照书启后学,范希文先忧后乐济世穷,李文山枫江兰浦写风骚,朱元晦银溪苦心传道统。通经致用,陶文毅实学开讲除旧法;雪泥鸿爪,张九钺整肃书院固垣墉。赞曰:前哲流风,日新其格。
古楸高华,贺龙元帅曾系马;墨池潆洄,正雅将军欣濯缨。广二南化,开九澧先,新学草创乡土未有之局;与朋友共,近圣人居,旧景频添时代进步之义。碧波粼粼,兰香习习,风声娓娓,柳影依依。聚贤岛上,群贤毕至;三公桥头,俊彦林立。后乐碑亭洗心与澡身兼备;校史长廊读书并做人偕行。三凰山上,万家忧乐收眼底;屡丰亭边,每见丰获慰劳农。伯夔拔剑,千年帝制冰消;作言潜心,鱼跃果然化龙;沈公运筹,奔月神话成真;雷子履疆,大漠绿洲葱翠。赞曰:澧水茫茫下江东,淘出几多英雄。
西风乍起,世情噪噪;木铎不兴,教泽淹淹。然造福苍生何惧寒窗冷雨,用情未来必着热血丹心。率性修道致中和,育人贵在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立业先当利群。乃曰:崇尚忧国忧民,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崇尚经世致用,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崇尚勤奋刻苦,培养有进取精神的人。百年新跨越,三湘传美名。不为高考,赢得高考,意气和处智慧见;教师第一,学生第一,琼楼耸时教风正。放眼全国创普通高中特色,回溯根本扬优良文化基因。赞曰:大湖西东,澧浦与岳阳对峙;小范忧乐,英雄要儿女平分!
噫嘻!一池翰蕴兮阔以澄,满麓新篁兮俊且青。凭水百年,岂止杨柳千尺;依山万里,但放胸襟无际。吾道绳绳,原为范公一脉;澧水汤汤,不过墨池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