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浏阳花炮源远流长。1935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浏阳花炮一直尊李畋为始祖。清代康熙年间,浏阳花炮的生产已具相当规模。

目录
目录
  1. 1、发明阶段
  2. 2、分散阶段
  3. 3、集中阶段
  4. 4、整改阶段
  5. 5、提升阶段
  6. 6、扯筒
  7. 7、褙筒
  8. 8、洗筒腰筒
  9. 9、上盘
  10. 10、钻引孔
  11. 11、插引
  12. 12、轧引颈
  13. 13、结鞭
  14. 14、传承价值
  15. 15、传承人物
  16. 16、保护措施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浏阳花炮源远流长。1935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浏阳花炮一直尊李畋为始祖。清代康熙年间,浏阳花炮的生产已具相当规模。

中文名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批准时间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技艺
遗产编号 Ⅷ-86
申报地区 湖南省浏阳市

历史渊源

浏阳烟花的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发明阶段、分散阶段、集中阶段、整改阶段、提升阶段”。

1、发明阶段

花炮起源的最初动因,是为了驱邪逐鬼。1300多年前,浏阳大瑶人李改(生于601年农历4月18日,卒于690年农历12月18日),于621年农历9月18日发明了鞭炮。据《中国实业志》记载,鞭炮“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

2、分散阶段

南宋(1127—1279)时正式出现烟花,并有了一挂一挂的鞭炮。此后,尽管战争频繁,但鞭炮生产这一传统产业一直在浏阳保留下来。元朝(1279—1368)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乱时期,花炮生产停滞不前。明朝(1368—1644)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私人作坊比较盛行,浏阳花炮有了较快发展,并为以后的大规模生产打下了基础。清嘉庆(1796—1820)初年,浏阳花炮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东乡、南乡、西乡农闲时从事花炮生产制造的达20余万人,县城的生产作坊超过300余家,工人达2500余人,年产量在14万箱之上(一箱有20万响)。

清同治年间(1862—1874),浏阳花炮形成大行业,南乡的大瑶铺、金刚头、澄潭江、文家市、杨花及县城的南市街一带,80%的民户从事花炮生产,素有“十家九爆”的美誉,生产工人达5000余人,年产量保持在25万箱左右。从此,浏阳花炮不断发展,“制造益精,声誉远播”。从清光绪年间(1875—1908)至民国初年,浏阳花炮成为湖南的名特产品,是湖南花炮的代表和骄傲。

3、集中阶段

解放后,浏阳花炮产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创建花炮厂,实现了从分散到较为集中的工厂转变,产品也由单一的鞭炮类向烟花鞭炮两大类并举。比较出名的有城关出口花炮厂、县出口花炮厂等,由花炮工艺美术大师曾培敢发明的花炮产品“大地花开“上市以来,几十年长盛不衰。浏阳花炮开始走出国门,响遍全球。

20世纪60年代初,浏阳花炮加快与中国各省市的联系,到1983年底,浏阳县供销社与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273家花炮经营公司建立了经常性的业务联系。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浏阳花炮外贸也有了飞速发展,到1985年,浏阳花炮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售量较大的主要有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和挪威。浏阳出口花炮所占份额一直为世界第一位,而且逐年上升。

4、整改阶段

产权置换(1997-1998,称为花炮一次革命),1997年开始全面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资产置换,在全行业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1987年浏阳县生产花炮183.6万箱,产值2.13亿元。到2003年,浏阳市花炮生产总值达25.62亿元。工厂化改造(1998—2003,称为花炮二次革命):从1998年开始,浏阳开始了现代化、标准化工厂改造。

浏阳市花炮工作大会上提出了“更新观念,精心部署,强化措施,加快发展,掀起浏阳花炮现代工业革命的热潮。”到2003年,浏阳市800多家企业进行了厂房改造,投入扩建、改建资金6亿。

5、提升阶段

集团化、规模化运作,从2003年金生烟花集团成立以来,2004年先后有东信、光远飞鹰、福祥、文华山、万乐、吉腾、河口等7家花炮集团成立。2005年,达浒艺术焰火燃放集团和官渡烟花集团成立,形成十大集团。为浏阳花炮集团化、规模化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进花炮“三大革命”(环保、工艺、材料革命),2005年11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浏阳城区欧阳子情大剧院召开“推进花炮‘三大革命’,加快机械化改造工作大会”(又称浏阳花炮第三次革命)。

工艺特征

浏阳花炮结构新颖,装潢美观,燃放时,绚丽多彩,有声有色,能给人以清新舒畅,欢快旷达的感受。特别是夜间燃放,金花四溅,五彩缤纷,或旋转窜跃于地面,或飞腾闪耀于天空,令人目不暇接,因此被赋予“浏阳花炮震天下”的美名。

浏阳花炮的生产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使用就地取材的土纸、土硝、硫磺、炭末、红白泥土等作为加工原料,总共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业人员已研制成功安全可靠无公害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室内和舞台烟花等高科技新产品,并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花炮燃放也可由传统的手工点火改为遥控点火,燃放程序全部由电脑编排操控。

工艺流程

6、扯筒

所谓“扯筒”,系将裁好的爆料纸卷成一个空纸筒子,此筒子称为“爆竹筒子”。扯简之用具叫做“扯凳”,其形似凳,故以凳子称之。扯凳用“结木”(坚固木料)制作,高约1尺9寸5分(1米=3尺,1尺=10寸,1寸=10分),宽约3寸3分。上有扯板,厚约3寸3分,扯板成凹月形,其上悬一个凸月形吊板于支架上,高约1尺1寸半,长约1尺2寸,厚约1寸2分,吊板凸部适与扯板凹部相合,且可前后移动。扯凳下乘一木架,高约3尺1寸半,宽8寸半。

扯筒时,先将裁好之爆料纸叠齐,用米汤浸湿纸头,再手执铁,置放于纸之腰部,以纸裹铁抒,然后再置于扯板之凹部,将吊板带势一扯,遂成一纸筒子。然后抽出铁,爆竹筒子便扯出来了。如此反复再三,虽然操作简单,却是一项技术活。铁抒的大小决定筒眼的大小,裹纸的厚薄决定纸筒的粗细。

7、褙筒

最初所扯之筒子,原为白色,需用彩色纸加精其上,此谓之“褙筒”。按传统的说法,叫做“爆竹着色”或者单个包装。褙筒所用之纸叫皮子纸,一般为宝庆(今邵阳)所产之红纸,或广红纸、广绿纸(广东所产),牛口大爆竹则为蜡光纸。褙筒之时,先将裁好之皮子纸叠齐,用樱糊涂抹纸头,再将白色筒子用纸裹好,用手一搓,或置于扯凳上一扯,就褙好了一个简子。褙筒一项,多为妇女操作,因为她们手巧,做起来速度很快。

8、洗筒腰筒

将褙好之爆竹筒子,用麻绳扎成一饼,饼成正六角形,每边的爆竹筒子个数相等,以便于计算筒子的数目,此道工序谓之“洗筒”。每饼筒子数,因爆竹品种不同而异,“加花”每饼900余个,“红绿八扣”每饼1000多个,“双料”约700余个,“牛口”每饼100余个。筒子成饼之后,再用阔刀将饼子拦腰裁断,一饼成为两饼,一个筒子成为两个筒子,此道工序谓之“腰筒”,一般为技术工人所操作。洗筒、腰筒是个技术活、力气活,一般由壮年男子完成。当今早已使用机械腰筒,只要能掌握机械无论男女谁都可以做。

9、上盘

“上盘”分筑泥、上硝两道工序,先将腰断成饼之筒子,一端灌紧白泥(俗称“打泥底”),再筑上黑硝(俗称“筑药”),然后在另一端筑上黄泥(俗称“打泥头”)。各种爆竹所需黑硝之数量,多少不一,即使是同种爆竹,各作坊也有差异。一般而言,黑硝0.5千克,约可制“加花”8000个,“牛口”860个,“寸金”170个,“红绿鞭”10000余个,中等大炮100余个。上盘时如能将泥硝筑紧,爆竹响声必大。

若为节省火硝,故意不筑紧,将顶部之硝抹去,称之“抹硝”。凡不爆或响声不大者,皆为此类抹硝之产品,属偷工减料。上盘之活为技术之活,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皆由有经验的男子操作,必须与其他工序隔离进行。

10、钻引孔

爆竹在装泥上硝之后,用铁杆将每个筒子筑紧,再将盘子(即成饼之筒子)晒干或烘干,始用铁针(铁针带木把,俗称“引钻”)将每个筒子钻一小孔,以备插上引线。“钻引孔”之手续虽然简单,然工作须富有经验,因引孔之深浅若不适度,或过深或不达,则插引高低不齐,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一般都由经验丰富的男女技工操作。

11、插引

钻引孔之后,须将引线一根一根地插入引孔,“插引”也叫“栽引”,男女老少皆可为,妇女、儿童手脚灵便,往往插引的速度超过男人。然所插之引必须干燥,而且要裁切整齐,大小长度一致,否则将影响插引的速度和质量。以前,这道工序一般由作坊将材料发放到附近的农户家进行,成品出来后再由作坊收回。过去,产区的学龄儿童大多是插引的高手。后来考虑安全问题,不允许在农户家中插引,更禁止未成年人从事此项工作。

12、轧引颈

引线插入之后,须将每个筒子所插之引逐一轧紧,以免引线脱落,影响结鞭,此种手续谓“轧引颈”,亦称“箍爆竹”。轧引颈所用之侧刀与药号之侧刀相似,唯刀口有半圆缺数个,且刀口较厚较钝,缺口大小如爆竹筒子。用侧刀对准爆竹筒子插引之端一轧,引即轧紧。若引线轧得不紧,则会引起爆竹脱落,影响质量。轧引颈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求高,故过去也是由技术工人完成。自使用“固引剂”(将引线固定的材料)之后,轧引颈的工序早已由机械代劳了。

13、结鞭

将单个爆竹用引线、麻茬连结,使其成为鞭状,谓之“结鞭”,所成之品叫“鞭子”、“鞭炮”或“鞭爆”,也有叫“编炮”的。鞭炮的长度依爆竹的大小多少而定,有“百子鞭”(100响)、“千子鞭”(1000响)、“万子鞭”(10000响)种种,最短的叫“月饼爆竹”,仅50响。鞭炮还有“单鞭”、“双鞭”之别,单鞭是指引线的一边结爆竹,形状像梳子;双鞭是指引线的两边都结爆竹,像对称形的梳子。若干个小爆竹之间插进1个或几个大爆竹,叫“间子鞭”。

结鞭时,用铁钉钉在木板上,以固定引线的一头,下面置一竹楠盆(竹制品),盆中放一堆爆竹,以便随结随取。操此业者,多为妇女。当今结鞭一项也早已被结鞭机取而代之了。

经以上8道流程,鞭炮之制作已基本完成。

传承保护

14、传承价值

浏阳花炮与中国古老的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传统节日中,人们无不放鞭炮烟花以志喜庆。举行各种祭祀庆典时,也须燃放花炮。同时,鞭炮业又带动了矿产、造纸、印刷、包装等行业的发展。

15、传承人物

钟自奇,男,1956年12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钟自奇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申报。项目名称: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16、保护措施

20世纪80年代起,浏阳市就开始了花炮技术制作工艺方面的培训,并先后成立了花炮技术协会、焰火燃放协会以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心,专门负责花炮技术和工艺的培训。

20世纪90年代起,浏阳市进一步加大了培训力度,结合技术职称培训,开展了生产安全操作、安全管理、焰火燃放操作、焰火设计等培训,累计培训20多万人次.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获得“浏阳花炮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在2008年奥运会、2009年国庆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等国内外重大庆典活动,浏阳花炮在其中燃放。

2017年11月3日晚,第十三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开幕式暨烟花文艺汇演在花炮观礼台拉开大幕,浏阳花炮在其中燃放。

2006年,组合烟花《W型锦尾散蓝+银鱼》获得“中国红”杯首届湖南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特等奖;同年,钟自奇创作的礼花《五彩花》在第41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品交易会暨国际礼品和家庭用品展上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优秀奖;同年,钟自奇创作的礼花《芙蓉花》在第41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品交易会暨国际礼品和家庭用品展上获得“金风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