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峄山风景名胜区

峄山风景名胜区

峄山风景名胜区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东南12公里处。因山中“怪石万垒,络绎如丝”,故名峄山,又名邹峄山、东山。是我国古代立志的60多座名山之一。

目录
目录

    峄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邹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峄山风景名胜区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东南12公里处。因山中“怪石万垒,络绎如丝”,故名峄山,又名邹峄山、东山。是我国古代立志的60多座名山之一。

    中文名 峄山风景名胜区
    地理位置 邹县城东南12公里处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怪石万垒
    别名 邹峄山

    地理环境

    峄山风景

    在邹县城东南12公里处。因山中“怪石万垒,络绎如丝”,故名峄山,又名邹峄山、东山。是我国古代立志的60多座名山之一。198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峄山属龙峄山系,方圆10余公里,海拔582米。现存石刻500余处,碑碣62块,洞窟140多处,古建筑遗址8处。山上奇峰怪石,不胜枚举。自西南麓的盘路口入山至五华峰顶,有长约4公里的石级盘路43盘。一路怪石突兀,岩窦崎峭,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从子孙石处登山,荞麦石、龟石、虎皮石、簸箕石等或偃或伏,探首相迎。向上到回马岭,景色迷人。这里松生石隙之间,形态万千,桃灼岩壑之侧,如霞似锦。越过回马岭、聚仙桥,经泮池抵达南天门,旁有高约数丈的大字摩崖,上镌“灵通泰岱”、“衍岱钟灵”,笔力遒劲,书体豪放。南天门为一处古建筑遗址,原有石坊、石殿和石碑,现仅存2幢石碑和坊殿残迹,但“南天门”三个大字,却依旧赫然醒目。其东有船石,西存栈道,下临深渊,上倚绝壁,绝壁上“邹鲁秀灵”四个大字在日光辉映下熠熠生辉。过南天门而上,悬崖、峭壁、飞岩比比皆是,林木深秀,景色宜人。卧虎石、试剑石、八卦石各以形而得名,惟妙惟肖。试剑石拔地而起,高约3米,石隙中裂,形若剑劈;八卦石由8块扁平形巨石向阳垛垒,依次排列,错落有致,酷似八卦。遗憾的是,八卦石已失六卦,仅剩坎、艮二卦及艮卦上的“八卦石”刻字。怪石之下,无数天然洞穴,或明或暗,或隐或现,洞洞相通,千回百转。据志书记载,在140多处洞穴中,最著名者有七龙洞、36洞天。每当东北风或西南风起,各洞的泉水同时涌涨,为峄山一大奇观。

    沿石级盘路继续登山,便可到白云五华宫,又称通明天宫。旧时这里为一处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内有玉帝殿、四圣殿、三官殿、泰山行宫、道藏阁等,至今除玉帝洞、圣水井等古迹尚存外,其他建筑均已倾圮。玉帝洞(又称白云洞)内有汉白玉雕刻的玉帝像,像座下复有一洞,俗传与东海相通,称为“海眼”。圣水井为一天然山泉,汩汩清流常年不竭。极顶五华峰有五块巨石并立,若含苞芙蓉,秀立云空,故名五华峰。巨石之上镌有“插天”、“光风霁月”题刻,字大如席。探海石傲立峰顶,伸首引颈,拱东而立,与壁立数十丈的锦屏岩遥相对峙。风清日朗之时,站立石上纵目远眺,东海万顷,恍惚可见。朝天泉,在附近一凌空旁出的巨石之上,泉水汇集,不涸不溢。

    由五华峰向东至炉丹峪,沿途有万寿宫、一线天、长廊壁、挂线石、冠子石、仙人棚、石鼓洞、莲花池、一鉴亭、金鱼池、隐仙洞等名胜古迹。万寿宫初建年代已不可考,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重建,现仅存赵孟頫题碑一座。冠子石耸立天半,宛若古代妇女的发髻,高度仅次于五华峰,为峄山之东峰。石上阴刻“孔子小鲁处”和“孔子登临处”等文字。传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即在此处。东峰之下的炉丹峪,其石如丹如丸,状如浪涛滚涌,一望无际,颇为壮观。

    从炉丹峪向下西行至梁祝祠,一路有大通岩、源头活水、孤桐观、逍遥亭、凌高亭、盘龙洞、山神庙、梁祝读书洞等名胜古迹。大通岩下有一石洞,旧时内有孔子石刻像,碑题“至圣先师”。源头活水系一泉清流,从一雕龙口中喷出,经年不涸,旁有“天下第一名山”碑刻。孤桐观是《禹贡》中记载的“峄阳孤桐”的遗址。早在夏禹之时,人们就发现了峄山桐木是制琴的佳材,可惜这种桐树久已绝迹。弥陀庵又名书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郡邑时,曾登临至此。为颂扬其功绩,命丞相李斯勒石纪功,世称“秦峄山刻石”。原碑已失,元代仿刻碑尚存。盘龙洞中有一块上锐下丰陡然悬垂的巨石,其状如钟,叩之有声,人称钟石。石上有大片阴刻古文,至今尚无人能够辨识。洞内又有洗耳泉和听琴泉等名胜佳处。

    与峄山相伴而立的牙山,虽不如峄山高耸,但游山览石,别有风趣,其中形如一棚的“赫石”最为著名,故有“游峄者不观赫石不成游”之说。此外,峄山周围的万亩苹果园和野店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古邾国故城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规划中的峄山风景区的重要景点。

    作为“邹鲁秀灵”、“岱南奇观”的峄山,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山赏石。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峄山就已名噪海内。传说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就曾在此修炼,其后历代仙音袅袅,不绝入耳。秦始皇统一六国,巡视天下时,在峄山刻石纪功,留下了著名的峄山碑。西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刘秀,三国曹操及唐宗、宋祖等历代帝王,几乎都曾驻跸峄山,或封禅,或求仙,不一而足。而如孔、孟、庄、老,司马迁、蔡伯喈、李白、杜甫、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陆游、赵明诚、郑板桥等文人墨客,无不钟情于峄山,游览之后,留下了众多的碑碣刻石。

    秦峄山刻石

    峄山怪石

    【文献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令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注:①绎山:指峄山。②此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