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属(学名:Mustela):是食肉目、鼬科的一属。通称鼬。食肉目中最小的种类。颈长,体长而四肢短。夜行性,主食鼠类,能追循鼠迹出入鼠洞,捕杀整窝老鼠;亦吃小鸟、鸟卵、蛙类、昆虫和鱼,偶盗食家禽。为食肉目中体型最小的类群,其中最小的伶鼬体长13-20厘米,体重30-70克;体型较大的黄鼬和艾鼬,体长30-50厘米,体重0.5-1千克。
鼬属动物具肛腺,黄鼬遍布中国,具肛腺,可放臭气以自卫,为著名毛皮兽,有“东方水貂”之称。白鼬和伶鼬分布于北半球寒带地区,夏毛棕黄色,冬季则换成纯白色。黑足
鼬属(学名:Mustela):是食肉目、鼬科的一属。通称鼬。食肉目中最小的种类。颈长,体长而四肢短。夜行性,主食鼠类,能追循鼠迹出入鼠洞,捕杀整窝老鼠;亦吃小鸟、鸟卵、蛙类、昆虫和鱼,偶盗食家禽。为食肉目中体型最小的类群,其中最小的伶鼬体长13-20厘米,体重30-70克;体型较大的黄鼬和艾鼬,体长30-50厘米,体重0.5-1千克。
鼬属动物具肛腺,黄鼬遍布中国,具肛腺,可放臭气以自卫,为著名毛皮兽,有“东方水貂”之称。白鼬和伶鼬分布于北半球寒带地区,夏毛棕黄色,冬季则换成纯白色。黑足鼬原分布于北美洲,由于鼠药的投放和猎杀,导致野外灭绝,已进行人工繁殖。
分布于除大洋洲外的各大洲。
中文名 | 鼬属 |
---|---|
拉丁学名 | Mustela |
别名 | Weasel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 哺乳纲 |
亚纲 | 真兽亚纲 |
目 | 食肉目 |
亚目 | 裂脚亚目 |
科 | 鼬科 |
亚科 | 鼬亚科 |
食肉目鼬科的1属,通称鼬,为食肉目中最小的种类。颈长,体长而四肢短,能钻入鼠洞内捕杀老鼠。其中最小的是伶鼬,体长13-20厘米,尾长3-4厘米,体重30-70克。体型较大的黄鼬和艾鼬,体长30-50厘米,体重0.5-1千克。全世界共有鼬类19种。白鼬和伶鼬生活在北半球寒带地区,其冬毛和夏毛完全不同。夏毛棕黄色,冬季换成纯白色,是适于雪地景观的保护色。具有肛腺,可放臭气以自卫。
躯体细长,四肢较短。头形狭长,耳一般短而圆,嗅觉、听觉灵敏。犬齿较发达,裂齿较小;上臼齿横列,内叶较外叶宽;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体毛柔软,多无斑纹。前后足均5指(趾);蹠行性或半蹠行性;爪锋利,不可伸缩。尾一般细长而尖。
牙齿的齿式为:3·1·3·1/3·1·3·2=34。上门齿横列齐整,第三枚略粗。下门齿排列不平齐,第二枚门齿内移。犬齿长而微侧扁,略向内曲,下犬齿短于上犬齿。裂齿薄如刀状。第一枚下前臼齿较小,第二枚下前臼齿齿冠斜形,前高后低。上臼齿横置,中央凹陷成沟,外叶高于内叶,内叶中央具明显小尖。第一枚下臼齿由三叶组成,前两叶呈刀状,后叶很低略突出齿冠。臼齿很小,约为第一前臼齿的1/2。
栖息于寒带针叶林、草原以至热带丛林,无论山区、平原或沼泽地以至村落居民点和城市,均能见其踪迹。穴居在岩石下、树洞或柴堆下。
鼬属动物生活力强,夜行性,尤其是清晨和黄昏活动频繁,有时也在白天活动。通常单独行动。行动迅速、诡秘,善于奔走,能贴伏地面前进、钻越缝隙和洞穴,也能游泳、攀树和墙壁等。除繁殖期外,一般没有固定的巢穴。通常隐藏在柴草堆下、乱石堆、墙洞等处。嗅觉十分灵敏,但视觉较差。性情凶猛,常捕杀超过其食量的猎物。遇险时,常从肛门腺分泌油性黄色臭液。
凭借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搜寻食物。主要以鼠类为食,能追循鼠迹出入鼠洞,捕杀整窝老鼠。亦吃小鸟和鸟卵,或沿河堤、小溪活动捕食蛙类、昆虫和鱼,有时亦盗食家禽。
分布于除大洋洲外的各大洲。
繁殖快,每年冬末、春初发情交配,怀孕两个月后,夏初产下3-7只幼仔。哺乳期1个月,10个月后即性成熟。每年换毛两次。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香鼬 | Mustela altaica | Pallas,1811 |
2 | 亚马逊鼬 | Mustela africana | Desmarest, 1818 |
3 | 白鼬 | Mustela erminea | Linnaeus, 1758 |
4 | 艾鼬 | Mustela eversmannii | Lesson, 1827 |
5 | 哥伦比亚鼬 | Mustela felipei | Izor & de la Torre, 1978 |
6 | 长尾鼬 | Mustela frenata | Lichtenstein, 1831 |
7 | 日本鼬 | Mustela itatsi | Temminck, 1844 |
8 | 黄腹鼬 | Mustela kathiah | Hodgson,1835 |
9 | 欧洲鼬 | Mustela lutreola | Linnaeus, 1761 |
10 | 印尼山鼬 | Mustela lutreolina | Robinson & Thomas, 1917 |
11 | 黑足鼬 | Mustela nigripes | Audubon & Bachman, 1851 |
12 | 伶鼬 | Mustela nivalis | Linnaeus,1766 |
13 | 马来鼬 | Mustela nudipes | Desmarest, 1822 |
14 | 林鼬 | Mustela putorius | Linnaeus, 1758 |
15 | 川鼬 | Mustela russelliana | Thomas, 1911 |
16 | 黄鼬 | Mustela sibirica | Pallas, 1773 |
17 | 埃及鼬 | Mustela subpalmata | Hemprich & Ehrenberg, 183 |
18 | 背纹鼬 | Mustela strigidorsa | Gray, 1853 |
19 | 越南鼬 | Mustela tonkinensis | Bjorkegren, 1941 |
该属的大多数物种因为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但也有濒危和极危物种,主要威胁是鼠药的投放,因皮毛交易而被猎杀,致使生存环境发生改变。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极危(CR)——1种;濒危(EN)——1种;易危(VU)——1种;近危(NT)——2种;无危(LC)——12种;不详(DO)——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