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在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原是一处普通的农家庭院,1938年遭日军焚毁,1954年人民政府修复。1958年政府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妥善保护。“文化大革命”时期,故居一度被占,但文物遗失不严重。1973年故居被重新收回,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建蒲松龄纪念馆,对故居、柳泉、墓园进行了修茸、扩建,征用民宅,改建了着作版本、书画题咏展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增设了南大门,使故居的管理日趋完善。现在,故居已成为一处初具规模的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

目录
目录

    蒲松龄故居

    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在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原是一处普通的农家庭院,1938年遭日军焚毁,1954年人民政府修复。1958年政府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妥善保护。“文化大革命”时期,故居一度被占,但文物遗失不严重。1973年故居被重新收回,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建蒲松龄纪念馆,对故居、柳泉、墓园进行了修茸、扩建,征用民宅,改建了着作版本、书画题咏展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增设了南大门,使故居的管理日趋完善。现在,故居已成为一处初具规模的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点。

    中文名 蒲松龄故居
    地理位置 中国山东省淄博市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8 :00 —— 18 :00 (夏令)
    门票价格 30元/人

    简介

    蒲松龄故居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1938年遭日军焚毁,1954年人民政府修复。1958年政府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妥善保护。“文化大革命”时期,故居一度被占,但文物遗失不严重。1973年故居被重新收回,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建蒲松龄纪念馆,对故居、柳泉、墓园进行了修葺、扩建,征用民宅,改建了着作版本、书画题咏展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增设了南大门,使故居的管理日趋完善。现在,故居已成为一处初具规模的蒲学研究阵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点。今日的故居,是一座恬静的院落。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荫翳天日。郭沫若1962年题写的“蒲松龄故居”的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

    穿门北折是一正两厢的庭院。其中正房3间,东西厢房各2间,为1954年修建。正房两侧的桧柏、石榴,以及厢房前面的迎春花,百日红等,均系后人所栽,院内太湖石也是故居修复后增添。故居正房为砖石、土坯结构的普通民房,木棂门窗,房内路大荒手书的“聊斋”匾额迎门高悬,匾下悬挂着蒲松龄

    74岁时江南著名画家朱湘鳞为其画的肖像,两旁是郭沫若手书的楹联,房内还陈列着他生前用过的端砚1方、在毕家教书时用过的床1张、手炉1个;还陈列着与蒲松龄有直接关系的绰然堂匾、灵璧石、三星石、蛙鸣石各1块,此外,室内摆放的桌、椅、几、架、橱和木影炉均是蒲松龄曾设馆30馀年的西铺毕家旧物。

    故居东西两厢,茅檐低小,狭窄简陋,近年又作重修。院内之东北隅,尚有一隙之地,蒲松龄撰文和与其有关系}的3块碑记置于此。蒲家庄外,还有著名的柳泉和墓园。柳泉在蒲家庄东门外的“满井沟”底。泉口青石砌就,约0.6米见方,旁立沈雁冰书的“柳泉碑”。柳泉本是一眼地下泉井,传说他曾在此设茶待客,搜集创作素材。墓园在蒲家庄东,长40米、宽38米,内有古柏37株。蒲松龄及其父亲、长孙的墓均葬于此。1980年,蒲氏始族蒲璋之墓碑也移存墓园中。

    此外,故居中还收藏有当代名人题咏蒲松龄及其故居的墨宝,共计200馀件,其中郭沫若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蒲松龄及其作品作了比较正确的评价。

    景点

    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静古朴的庭院。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四进,西有侧院。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间,为蒲松龄的诞生处和其书房“聊斋”。室内陈列着他74岁时的画像,上有其亲笔题字。南院有平房两间,旧称“磊轩”,是以蒲松龄长子蒲箸的字命之。西院系新建的陈列室,蒲氏家谱、手迹和其多种着述以及英、俄、日、法等外文版本。聊斋正房后为6间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多种论着,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丰子恺、李苦禅、俞剑华、李桦、戴敦邦等书画家为故居所作的书画、题词100馀幅。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松龄故居

    柳泉又名满井,在淄川区蒲家庄东侧约百米的山谷中。据载,早年井中清泉涌流,外溢为溪,大旱不涸,古称满井。最初蒲家庄也由此得名满井村,至明朝末年,蒲姓日繁,因而村始易为今名。当年井四周有翠柳百株,故后人又称之为“柳泉”。相传蒲松龄曾多次在此设茶招待过往行人,搜集创作素材。蒲松龄酷爱此地,自号“柳泉居士”。1980年,柳泉旁新建草亭、凉亭,井口围加了栏杆,井旁“柳泉”石碑为著名文学家沈雁冰所踢写。柳泉北面原有一座龙王庙,也叫满井堂,庙西庑原有《新建龙王庙碑》一块,碑文系蒲松龄所撰。现庙已无存,碑已移存蒲氏故居内。蒲松龄墓位于淄川区蒲家庄东南约500米处。墓地四周系砖石砌围墙,内松柏树10株古木阴翳,郁郁葱葱。墓院系蒲氏老林,内有古墓几十个,蒲松龄墓在墓园北侧,封土高约两米,墓穴呈头向西南,足向东北之势。墓前立清雍正三年(1752年)同邑后学张元撰文的《柳泉蒲先生墓表》。1954年建立了一座四脚碑亭,1979年又在亭前建立沈雁冰撰写的《蒲松龄柳泉先生之墓》碑。

    聊斋园,位于淄川蒲家庄村东,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聊斋园分为艺术陈列馆、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观狐园六部分。艺术陈列馆共三个展室:第一、二展室陈列反映蒲松龄生活的诗词、文稿及颂扬蒲松龄的图画、诗歌、书法等艺术作品;第三展室展出了18组蒲松龄生平塑像,形象逼真。“狐仙园”内建筑错落有致,小巧美观,包括共笑亭、留仙桥、柳拉碑、奇幻门、聚仙峰、卧狐、独眼狐等景观。“石隐园”内建有远心亭、同春堂、迟月亭、九回廊、文梓树、蔓松桥、霞饴轩及各种石景等,并有假山、怪石及花草。“聊斋宫”内有《罗刹海市》、《席方平》、《画皮》、《娇娜》、《尸变》等聊斋故事艺术雕塑作品,并采用灯光、音响、电影特技等现代科技表现手法,再现了蒲松龄笔下神鬼狐妖的艺术形象。“观狐园”内有各种狐狸1400馀只,具有极高的观赏及经济价值。

    个人生平

    蒲松龄像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出生于公元1640年,卒于1715年,终年76岁。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书、着书、科考。蒲松龄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文人家庭,由于家道中落,请不起教书先生,便随父读书。他自幼聪慧过人,经史过目不忘。18岁完婚,应父母之命,娶本县文人刘国鼎的次女刘孺人为妻。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受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赏识,一时名声大振。为了求取功名,实现理想,20岁的蒲松龄与同乡好李友梅、王鹿瞻、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潜心治学。淄川的留仙湖、般阳河等地就是他们当年经常活动的地方。25岁时蒲家因妯娌不合,兄弟分家,蒲松龄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生活陷入困境。迫于生计,于康熙九年应同邑好友孙蕙的邀请,到江苏宝应为知县孙蕙做幕宾。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了不少诗文,但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加上思乡心切,第二年便辞幕还乡了。

    归来后的蒲松没有考取功名,便屡屡设帐于缙绅之家,其中约三十年的时光是在淄川大家毕际有府上为塾师,在毕家他结识了当时的一批著名文人如王士祯、高珩、朱缃等,这对于《聊斋志异》的创作和传播有极大的影响。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他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着《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将其编定为《蒲松龄集》。

    蒲松龄74岁时妻子刘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就这样过了两年,蒲翁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正月22日,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蒲翁墓中出土的东西,有锡酒壶、锡酒杯、旱烟袋、念珠、宣德炉、四枚寿山石印章,还有其夫人用的铜镜、耳勺。一代文学大师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财富却是永不磨灭的!

    蒲松龄游踪图

    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雅古朴的庭院。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绿树成荫。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穿门北折是两厢的庭院。房内,“聊斋”牌匾迎门高悬,匾下挂着蒲松龄七十四岁时的肖像:他眉头紧锁,好像在思索下一篇文章;他手捋胡须,好像在感悟人生百态;他嘴唇上扬,好像在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房内还陈列着他生前所用过的物品。一九七七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蒲松龄故居东部的聊斋园,占地二点四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六千一百平方米。聊斋园分为艺术陈列馆、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观狐园六个部分。艺术陈列馆保存着蒲松龄生平的各种资料;狐仙园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小巧美观;石隐洞内建有各种石景;观狐园内有各种各样的狐狸一千四百多只,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聊斋宫内有《罗刹海事》、《席方平》、《画皮》、《娇娜》、《尸变》等聊斋故事的艺术雕刻作品,并采用灯光、音响、电影特技等现代科技表现手法,活灵活现地再现了蒲松龄手下的各种神鬼狐妖的艺术形象。

    大事年表

    蒲松龄大事年表

    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先生降生。

    清顺治七年庚寅(一六五0年》,先生十一岁,是年从父读,经史过目辄了,父蒲槃最钟爱之。

    清顺治十四年丁酉(一六五七年)先生十八岁,是年与刘孺人完婚。

    清顺治十五年戊戌(一六五八年)先生十九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

    清顺治十六年己亥(一六五九年)先生二十岁,是年与张笃庆、王鹿瞻,李希梅结“郧中诗社”,撰《郢中社序》。

    清康熙九年庚戌(一六七0年)先生三十一岁,是年应孙蕙聘,去宝应县署任幕宾次年辞归。

    清康熙十一年壬子(一六七二年)先生三十三岁,是年后在同邑丰泉乡王家坐馆。

    清康熙十八年己未(一六七九年)先生四十岁,《聊斋志异》书成,自有序,同年去西铺毕际有家设馆执教。

    清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一六八七年)先生四十八岁,秋应乡试,闱中越幅被黜,为文《责白髭文》

    清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一六八八毛).先生四十九岁,重修族谱,自有序。

    清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一六八九年),先生五十岁,王士祯为《聊斋志异》题七绝一首“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先生依韵答之“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

    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一七一O年)先生七十一岁,是年援例岁贡生、并撒帐返里。同年春,举乡饮介宾。

    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已(一七一三年),先生七十四岁,妻刘孺人卒,同年江南朱湘鳞为其肖像,自有跋。

    清康熙五十四年己未(一七一五年)先生七十六岁,正月二十二日酉时,三月二十四日合厝村东妻刘孺人圹。

    书馆

    蒲松龄书馆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西南昆仑路旁、王村镇西铺村西铺大街。原系明末户都尚书毕自严故居的一部分。先生一生的职业是教书,他在其三十二岁时,应好友毕际友[公元一六七九(康熙八年)至一七0九年(康熙四十八年)]之聘离开家乡淄川区蒲家庄,在此设馆教塾三十馀载。直到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一年),先生在度过了近四十年的塾师生涯,七十一岁高龄时,才撤帐归里田园,连续教了三十八年的书。在漫长的三十八年中,先生凭着自己的才能,栖身于王村西铺的高墙内,寓居于毕家的松龄书院,领衔伴读在绰然堂,可以说,西铺是先生的第二故乡。

    弹指三百馀载,当年先生执教着《聊斋》的书院──“毕尚书府”,几经蹉跎岁月的风风雨雨,历尽沧桑,到文革时期一度破败不堪、面目全非。

    春风又绿“江南”岸。从一九八五年以来,淄博市人民政府暨周村区人民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遗产,加强蒲学研究,纪念一代文化伟人,相继拨款四十九万元,分两期工程对蒲松龄书馆进行了彻底修复,并作为淄博市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对外开放。

    来到蒲松龄书馆,踏上西铺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一条名曰:“松龄路”的新拓宽的长三百米,宽六米的高标准水泥路引我走向蒲松龄书馆。

    这是一座具有浓郁明清朝代风貌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千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765平方米。馆内共有大小建筑22间。抬眼望,前门上横挂着一块漆黑乌亮的牌匾,上书“蒲松龄塾馆”五个姿媚酋劲、超逸入神的镏金大字、熠熠放光,夺人耳目。旁边则有社会各界损资碑记。(左图为前门)

    拾级而上,进门向里走,迎面便是古朴宏丽的绰然堂。原有牌额上题“绰然堂”三个隶书大字,落款崇祯甲戊白阳老人题(白阳老人即毕自严,该匾原件现存蒲松龄故居)。它是幢三间高大的大厅房。先生来到毕府,便选定了绰然堂设馆住教。但见青砖灰瓦,飞檐斗拱,端庄俏拔,气势壮观。北房二间,东边暗间,作先生的写作和住宿的地方,著名《聊斋志异》及大量诗词皆出于此,中外间作为学生们肄业的课堂。现有塑像来体现当时的情景。身临其境,可以看到几个毕氏子弟正伏案忙于学业。有的诵书、有的习字,还有的在沉思。先生则侧耳倾耳,神态怡然。

    绰然堂

    绰然堂

    先生一生从教。他经常结合幼年学生的接受能力,专意编写与教学有关的通俗读物。如他在58岁时,编写了两部这样的书。一是着《小学节要》,对当时塾馆所用的道德教材删繁就简,取其中精要缩编而成。二是选编了《宋七律诗选》,对其教学所用的宋诗去粗取精,择选佳句,选择了22首作为学习宋诗用。先生教书,有别于其他人多数的塾馆教书先生。他厌恶旧式教学那种墨守成规的死记硬背,不满故弄玄虚的“师尊”,毅然与学生平等相处,诚心以待,既悉心教育引导学生刻苦攻读学业,又不压抑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纯洁童心。正是这种实际感受,使他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绰然堂会食赋》。赋文幽默,风趣,生动描述了孩子们每当吃饭时《出两行而似雁,足乱动而成雷》的场面。

    据记载,绰然堂曾于”清光绪三十年倾圮“,今在原址重建是以纪念蒲松龄创作写书育人三十年之业绩。

    转过“绰然堂”向北,正对的是省书法家朱学达题“振衣阁”门前楹联上书:万卷书当南面窗、一帘风拂北窗凉。这是在绰然堂后修建的一幢与之对称的砖木结构双层楼阁建筑,阁上花窗雕棂,舒朗明快;阁下朱红漆柱承托重荷。整个阁的外壁饰有飞檐、禅兽、雕栏、花棂。“振衣阁”是“毕尚书府”藏书之地,有万卷诗书”,可供先生任意博览,成了先生的文库。它为先生搜挟奇闻异事、着书立说提供了不少文献资料。因此,素日里的软事传闻便很快在天才的笔下“遂以成篇”。

    振衣阁

    振衣阁

    走进下层阁楼里,墙上挂有先生的画像。他身着岁贡生服(生前没坐官,71岁官府授贡生)。正襟端坐,室内设有古玩架、先生曾用过的双耳瓶、暖手炉、笔筒架等陈列其上,给室内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典雅。

    万卷楼

    登上阁楼上层,园内别致的圆心亭、绚丽的霞绮轩、奇特的卧龙石等大小各异、二十馀景历历如画,尽收眼底,教人心旷神怡,难怪多次被先生写进其作品中呢。

    万卷楼

    这振衣阁是先生写作的地方,先生知识渊博,却屡试不第,一生怀才不遇,从而激起了他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决心以志怪的艺术,假笔于花妖狐魅、精灵怪异以超尘绝俗的笔,游刃于鬼狐世间,抒发自己内心愤郁的情感,并暴露和鞭挞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抚慰善良人受创的心灵。他在一道题为《感愤》的诗中曾这样写:“漫问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北邙芳草年年绿,碧血青怜恨不休”。道出了先生发愤着书,妙笔写尽人间不平事,“生花”绘出月下女儿情,不成书誓不罢休的志向和决心。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先生白天舌耕育桃李,夜晚在此挥毫泼墨、洒洒点点笔耕着文章,他聚平生之力完稿并日臻完善了《聊斋志异》一书。于是灯下写道:“……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此外,先生还在馀暇,撰写了大量的诗、词、曲、赋、文、铭、、书启、引、序、疏等。如今振衣阁里有蒲松龄伏案写书的塑像和有几面本书的书架。桌子上则摆有先生生前的若干手稿、着作等。

    写作之馀

    见情思景,可以想见,先生每每写得倦了,就走出来在这“万卷书档南面窗,一帘风拂北窗凉”的振衣阁上调理一下文思。

    驻阁凭栏,会看到楼下有一株冠径8.5米的“蝴蝶松”(五针松)形态奇特,别具风韵,它那虬曲的枝丫,树冠如伞,虽不见当年色凝翠碧的繁茂风姿,但仍似超然挺拔,挥身欲跃。宛若一只振须展翅、翩翩欲舞的巨蝶,又犹如先生那“愤世嫉俗”的风骨和顽强性格。全让它再现出来!给人以跃跃欲试、奋飞搏击之感而顿然精神抖擞。据传,先生下课、写作之后,常来这蝴蝶松下,观赏解闷、寄托情思。

    阁旁

    下的楼来,阁旁东西两侧各有一间青砖白缝的厢房。东厢房内有根据聊斋故事制作的工艺人物造型。可以看到红玉、冯相如、郎玉柱、颜如玉同登一堂,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西厢房内,陈列着全国各地书画名家之精品、荟萃四壁。这些作品匠心独运,情溢笔端,其中一幅“诗书传世醒人志,画幅纵留天地久”,倾吐了对先生之敬仰,抒发了对《聊斋》之厚爱。

    启示

    漫步于蒲松龄书馆,使人们仿佛看见“婴宁女笑站柳梢迎远客,留仙翁漫步书馆盼知音”。睹物思人,不免发些思古之幽情,驻足追思,展开先生塾师生涯的冗长画卷,星转斗移,日炎月明,尽力度过了三十八个春秋,同时完成了《聊斋志异》、《蒲松龄集》中的大量篇章。但是,先生人生道路的主流,不是吟花咏月,不是小说诗赋,而是在乡土教育和急庶民所需等社会活动上做出的贡献。他的教书思想、方法、作风和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至今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他信息

    “蒲公应无恙,当喜书馆处”。若这位“聊斋”先生九泉有知,看到如今的蒲公龄书馆,看到第二故乡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定会拈须微笑,逸兴湍飞,用那支生花妙笔再为他的第二故乡撰写新的奇文妙篇

    蒲松龄故居

    笔者清明节期间与家人一同前往淄博旅游,结果聊斋园与蒲松龄故居混淆概念,游客大多慕名蒲松龄故居而去,聊斋园建在蒲松龄故居旁边的停车场上,外地游客对淄博不熟悉的,一下车看见聊斋园打着蒲松龄故里的旗号就会认为聊斋园就是蒲松龄故居,真正的蒲松龄故居实际是在停车场旁边的村子里,车辆无法进入,所以外地游客往往以为聊斋园就是蒲松龄故居,真正的蒲松龄故居门票为40元,而聊斋园的门票竟然为80元。两个小景点竟然收门票120元,比济南的趵突泉和大明湖还要贵许多。这些蒲松龄不肖子孙搞得蒲松龄故居充满铜臭,两帮人划地为牢,各赚黑心钱,如果“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蒲松龄先生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笔者买票进入聊斋园时后面有几个外地的学生也将聊斋园当成了蒲松龄故居,蒲松龄故居又名蒲松龄纪念馆,而在聊斋园中有一建筑群起名为蒲松龄艺术馆,两者所用字体完全一样,聊斋园为当地村民为了挣钱所后来修建的,蒲松龄故居为当地文化馆占有的古代建筑群,文化馆惧怕当地村民,所以蒲松龄故居藏在村落之中连个指示牌都没有,倒是聊斋园的广告入目皆是,外地游客被误导到聊斋园也就不奇怪了。

    笔者认为这种旅游诈骗虽然防不胜防但是有必要在这里尽可能的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提醒尽可能多的人,在去旅游景点旅游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马虎大意,花了冤枉钱,看了自己并不想看的人工景点,毕竟大家的时间和金钱都有限,谁也不想把时间和金钱花在不想花的地方。

    大家看了这篇文章,虽然不一定来淄博旅游,但在别的旅游景点,这种诈骗行为也不在少数,我的一位朋友就有过花钱参加旅行社,结果却游了假长城的经历,请大家为了自己的权益尽量转发,毕竟能避免少一个人上当,就尽量多避免一个人上当。

    现在各地旅游景区管理混乱,李逵李鬼分不清楚的情况比比皆是,而各地的旅游部门为了利益,又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作为消费者,只能自己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我又在网上仔细查了一下这两个景区的情况,这两个景区早在80年代实际为一个大的景区,2000年以后,这两个景区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自为营,又重新划分为了两个不同的景点,而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却完全没有对消费者做一个应有的说明,而是各自为营,各挣自己的黑钱,这两个景点共同属于淄博市境内的蒲家庄,进入景区时,游客会在庄门口看见一个总的景区门的大牌坊,而这两个景区的介绍,你在百度中搜索时,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混不清,就算你做足功课去,你也会以为他们卖的是通票,另人防不剩防,而当地旅游部门却对这种行为视若无睹,另人发指

    相关内容

    11月15日至11月22日,“‘鬼唱诗’蒲松龄聊斋文化展”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红馆成功举办。本次展览应台北市文化艺术促进协会邀请,由山东淄博市文广新局和蒲松龄纪念馆主办。这是蒲松龄第一次从故乡登陆台湾,也是聊斋文化展览首次走出祖国大陆。

    主办方在展览现场按1:1比例复制了一座蒲松龄故居聊斋正房及柳泉复原模型,再造了蒲松龄当年居家生活和柳泉创作采风的场景。精选了蒲松龄手稿影印件、俚曲抄本、日用俗字抄本,和清咸丰、道光、光绪、民国等时期的聊斋志异刻本,及英、日、韩、乌克兰文译本等部分着作版本,共18套134册。还带去了10幅馆藏的著名画家董辰生、戴敦邦、孙敬会、李燕、杜滋龄等聊斋画意国画作品和有著名文学家俞平伯、臧克家、何满子、陶钝等题诗题词书法作品,并在现场展出了国家一级文物蒲松龄画像和印章的复制件。

    现场循环播放了为展览专门制作的蒲松龄专题片。蒲松龄第十一世孙、聊斋俚曲传承人蒲章俊为现场观众奉上7场聊斋俚曲专场演唱会。工作人员还带去山东特产崂山绿茶和淄川煎饼,免费提供给观众品尝。

    开幕式上名人雅士云集,台北红馆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寤兰女士担任主持,淄博市文广新局局长李贡平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国电视公司董事长林圣芬、海基会前秘书长焦仁和、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系主任朱嘉雯、台湾博物馆馆长张誉腾等嘉宾分别致辞。为期8天的展览深受台湾民众的喜爱,共接待观众近两万人,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到耄耋老人,观众涵盖各个年龄层,许多在台的外籍人士也参观了展览。幼年随父亲到台湾的蒲松龄第十世孙蒲文光,从广播中得知蒲松龄展览和蒲氏后人来到台湾的消息,急忙带着妻子、女儿、女婿和外孙女赶来“认亲”,通过查阅蒲氏字辈,确定他就是蒲松龄老先生的后人。在随后的几天中,蒲文光老先生几乎天天到展览现场,与蒲章俊和工作人员交流,询问家乡的情况,成为展览现场的编外“义工”。

    据了解,明年恰逢蒲松龄诞辰375周年,逝世300周年,蒲松龄纪念馆打算以此次赴台成功办展为契机,举办蒲松龄聊斋文化的全国巡展活动,将蒲松龄和聊斋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特产

    马踏湖中特产之冠。全湖有藕田近4000亩,白莲藕是春暖

    蒲松龄故居

    后植秧,六七月作藕,这时的藕当地人俗称"新藕",它洁白如玉,鲜嫩甜脆。采片荷叶把藕包好,轻捶击碎,拌些白糖,吃起来爽心甜脆。冬季藕完全成熟,这时藕内含淀粉、蛋白高,还有糖、脂肪以及维生素等多种成分,是上等蔬菜。因所开的莲花是白色,故称"白莲藕"。

    产于周村区。已有上百年生产历史。1880年,该地聚合斋烧饼店在焦饼(又名马蹄烧饼)制作的基础上创制。分咸、甜两种。其形圆色黄,薄如纸片,正面布以均匀密集的芝麻仁,背面自然形成细密小孔,酥脆可口,不硬不艮,存放数周仍保持酥脆;多食不腻,易于消化。有健胃、润便、清热之功效。

    系对陶瓷施以特殊的装饰工艺。在已烧成的陶瓷半成品上,用特制刀具镌刻各种书法、绘画。成品历来被列为高级手工艺品之一。

    淄博刻瓷构图布局严谨,色彩简而不繁,风格粗犷、活泼。既具绘画的神形,又富金石韵味。于奔放外不离法度,精微处足饶气魄。

    为淄博市生产的优质细瓷日用器皿的总称。其主要瓷种有:滑石瓷、高长石瓷、色瓷、骨灰瓷、高石英瓷等。滑石瓷,质地细腻,典雅别致。高长石瓷,光润似玉,胎薄如纸,娇美悦目。骨灰瓷,制成的餐、茶具,在国际上属高级贵重瓷器。具高强度、高白度、高透明度,玲珑清雅。色瓷,又称宝石瓷,制成的餐、茶具,胎骨坚实致密,适宜机械洗涤及蒸煮消毒。高石英瓷,因其石英含量较一般细瓷高而得名。被选为国家礼宾瓷器。南北朝时期,即以制作青、白、黑釉瓷的各式器皿着称。明代已达相当水平。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