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呼和浩特十大地标建筑

呼和浩特十大地标建筑 呼和浩特市标志性建筑 呼市代表性的建筑物
呼和浩特十大地标建筑名单如下: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大召寺、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呼和浩特鼓楼立交桥、内蒙古体育馆、中国乳都雕塑、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呼和浩特东站,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呼和浩特十大地标建筑
呼和浩特十大地标建筑
内蒙古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和中山路交汇处。博物院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室,通过实物、图片等展览,展示了内蒙古地区远古时期的自然风貌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概。内蒙古博物院,是全区的自治区级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国内外游客到内蒙古旅游、领略内蒙古的历史与草原文化的重要“驿站”。 查看详细
  •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是自治区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其发展历史可上溯到清光绪34年(公元1908年),1985年内蒙古政府决定新建内蒙古图书馆。新馆地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西路,占地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新馆开放后,每年接待读者50多万人次,总藏书设计容量可达300万册。本馆拥有7个外借服务窗口、20多个不同类型的阅览室,近2000个阅览席位。
  • 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寺中的“召”藏语为寺庙之意,后改为“无量寺”,因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其辉煌的召庙建筑、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寺独特的“召庙文化”。 查看详细
  • 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的主会场,选址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总占地2092亩,总建筑面积72891平米,项目预计总投资72973.2万元。项目定位以自然景观为主,以体育事业和旅游业为基础,结合蒙古族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打造以体育文化、特色文化、旅游文化为核心的民族体育基地和综合性旅游基地。项目建筑风格融合了草原风情以及现代元素,建设内容包括看台主建筑、标准赛道、马厩及停车广场等。
  • 呼和浩特市鼓楼立交桥,由中铁十八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施工。全桥长5539.6米,总投资1.58亿元。建设单位为呼和浩特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承担施工。该立交桥为三层定向苜宿叶组合互通式立交桥,由七座桥群组成。2000年被评为国有银质奖。全桥长5539.6米,总投资1.58亿元。建设单位为呼和浩特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承担施工。
  • 内蒙古体育馆位于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大街西侧,占地面积6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255平方米,长170米,宽93米,高25米。体育馆由比赛馆和附属馆两部分组成,比赛馆拥有6000个座位,可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摔跤、拳击等室内体育项目比赛,并可兼容大型文艺演出、杂技表演和其他集会活动。它的建成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了崭新的场所,也极大地改善了体育基础设施,并对推动自治区竞技体育发展、丰富首府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以及对外进行大型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建立了更广阔的平台。
  • “中国乳都”雕塑是经过区内外专家的严格评审,在全国参加征集的40多件作品中精选出的。该雕塑长、宽、高各8米,采用象征的手法,上半部分的斗拱造型和面向四方的构造表达了呼和浩特开放、通达、向上的时代精神,象征着呼和浩特坚实有力的发展步伐。下半部分采用蒙古族特有的“结盟杯”造型,象征各民族的大团结。雕塑上下两部分结合形成“鼎”的造型,象征着呼和浩特市北方重镇、乳品之都的地位。雕塑由伊利、蒙牛集团出资修建,设计者郝重海。
  • 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建设总面积为48300平方米,建成后的新科技馆展览教育面积约28000平方米。内蒙古科技馆新馆借鉴了国内多家新建科技馆的建设经验,联系实际提出了“世界眼光、时代特征、内蒙特色、创新发展”的建设理念和“国内领先”的建设目标。
  • 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是一座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智能化场馆,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地理位置优越,是举办大型展览、高端会议的理想场所。会展中心占地总面积9万平米,室内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一楼室内可用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二楼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三楼1.2万平方米;室外可用展览面积2.8万平方米。
  • 呼和浩特东站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隶属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是内蒙古较大的现代化客运站。呼和浩特东站设计主题以“草原穹庐、展翅雄鹰、白云故乡、青色之城”作为造型立意,综合考虑功能性、系统性、前瞻性、文化性和经济性,将现代交通建筑、绿色建筑与地域文化特色有机融合。截至2016年08月26日,总体建筑面积98300平方米,其中无站台柱雨棚建筑面积39900平方米,站房按聚集人数6000人设计,总体建筑长315米、宽80米、高45米。 截至2016年08月26日,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