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民国四大才女盘点

民国四大才女盘点 民国四大才女是哪四位 她们才华横溢却都命运悲惨
民国四大才女盘点名单如下:吕碧城、石评梅、萧红、张爱玲、陆小曼、林徽因、孙用蕃、赵一荻、孟小冬、凌叔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民国四大才女盘点
民国四大才女盘点
吕碧城,是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是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中,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 石评梅,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曾用笔名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时即热心于文学创作,1923年9月在《晨报副刊》连载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1924年与挚友陆晶清编辑《京报副刊.妇女周刊》,1926年,继续与陆晶清合编《世界日报副刊.蔷藏周刊》,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
  •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孤独的生活》、《砂粒》、《马伯乐》、《呼兰河传》等。
  • 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 陆小曼,1903年-1965年,又叫陆眉,近代女画家,江苏武进人,为书香门第。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曾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等,在其中担任中外人员的口语翻译。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
  •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福建闽侯人。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与奠基人。林徽因文学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 如果不是因为张爱玲,孙用蕃的名字或许早就被遗忘在历史的一角。有时候人的际遇着实难以预料,原不相干的人,忽然成了熟人;当初的朋友也可能最后冰火难容。而孙用蕃,终于在岁月的洗练中变成宽容的老太太,那些当初和张爱玲的纠结往事,也都逐渐随风飘散。 孙用蕃在嫁给张爱玲的父亲张廷众之前,曾是民国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府上的一朵耀眼的女儿花。在十六个女儿中,七小姐孙用蕃于家族内外的名气仅次于大姐孙用慧,这位七小姐性格外向,出嫁前交际十分广泛,赵四、陆小曼、唐瑛等都是她的闺密,算是上海名媛圈子里的一个风云人物。
  • 赵一荻,1912.5.28—2000.6.22,又名绮霞,乳名香笙,出生在香港,为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而被称赵四小姐。其父赵庆华,字燧山,浙江兰溪人,在北洋政府时代,官至交通部次长。赵一荻幼年随父移居北京,就读于京城教会学校。其父被免职后,避居于天津租界。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颇具神秘色彩的一位女性。在台湾幽居时期,出版有《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毅荻见证集》等著作。
  • 孟小冬(1908年12月9日—1977年5月26日,孟令晖),生于中国上海市,中国著名京剧演员,有老生皇帝之誉,他扮相英俊,嗓音苍劲醇厚,高低宽窄咸宜,衷气充沛,满宫满调,且无雌音,被公认为“余派”主要传人。12岁在无锡正式挂牌公演旋即走红;随后拜余叔岩为师;1949年赴香港定居;1967年移居台北。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1977年5月27日在香港去世。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出版的《孟小冬》,演绎了她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代表剧目有《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盗宗卷》、《击鼓骂曹》等。
  • 凌叔华,生于文化古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是其父第四位夫人所生,姊妹四人,排行第三,在家里排行第十。古城的灿烂文化和环境启迪了她的天资才华,影响了她的爱好和生活。后在文学创作和绘画方面都有优异的成就。2016年,精装版《凌叔华文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作品除了短篇小说集《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及散文集《爱山庐梦影》外,还有短篇小说自选集《凌叔华选集》和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的《凌叔华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