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台湾十大名人故居

台湾十大名人故居 台湾有哪些名人故居 到台湾看看他们的家
台湾十大名人故居名单如下:素书楼、张学良台北故居、台北林语堂故居、胡适纪念馆、台北士林官邸、台北张大千故居、草山行馆、台北梁实秋故居、马廷英故居、梅庭,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台湾十大名人故居
台湾十大名人故居
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故居叫“素书楼”,在台北外双溪东吴大学校园的西南角,是一处幽静的院落,里面有一栋二层小楼,是钱穆及夫人自港返台选择隐居终老之处,素书楼内的砖石草木都是夫妻俩多年心血。目前钱穆故居由东吴大学经营,常举办人文活动。如今的素书楼依照当年的原貌陈设。一楼是客厅,客厅的墙上挂有用朱熹所书的“立修齐志”、“读圣贤书”的刻碑拓片制作的对联,以及1974年钱先生八十寿诞时蒋介石题赠的红“寿”字轴等。素书楼的二楼是书房和卧室。通往二楼的楼梯旁,挂满了钱穆先生各个时期与家人、弟子等人的合影。
  • 张学良台北故居是张学良一生居住最久之地方,也是他在台湾拥有的私人财产,如此娴静优雅的定居腹地面积达3,200坪(10,600平方米)山明水秀的台北市复兴三路70号。2016年8月8日文化局正式公布为历史建物(文化局(处)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所登录),同时也被登录在“ 国家文化资产数据库”是他在台湾四个住处中,认定的历史建筑物,也是张学良居住最长(自1961至1995年期间,长达33年)并较具代表张学良生平之处。
  • 台北林语堂故居坐落阳明山腰,兴建于1966年,由林语堂亲自设计,是林语堂生前最后十年定居台湾的住所。本建筑是以中国四合院的架构模式,结合西班牙式的设计取向,兼具东、西方风格,融合了现代感与古典美。蓝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墙,其上嵌着深紫色的圆角窗棂,意境典雅精致。从西式拱门走进,穿过回廊,可见透天中庭,西班牙式螺旋廊柱被和煦的阳光轻轻地拉长身影。林语堂爱竹、爱石,所以刻意在中庭一角,由翠竹、枫香、苍蕨、藤箩等植物,与造型奇特的石头,营造出可爱的小鱼池。
  • 胡适纪念馆坐落在台北市南港区,始建于1962年,是海内外人士纪念与研究一代哲人胡适的重要的殿堂。胡适纪念馆由胡适故居、陈列室以及胡适墓园与公园组成。其中胡适故居是他在1958年至1962年期间在台湾担任中研院院长时候的住宅。故居的建筑、廊道、摆设等格局大体上仍然保持胡适生前起居生活的原有风貌;陈列室建造于1964年,分“常设展区”和“特设展区两个部分。
  • 台北士林官邸位于台北市士林区福林路,早期属日本占领时代总督府园艺所用地,后来成为蒋介石在台湾的住处,也是台北市第一座生态公园。士林官邸内现只保留私人别墅一栋,其余皆开放民众参观,景观自然,提供市民亲近绿地和休闲的去处,花园内现有丰富的动植资源,于2000年9月又添了两处景点:生态园区、木栈道音乐台,让游客观赏各式草生昆虫,和享受席地而坐聆听不拘形式的音乐飨宴。
  • 张大千故居位于中国台北市外双溪溪水双分之处的“摩耶精舍”,为张大千亲自设计兴造的四合院型建筑,搭配中国式庭园,园中植满花木、建小桥、引流水、曲径通幽,故居保存完整,它纪录了张大千先生晚年的家居生活。大千先生生前对居住环境十分讲究,从四川的梅三、巴西的八德园、美国的可以居、环辜盒到台北的“摩耶精舍”都布置得极为精致。故居建于1978年,1983年大千先生逝世后由其家属捐出。现辟为纪念馆,主要展示照片、奇石及盆景,书画极少。
  • 位于台北市北投区湖底路,阳明山公园第一停车场旁;草山行馆占地大约549坪,为1920年代的典型日式建筑,草山行馆原属台湾糖业株式会社招待所,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迁台,蒋介石以草山行馆为居处,1950年5月,士林官邸修建完成後才改为『夏季避暑行馆』亦称『草山老官邸』,直至60年间位于七星山上的中兴宾馆落成,蒋介石才迁居中兴宾馆。占地共4275平方公尺。其主行馆为1920年代典型日式建筑,建筑面积为584平方公尺。
  • 一代文坛大师及教育家梁实秋,生前位于台北市师大路的故居、也是他著名散文集《雅舍小品》在台湾的创作地,2003年被台北市府指定为历史建筑后,经历文资保存及城市计划审议等冗长程序。梁实秋故居现址兴建于公元1920年左右,属于日治时期高等官舍第三种,梁实秋于1952年至1959年间迁入居住。过去,梁实秋为四川重庆的故居,取名为”雅舍“,并以”雅舍小品“为题的专栏发表幽默文章。梁实秋说,无论住在何处、身处何处,何处就是”雅舍“。
  • 位于台北市青田街七巷六号,故又名青田七六,为1931年由足立仁教授所兴建的居所,整栋建筑主要用桧木建成,整栋建筑融合了日式及洋式建筑优点。1945年由其好友台大地质系教授马廷英日入住,2006年由市政府正式列为市定古迹,并在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现在除了开放免费导览和科普活动之外,屋内客厅、饭厅、书房等也开放贩卖餐点及文创商品。
  • 梅庭游客中心是处环境幽雅的木造民宅建筑,大约建于1930年代末期,曾是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别馆,经整建修复后开放让民众参观,也被台北市政府评定为市定历史建筑,主要以桧木建构而成,上层灰色屋瓦与石砌底座,呈现古朴怀旧的气息,基础及地下室是钢筋混凝土构造的防空避难室,为战争时代的建筑发展留下历史见证。馆内也展示于右任先生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让参观的民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