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乐山十大夏季旅游好去处

乐山十大夏季避暑旅游景点 乐山夏天适合避暑玩水的地方
乐山十大夏季旅游好去处名单如下:峨眉山、沐川竹海、黑竹沟、沐川国家森林公园、桫椤峡谷、桫椤湖、东方佛都、金鹰山庄、金口河大瓦山五池水利风景区、桃源山居,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乐山十大夏季旅游好去处
乐山十大夏季旅游好去处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其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峨眉山自然遗产极其丰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其标志性景点有金顶金佛、报国寺、万佛顶、生态猴区等。峨眉山四季景色各有春秋,春天的峨眉山是一片杜鹃花的海洋;夏天的峨眉山是避暑胜地;峨眉山的秋天就是充满金色的季节;峨眉山的冬景别具一格,被称为“冰雪几重天”。
  • 沐川竹海,也叫川西竹海,位于沐川县城东南方,国道213线上的永福镇,距沐川县城 20 公里,距乐山 120 公里,距成都市200多公里。景区总面积 50余平方公里,地属丹霞地貌,平均海拔 450 米,中心旅游区林竹面积10余平方公里。绵延起伏的山峦河谷间有成片慈竹10万余亩,微风吹拂,绿波荡漾,逶迤成浪,一望无涯,故得竹海之名。有天造地设的“萧洞飞虹”,曲折惊险的“穿洞子九沱十八滩”,山水合一的永兴湖,归隐山峦的永兴寺,神秘险要的桃源洞等 70 余处景点,还有野猴、松鼠、桫椤等珍稀动植物。
  • 黑竹沟自然风景区,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美姑线山18公里处的密林深处。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名胜景区,是国内保存较完整、原始的生态群落之一,也是一处集世所罕见的动植物景观、峰林景观、地质景观、天象景观、水系景观、与人文景观之大成的风景绝佳之地。景区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有大小景点73个。
  • 四川沐川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县境小凉山余脉五指山北麓,总面积6485.93公顷,由竹海丹霞、凉风坳和五马坪三个景区组成,公园内森林覆盖率达88.34%,各景区距沐川县城18-20km。其中竹海丹霞景区以散生竹森林景观为主,面积1331.03公顷,有箫洞飞虹等景点20余处;凉风坳景区以原始森林景观为主,面积2558.40公顷,有一线天等景点30余处;五马坪景区以人工林森林景观为主,面积2596.50公顷,有天池灵湖等景点10余处。
  • 桫椤峡谷位于五通桥区西坝镇,北靠乐山大佛,西邻峨眉仙山,离乐山城区不足20公里,车程仅需半小时,因谷内连片生长着5万多株桫椤而得名。桫椤与恐龙同代,距今已有2亿年的历史,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熊猫"。走进桫椤峡谷,只见几万株桫椤撑起重重叠叠的绿伞,将峡谷荫蔽得幽深迷人。谷内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岩崖峥嵘,溪水淙淙,令人心旷神怡。在谷中有不少神秘的自然、人文现象十分迷人。
  • 嘉阳桫椤湖景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玉津镇,是一个典型的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景区面积达51.32平方公里,区内拥有两个“活化石”,一是植物“活化石”桫椤树,其规模之大、树形之多、植株之高,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桫椤之乡”称号;二是工业革命“活化石”蒸汽小火车,以其“轨距窄、弯道多、坡度陡、最原始手动操作”闻名于世。
  • 东方佛都,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乐山大佛同在乐山市凌云九峰,世界“双遗产”范围内。辖林地面积千余亩。东方佛都景区现所辖凌云九峰之四峰。凌云九峰,唐代“峰各有寺”,抗元战火将四峰寺庙毁去。而今的东方佛都循古迹恢复旧貌,保留唐代原有山林风貌,依山取势、高低错落、林隐千佛、洞中百窟。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九峰,唐代时“峰各有寺”《大象阁记》,后毁于元明。东方佛都循古人遗迹,以恢复唐代风貌为宗旨,荟萃了世间石刻佛像精品,为四川美院老教授们雕塑,中国雕塑大师刘开渠是顾问。
  • “金鹰山庄”位于世界著名的峨眉山脚下,乐山大佛旁边。地处乐山市北大门,市中区乐夹路89号,山庄占地数百余亩,系丘陵山湾地势,气候温和湿润,寒暖适宜,交通方便(市公交1路车直达),是乐山近年来建成的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乐山市民的后花园。
  • 大瓦山脚下,有5个天然的高山冰川湖泊,分别是大天池、干池、鱼池、高梁池、小天池。其中最大的湖泊是大天池,它的海拔约为1850米,是瓦山五大天池中海拔最低的一个。据当地村民介绍,大天池的池水常年不满不溢,水中没有漂浮物。瓦山的天池池水一眼望上去是黑黑的,显得很不干净,但如果舀起来盛在碗中却又非常清澈。五池村的村民们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曾有地质专家到五大天池来考察过,推断这些天池很可能是大地震后形成的。
  • 桃源山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乐山市沐川县沐溪镇三溪村,是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该村地势平缓,山林葱郁,泉鸣溪清,汇集地域特色文化之精华,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保持农村特色,体现田园风光,注重农家情趣体现了田园风光,精心描绘了一幅新村与产业、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的“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