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世界十大最可怕的蝙蝠

世界上最危险的10种蝙蝠 最毒蝙蝠品种排名 什么蝙蝠最可怕
世界十大最可怕的蝙蝠名单如下:墓蝠、狐蝠、菊头蝠、犬吻蝠、蹄蝠、吸血蝙蝠、棕蝠、长翼蝠、叶鼻蝠、褐山蝠,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世界十大最可怕的蝙蝠
世界十大最可怕的蝙蝠
墓蝠,哺乳纲、翼手目、鞘尾蝠科的一属,主要分布在埃及等地,是非常危险的一种蝙蝠。2012年在沙特发现了一种不明身份的冠状病毒,并在之后迅速扩散至其它的中东国家,世界卫生组织随后将这种病毒名为“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MERS),之后有研究人员在埃及墓蝠体内发现了MERS病毒,推断墓蝠可能是该病毒的最初宿主。
  • 狐蝠,也叫果蝠、大蝙蝠,由于头型似狐,口吻长而伸出,故而得名。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种类,体型较一般蝙蝠大,两翼展开长达90厘米以上,日间成群倒挂在大树枝上,夜间成群出动,为植食性,其主要靠嗅觉发现食物,觅食野果、花蕊,对果园危害极大。狐蝠最多每年1胎,每胎1~2仔,饲养条件下可活20年。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杀,已达到狐蝠无法承受的程度,研究显示,在不考虑为保护农业生产进行的合法捕杀以及自然淘汰这些因素,这种蝙蝠可能在6至81年内灭绝。
  • 菊头蝠,因为它们的鼻子长得跟菊花一样层层叠叠而得名,它的超声波是闭着嘴由鼻发射而不是由口发出的。这种小型蝙蝠不但脸长得别致,它们耳朵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一般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群栖且居岩洞,常与其他种菊头蝠和蹄蝠共处一洞,冬季则冬眠于山洞深处。此外,菊头蝠还是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许多动物源病毒的重要宿主,研究人员还从中华菊头蝠身上成功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
  • 犬吻蝠,也叫皱唇蝠,系一种属于犬吻蝠科犬吻蝠属的蝙蝠品种,主要分布于孟加拉、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以及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地区。犬吻蝠科成员翅膀扇动频率比其他多数蝙蝠更快,飞行迅速;多数种类高度群居性,结成大群居住在岩洞、树洞甚至建筑物中,多以飞蛾、甲虫等昆虫为食。
  • 蹄蝠和菊头蝠一样有马蹄形的鼻叶,但是鼻叶上没有菊头蝠那样复杂的结构,耳朵大小中等,和菊头蝠一样没有耳屏。蹄蝠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亚热带地区,食多种多样的昆虫,常在洞穴中结成大群。有些蹄蝠适应在人类的生活居住地区活动,数量非常多,能捕食大量害虫。与大多数蝙蝠一样,蹄蝠自身携带大量的病毒。
  • 吸血蝠是名副其实的以血为食的类群,也是哺乳动物中特有的吸血种类。分布在美洲中部和南部,体型小,最大的体重不超过30-40克。头骨和牙齿已高度特化,颊齿在数量和大小上都减小,是最特化的种类。上门齿特大,上犬齿成刀状,均有异常锐利的“刀口”。臼齿小,显然无机能,吸血蝠的拇指特长而强,后肢亦强大,能在地上迅速跑动,甚至能短距离跳跃。飞行力强。一只34克的吸血蝠,每晚大概吸血18克。 查看详细
  • 棕蝠(brown bat),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鼠耳蝠属(Myotis)和棕蝠属(Eptesicus)动物的统称。分布遍及世界。除人类外,棕蝠可能是分布最广的陆栖哺乳类。棕蝠平均每天睡眠时间长达19.9小时,清醒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一生之中大约有8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 查看详细
  • 长翼蝠也称普通长翼蝠,为蝙蝠科长翼蝠属的动物,分布于欧洲南部、非洲西北部和亚洲西部等地区,一般生活于岩洞以及家舍。其体型较小,耳短而宽,毛短而密,耳屏小而细长,但长度仅为耳长之半;头部较低平,脑颅发达呈球形;背部黑褐色,毛基色深于毛尖,腹部灰黑色为主要辨别特征。
  • 叶鼻蝠是叶口蝠科蝠属动物,体黑棕色或黄棕色,腹面较淡,因长着叶子形状的鼻子而得名。其雌雄蝠成体具有额囊,但雄性个体较明显。雌雄蝠于腹面耻丘上皆具有假乳头,但以生殖母蝠较为明显,供幼蝠攀附之用;每年5、6月为生殖季,一胎一仔。叶鼻蝠主要栖息于中低海拔洞穴、人工建筑物或桥梁,以蚊虫、飞蛾等昆虫为食。
  • 褐山蝠,也叫夜蝠、山蝠,是一种蝙蝠科山蝠属的中型蝙蝠,它们白天成群居于树洞或废旧的房子缝隙里,夜间外出在树林里穿梭捕食飞虫,有时也出没于村庄附近,喜食蔬果、蚊虫。其粪便在传统中药中称为"夜明砂"。我国山蝠的数量较多,在控制有害昆虫及防止疾病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生态值。此外,褐山蝠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