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山西博物院十大国宝 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 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有哪些
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名单如下:晋侯鸟尊、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晋侯苏钟、娄睿墓壁画、青铜龙形觥、晋侯夫人组玉佩、晋侯猪尊、程哲碑、虞弘墓石椁、侯马盟书,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山西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晋侯鸟尊,西周中期偏早的青铜酒器,1992年出土于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西周晋侯鸟尊不仅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原型,也是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被誉为“晋国之瑞”,为国家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此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主体造型为凤鸟回眸,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此尊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是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 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简称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又名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北魏木板漆画等,北魏时期文物,1965年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这件北魏时期的漆屏风,是用木板制成,出土时较完整的有五块,每块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遍读朱漆然后作画,有黄色墨书榜题和题记。屏风两面原皆有画,入葬时朝下的一面腐蚀严重,原貌难以辨别,向上一面保存较完好。此屏风作为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产物,色彩艳丽,线条清晰,它的发现是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亦是现存北朝文物中难得的精品,。
  • 晋侯苏钟,旧称晋侯稣钟,西周中期偏早的青铜酒器,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共16件,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后分别于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各藏一组。这套西周时期文物,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铭文叙述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周厉王亲征东国、南国,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
  • 北齐娄睿墓壁画《鞍马出行图》,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国宝级文物,1981年出土于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鞍马出行图》壁画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作长卷式展开,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描绘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一部分描绘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此壁画,代表了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北齐壁画的空白,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绝之作。
  • 青铜龙形觥,商代晚期青铜器,为国家级文物,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59年出土于石楼县桃花者村,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商龙纹兕觥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腹两侧以涡纹和云纹为衬托,主纹饰鼍纹和夔龙纹,头向与龙首相反,颇富动感。该青铜器,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商代北方民族青铜器铸造工艺,器物造型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 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是西周时期的玉器,1992年出土于山西临汾曲沃县曲村M63墓,收藏于山西博物院。该器物复原长度约158厘米。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绿松石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大致有三列,中列有玉璜19件、玉珩3件、玉雁2件,左右两列各有玉璜13件,冲牙1件,上部由玉管、玉珠、玛瑙串联。组玉佩的下端是两件玉雁。它的做工极尽巧思,华丽无比,代表了当时晋国的最高治玉水平。
  • 晋侯猪尊,西周早期青铜器,国宝级文物,2000年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晋侯燮父夫人墓),现藏于山西博物院。此器通高22.4厘米,通长39厘米,为西周早期盛酒器。器作猪形,猪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双耳斜耸,形体肥硕,腹部中空,四足粗壮,尾巴上翘,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盖面装饰目雷纹一周,腹部两侧均有圆形凸起,装饰火纹和变形兽纹。
  • 程哲碑,东魏时期文物,东魏天平元年(534年)立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呈村,清光绪年间发现,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程哲碑高120厘米,宽68厘米,厚25厘米,应是带有供养佛像意味的墓碑或墓志。此碑不仅记述程氏家族的历史功绩,书法气象博大,妙趣横生,而且碑阳的佛教造像及线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堪称集造像与书法双绝于一体的东魏第一石刻。
  • 虞弘墓石椁,隋代汉白玉石椁,国宝级文物,1999年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一处隋代古墓,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这件石椁椁顶为罕见的歇山顶式样,内外皆雕刻并施彩绘,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中亚和波斯风格。该石棺椁内容极其丰富,汉白玉石由底座、椁身、顶三部分组成,以及支撑石椁的石狮8件。其雕造精美,是反映北朝和隋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物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侯马盟书,春秋时期玉石器,1965年-1966年在山西省临汾侯马市秦村陆续出土,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盟书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亦称“载书”,其文字是用朱笔书写在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这些盟书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文字可辨识者有656件,多则200余字,少则10余字。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