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山东博物馆十大国宝 山东博物馆著名文物 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名单如下:颂簋、亚醜钺、蛋壳黑陶杯、红陶兽形壶、西汉兵法竹简、鲁荒王九旒冕、鲁国大玉璧、《双松图》、文甲骨、东平汉墓壁画,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颂簋,西周时期的盛食器,原刘喜海的旧藏,现藏于山东博物馆。此器制作于西周晚期,为周宣王时器,通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13.2千克,为圆盖圆腹,子母口,盖顶部有圆形捉手;双耳作兽首形,有珥;器、盖口沿饰窃曲纹,腹与盖上部饰瓦纹,足部为垂鳞纹。器身和盖上均铸有铭文,盖器铭文相同,为对铭,均为15行152字,记录了“颂”受天子册命的过程。此器造型庄重、铸工精良、纹饰瑰丽、铭文秀美,与颂壶、颂钟并称“三颂”,既为西周时期的优秀书法作品,又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难得一见的青铜器珍品。
  • 亚醜钺,又称亚丑钺,商代青铜钺,1965年出土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现藏山东省博物馆。亚醜钺共出土两件(另一件大钺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件通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钺正反两面铭“亚醜”二字,故得此名。此器形体巨大,器身作透雕人面纹,极富威严,十分罕见,经历风霜的洗礼、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传承至今,是为青铜器中的瑰宝,是殷商末期青铜钺的典型代表,国宝级文物。
  • 蛋壳黑陶杯,高17、口径11.7厘米,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陶器,1960年出土于山东省潍坊市姚官庄遗址,现藏山东博物馆。整器为两部分套合,杯身作宽沿,直壁圜底,下承圆筒状且两端外侈的杯柄,上饰平行凹弦纹数周。此杯以轮制而成,器壁薄如蛋壳,表面乌黑光亮。该器制作工艺复杂,器型规整匀称,薄脆如蛋壳,保存完整,实属罕见,是山东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典型龙山文化的特征性器物,代表了中国远古时期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为国宝级文物,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红陶兽形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陶器,1959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红陶兽形壶高21.6厘米,夹砂红陶,通体磨光,遍施红色陶衣,光润亮泽。器型呈猪形,圆面耸耳,拱鼻,张口,四足,短尾上翘,耳穿小孔,背装弧形提手,尾根一筒形注水口,可受水,嘴可注水,体肥壮。此壶造型生动自然,仿生陶器的红陶兽形器,在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陶器中较为罕见,集实用与艺术于一身,是大汶口文化独有的器形,充满了创造性的灵感,也是新石器时代一件难得的陶器珍品。
  • 西汉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西汉墓,现藏山东博物馆。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简牍包括四类书,第一类是兵书,第二类是论政论兵之书,第三类是数术书,其余归入其它类。其中兵书数量最大,也最重要,尤其是《孙子兵法》与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其人其书有无的千古之谜,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21世纪初,评为“中国20世纪(100年)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 鲁荒王九旒冕,1971年出土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县(今邹城市)尚寨村明鲁荒王朱檀墓,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山东博物馆。旒冕,是帝王的礼帽,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一般由冠武、綖板、旒、充耳等几大部分组成。鲁王朱檀的这件九旒冕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冕体为西竹丝编织成六边形的网格状冠胎,表面敷罗绢黑漆(多已脱落),镶以金圈、金边;冠的两侧有梅花金穿,贯一金簪。冕的顶部有“綖板”,板前后系垂旒,前后共垂9道旒,每道旒上计有9颗,红、白、青、黄、黑五种颜色的玉珠,共用珠162颗,这和鲁荒王朱檀亲王的身份正相应。此件九旒冕是我国存世的唯一一件明初亲王冕冠实
  • 鲁国大玉璧,战国时期玉璧,1977年出土于山东省济宁曲阜市鲁国故城遗址,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玉璧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殓葬,这件鲁国大玉璧即为殓葬玉璧。此玉璧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厚0.6厘米,玉料呈青碧色,玉质晶莹温润,半透明,油脂光泽。玉璧肉部内、外缘各有一周廓,肉两面纹饰相同,以两组微凸起的绹索纹分隔成内、中、外三层纹饰,内外两层阴线刻有合首双身的龙纹,中间层密布排列均匀的浅浮雕谷纹。此玉璧器形较大,纹饰繁缛精美,线条流畅,工艺纯熟,为国内发现的战国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也是迄今所见多层纹饰玉璧的最早遗物,属战国时期玉璧中的精品。
  • 《双松图轴》是清代著名画家郑燮作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画作,现藏山东博物馆。此图纵201厘米,横101厘米,纸本墨笔,是郑板桥中进士第一年送给好友肃翁的作品。图绘水墨双松,一主一辅,一浓一淡。两棵松树意寓同学品格高洁,树下有几杆修竹,怪石兰草,更是板桥擅长之笔。画中长篇题记,讲述了同学之间的情意。该作品书法绘画俱佳,保存品相极好,实属郑氏平生精心之作、得意之作,是板桥难得一见的珍贵作品。
  • 文甲骨指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的文字,它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文字,被称为中国汉字的起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山东博物馆藏甲骨数量达1.05万余件,其中甲骨一级品达到1032件,所藏不乏罗振玉、明义士等名家旧藏珍品,其藏量之大、内容之丰、研究价值之高,在全国甲骨收藏单位中皆位居前列。所收甲骨一至五期均有,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制度、王室结构、社会生活、经济生产、方国地理、军事战争、宗教祭祀、文化礼制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史研究价值,弥足珍贵。
  • 东平汉墓壁画,东汉时期墓葬壁画,2007年出土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汉墓,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山东博物馆。此壁画出土于东平汉墓,墓葬内壁画内容丰富,布局匀称合理。其所绘内容有红日、三足乌、对饮图、仕女图、升仙导引图、拜谒图、武士图、乐舞杂技以及方相氏驱疫仪式等。该壁画色彩艳丽,线条简练流畅,造型比例匀称,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的早期壁画,填补了山东地区汉代壁画墓的空白,也是中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国也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