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辽宁国家级非遗之民俗名单

辽宁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辽宁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的民俗风情主要由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的传统习俗构成。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辽宁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中秋节、民间社火、元宵节、庙会、朝鲜族花甲礼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辽宁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辽宁国家级非遗之民俗名单
辽宁国家级非遗之民俗名单
庙会又称“庙市”,是在寺庙及其附近定期举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一些大型庙会在唐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仍传承不绝,影响广泛。各种庙会都有自己规定的会期,大多为某个传统农历节日或宗教及民间信仰纪念日。庙会具有集中性、群体性、固定性的特征,庙会期间,各种民俗活动、技贸活动得以当众充分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迎神赛会也是庙会的一种形式。在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信众普遍的传统庙会都是从大陆传入的,与母体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在海外华人居住区,许多从祖国带去的庙会都香火旺盛,以特殊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查看详细
  •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于中国民间的一种民俗娱乐活动,在陕西、山西、河北、河南、辽宁等省都广为流传。2006年5月20日,民间社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身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崇尚火观念。
  • 朝鲜族花甲礼系朝鲜族寿礼的重要礼仪之一。朝鲜族自古以来,就把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礼节。朝鲜族同胞每逢60大寿都举办寿礼,叫做“回甲宴”或“花甲宴”。花甲宴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按古代干支纪年,60年作为一个循环单元,因此,将60周岁称作周甲或还甲。朝鲜族把60岁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因此花甲礼也就特别隆重,是朝鲜族人民生活中重大的人生礼俗。2011年5月23日,辽宁省丹东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申报的朝鲜族花甲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我国自汉代开始即在元宵燃灯,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之句描述的就是长安元宵节的盛况;明代元宵节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会连续赏灯10天;清代元宵节是全民共欢的一个民俗节日,赏灯活动中还会燃放烟花爆竹助兴。
  • 信俗又称“俗信”,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民众会对某种民俗现象产生心理和行为认同。传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灵是信俗产生的一个重要源头,祈福避害则是传统信俗传承不断的内在原因,各种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集合构成了民间信俗的文化空间。
  •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0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详细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