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中国十大名笔

中国古代十大名笔 古代名笔都有哪些 国内最有名的毛笔盘点
中国十大名笔名单如下:湖笔、齐笔、宣笔、文笔、湘笔、侯笔、大罗毛笔、太仓毛笔、川笔、汝阳刘毛笔,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名笔
中国十大名笔
湖笔产于浙江湖州南浔区善琏镇,是中国四大名笔之一,自元代起湖笔逐渐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成为了国内最有名的毛笔。作为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其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2006年5月,湖笔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齐笔是广饶县大王镇西营一带盛产的毛笔的统称。齐笔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齐国笔乡”的美称;齐笔选料严谨,工艺精湛,从选料到成笔,要经过浸、拔、梳、并、连、剔等150多道工序。齐笔作为中国四大名笔之一,早已远销到东南亚地区,为传承书法艺术和华夏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宣笔,产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笔之一。宣笔自秦到唐宋制笔主要集中在宣城,并与宣纸一起长期被列为“贡品”。宣笔的制作一向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制成一支宣笔需要十几道流程、70多个操作工序。2008年,“宣笔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中国“宣纸制作技艺”之后,又一文房珍品被选为国家“非遗”名录。
  • 文笔即江西进贤文港所产毛笔统称。文笔工艺操作纯系手工,大小工序达128道,每道工序分别由技工专司,所制文笔以“尖、齐、圆、健”四德具备而著称。据史料记载,文笔制笔技艺由秦朝时期的咸阳游侠郭解、朱兴传授而来;在明代中期,文港毛笔开始走出江西,并成为皇宫御笔;清代,文港毛笔发展开始加速,周虎臣笔庄、邹紫光阁笔庄的设立,使得文港笔到了一个高潮。
  • 湘笔,湖南长沙所产毛笔的总称。湘笔发端于唐朝,于元末明初崛起,在明清时与湖笔并驾齐驱。湘笔制笔历史可溯至唐代郴州笔,其主要特色在于笔头制作方法采用杂扎技术,形成了制笔技艺中的一大流派,所制水笔、兼毫笔较为著名。
  • 侯笔产于河北省衡水市侯店村,相传为秦朝将军蒙恬所制,又称“蒙笔”、“蒙恬精笔”、“衡水毛笔”,古称“象笔”。其与宣笔、湖笔、齐笔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笔。侯店制笔之业盛起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所制之笔,驰名遐迩。侯店毛笔选材精良,所选有40多种动物的尾毛、毫毛,弹、韧性强,经过漫、拔、胼、连、合等工序,制成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毛笔,且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 大罗毛笔产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大罗村,至今已流传了300多年,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罗毛笔制作工艺繁琐,全部工序有上百道。在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大罗成立了大罗毛笔厂,产出300多个规格和品种的毛笔,远销国内外。
  • 太仓毛笔产于河南洛阳市孟津县,有据可查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据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太仓毛笔的特点是笔锋锐利,饱满圆润,吸墨性强,使用起来柔而不软,婉转流畅,富有弹性。其中以小楷笔最为著名,成为商家不可缺少的记账工具。太仓毛笔最辉煌时,曾作为吏部的办公用笔,因太仓毛笔的制作者多为潘姓人,素有“南湖北潘”之说。
  • 川笔,四川境内所产毛笔的统称,又称蜀笔,其与川墨、夹江宣纸、苴却砚并称为四川文房四宝。川笔主要以成都、达州南坝、乐山、南充、叙永、绵阳等制笔聚集地,其制作技艺有“兼、齐、顿、押、逗、清、胶、刻”八字诀。川笔为蜀中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优秀代表之一,兴起于清代,并传承至今,依然受到了众多书画家的青睐。
  • 汝阳刘毛笔产于河南省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村,据《项城县志》记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制笔历史,因而汝阳刘村素有“毛笔之乡”、“妙笔之乡”的美誉。汝阳刘毛笔选料十分考究,仅兔毫的选择标准是秋毫取健,取尖,春夏毫则不要;狼毫的选择就必须要到东北去采集过冬的黄鼠狼尾毛来制作;工艺流程有128道,具有独特性;成品要具备尖、圆、齐、健“四德”,软硬适中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