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福建十大夏季旅游好去处

福建十大夏季避暑旅游景点 福建夏季旅游去哪里好 福建避暑玩水的地方
福建十大夏季旅游好去处名单如下:鼓浪屿、武夷山、太姥山、湄洲岛、大金湖、白水洋-鸳鸯溪、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玉华洞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冠豸山,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福建十大夏季旅游好去处
福建十大夏季旅游好去处
鼓浪屿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岛上气候宜人,凭借其独特的景色,有着“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的说法,以及素有“海上花园”之誉。厦门鼓浪屿留存着千余幢中西合璧、风格各异的风貌建筑,向世人呈现“万国建筑博览”的艺术氛围;还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深厚的音乐文化积淀使鼓浪屿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 查看详细
  • 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是武夷山风景区的一大特色,而以天游-桃源洞景区尤为突出,堪称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区内幽静的环境、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历史上文人雅士纷纷在这里游览、隐居、著述、讲学,留下了数十处书院、寺庙遗址和百余方摩崖石刻。 查看详细
  •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其北邻温州118公里、南距福州200公里,三面临海,于东海之滨,有“海上仙都”之称,景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太姥山景区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名闻遐迩,内共有三十六峰、四十五石、二十四洞、十岩、九泉、三溪、二岭、一谷。太姥山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获得“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 湄洲岛是莆田市第二大岛,是妈祖的诞生地,素有“南国蓬莱”美称。湄洲岛拥有东南沿海较为优质的滨海旅游资源,全岛海岸线长30.4公里,环绕着13处总长20公里的金色沙滩和5公里长的海蚀地貌奇观。岛上有融碧海、金沙、绿林、海岩、奇石、庙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20多处,形成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连,海天一色的奇特的自然景观。此外,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被尊称为“天后宫湄洲祖庙”,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查看详细
  • 福建大金湖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兼有花岗岩、构造等特色地貌景观,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载体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地学科考、科普宣传、观光揽胜、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科学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浓郁,具有很高地质地貌科学价值和自然人文科学价值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大金湖地质公园总面积461平方公里,总体划分为5个风景区、11个景区、13个景群和160个景点。
  • 白水洋·鸳鸯溪位于福建省屏南县境内,融溪、峰、岩、瀑、洞、湖等山水景观为一体,可谓群峰竞秀、百瀑争流、万木葱茏。白水洋鸳鸯溪景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分为白水洋、宜洋、刘公岩、太堡楼、鸳鸯湖五大景区。在这森林茂密,环境清幽的景区内,溪水清碧如镜,每年秋分至次年清明,数以千计的鸳鸯不惜千里从北方飞回此地过冬,数百只中华猕猴常年栖息于溪畔林间,景区中还有白鹇、云豹、蟒蛇、穿山甲等10多种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被誉为“天然动植物园”。
  • 清源山位于泉州市北郊,俗称“北山”,主景区距离泉州市区3公里,交通很方便,是泉州的母亲山、城市名片,承载着闽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文化情感。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62平方公里,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室以及雕刻、石构、石刻等文物的人文景观遍布景区每个角落。 查看详细
  • 玉华洞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南7公里处,面积43平方公里。玉华洞在将乐县城东南5公里的天阶山下,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华光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全洞总长约6公里,有两条通道,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等3条宽1至3米小阴河组成。2002年5月,玉华洞景区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查看详细
  •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位于距福州约20公里的闽侯县南通镇境内,发源于县南古崖山尾东麓,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景区以发育在火山岩基础上的自然山水景观为主体,以峡谷瀑布、奇峰怪石为主要景观,流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其间水平长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条,取名“十八”,形容其多。景区奇特的火山岩地貌、典型的季节河、成群的野生弥猴为该景区的三大特色。
  • 冠豸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境内。冠豸山景区平地拔起,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山清水秀,与武夷山并称为“北夷南豸山,丹霞双绝”。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冠豸山发始于宋元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元朝至正年间,县尹院楼阁,标全山十景,到了明代,垒城开池,筑南北堑关墙,凿石磴,建书院,成为闽西“上游第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