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王献之十大书法作品

王献之十大书法代表作 王献之最有名的书法 王献之书法作品大全
王献之十大书法作品名单如下:《鸭头丸帖》、《中秋帖》、《洛神赋十三行》、《送梨帖》、《地黄汤帖》、《廿九日帖》、《鹅群帖》、《卫军帖》、《鄱阳归乡帖》、《承姑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王献之十大书法作品
王献之十大书法作品
《鸭头丸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优秀草书作品,唐代摹本,国宝级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帖纵26.1厘米,横26.9厘米,绢本草书,共有两行15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帖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这幅作品运笔非常熟练,笔画劲利灵动,风神散逸,帖中的10多个字曲直结合:横竖较直,有刚劲之美;又有圆转外拓的曲笔,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润,变化丰富。章法上行距很宽,显得萧散疏朗,堪称是一幅不拘法则而又无处不存在法则、妩媚秀丽而又散朗洒脱的草书精品,也是王献之行草的代表作。
  •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字形大小正斜组合,行草相杂,书法古厚,墨彩鲜润,字距布置紧密,运行流利,连断往复。整幅字守中线,行间透气,齐头平脚,气韵贯通,雄浑奔放,气吞万里。该贴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号为“三希”,称《三希宝帖》。三希帖历来被历代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所推崇,堪称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名贴。
  •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是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原来的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赋》。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南宋时残存十三行,真迹今已不复存在。最接近真迹的是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
  • 《送梨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草书代表作,全帖仅2行11字(含缺字):“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大意是:王献之将三百只梨送与收信友人,并谈及冬天雪来得迟,天气状况却很不佳。该帖书写风格开合有度、闲雅淡逸。从全幅布局看,字忽大忽小,字距忽宽忽窄,寥寥十一个字构成空灵的意境,颇耐人品味。
  • 《地黄汤帖》是东晋王献之创作的书法作品,又名《新妇地黄汤帖》,全帖共6行,计44个字,似系书写的药方,真迹轶失,有数种摹本墨迹传世,以唐摹本为佳,现为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此帖是很规范的行书作品,其笔法方圆兼备,短小的笔画多圆曲,顾盼有情,俯仰生姿,得献之笔意。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气。
  • 《廿九日帖》是东晋王献之致其一位同辈兄长的信札,信中所写是王献之为自己未能送别而致歉,并问对方身体状况的内容。此书贴为《万岁通天帖》中第六帖,全帖共3行,计30个字,现存唐人摹本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作展现了王献之新创书体“破体书”(大令体)的书风,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感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 《鹅群帖》是一幅行草书法作品,为东晋王献之所书翰札。原作墨迹不可考,历代书法名家多有临摹,如宋代米芾、元代鲜于枢、明代王铎、清代傅山等,刻入《淳化阁帖》卷十。此帖草、行相参,随兴变化,不主故常,笔画连绵相属,气势奔放洒脱,毫无顾忌,正体现出献之豪放不羁的性情与功力相生相发的高度结合。
  • 《卫军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行草作品,全帖共5行42字,原作不存,现存为拓本,刻入《淳化阁帖》。帖中楷行相杂,笔力饱满,字势端庄而流丽;在章法布局上,楷书起首,然后行书楷书交互使用,最后草书作结,整幅作品看上去给人以潇洒灵动之感,极富审美和趣味性。
  • 《鄱阳归乡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行草作品,与《鄱阳帖》、《不谓帖》并称“鄱阳三帖”,全帖共8行57字,入刻《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等帖。这篇行草作品,行笔舒展开朗、婉转流畅、气脉贯通、仪态万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股潇洒飘逸的书风。从中可以看出其秉承其父王羲之的草书章法,又学张芝书法精髓,字字惯通,一气呵成。
  • 《承姑帖》又称《姑比日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草书作品,全帖共6行48字,原作不存,现存为拓本,刻入《淳化阁帖》、《大观帖》。此帖用笔劲健沉稳,点画方圆兼备,流畅自然;结构行草楷间杂,字形稳正,可谓行间玉云,字里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