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十大经典亲情故事

十大感人亲情小故事 亲情催泪小故事 关于亲情的经典故事
十大经典亲情故事名单如下:木兰从军、亲尝汤药、孟母三迁、卧冰求鲤、岳母刺字、祖昌教孙、苏轼教子、陶母戒子、芦衣顺母、画荻教子,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经典亲情故事
十大经典亲情故事
木兰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之一,《木兰传说》的故事始于隋唐时期,以早期中国民间口头语言的流传为主要特征,后以出现完整简练的文字形式为主要特征。共有9个情节,该故事从隋代流传至今,蕴涵了一千多年来,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信息,涉及伦理、民俗、宗教、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2008年6月7日,木兰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亲尝汤药》讲述了汉代文帝孝行的故事,被列入民间通俗读物《二十四孝》之中。汉文帝刘恒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孝子,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他亲尝汤药的故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 孟母三迁,是一个现代成语也是一则经典的故事,讲述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成就了旷世大儒孟子的故事。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依旧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这回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于是孟母安下心来,认为这才是孩子该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 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为古代二十四孝当中的一个故事,早先出自干宝的《搜神记》第11卷,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房玄龄等编撰《晋书》亦收录此事,元代郭居敬则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中。该成语意思是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指忍苦孝亲;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 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却鼓励他好好读书,锻炼身体。在母亲的引导下,岳飞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不过后世,流传更多的是岳飞背上的字为“精忠报国”,这是因为为了表示对岳飞的鼓励,宋高宗特地命人为岳家军制作了一面军旗,上面就写着“精忠岳飞”。久而久之,“精忠”就成了岳飞的代名词。岳飞死后,随着民间演义的流传,岳母刺的“尽忠报国”就变成了“精忠报国”。
  • 祖昌教孙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的是祖昌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因长期被骂,孙子越来越讨厌读书。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告诫儿子。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这个孩子后来的成就大大超过了祖辈和父辈,他就是祖冲之。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就是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全能型人才,在对儿子的教育上面却很佛系。从他在给小儿子苏遁洗澡时,做的《洗儿诗》,就可以看出,他对儿子深藏于心中的父爱之情。尤其是诗中最后两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完全是大部分父母内心深处的想法。
  • 《陶母戒子》同样是大家熟悉的经典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晋代著名大将军陶侃的母亲,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侃五六岁时,父亲陶丹病逝,从此家道中落。陶母日夜纺布,艰难维生,同时供陶侃读书,并言传身教加以管束。陶侃长大成人后,深知母亲的不易,就找了一份“监鱼梁”的差事,主要职责是管理渔业。有一次,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你作小官,拿公家的东西来闭塞给我,不但对我毫无裨处,反倒使我担心。”陶侃羞愧不已,自此遵循母亲的教诲,清白做人,廉洁为官,勤于政事,一生政绩突出。
  • 《芦衣顺母》的典故出自《论语·先进篇》,又名《单衣顺母》,讲述了孔子著名的弟子闵损年少时的行孝故事。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季用芦花做的“棉衣”给他穿。一天,闵损与父亲一起出门,因寒冷打颤,将牵车的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回家后,就要休妻,闵损跪地请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是一位被世代尊崇的伟大母亲,其“画荻教子”的故事家喻户晓,传颂古今。欧阳修小时家贫,买不起纸笔,母亲郑氏便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练字。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后来在《宋史》《欧阳修全集》《欧阳文忠公年谱》《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等古今史籍中,都有这则故事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