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蛇是游蛇科的一种无毒蛇。该蛇背侧各有一条黑褐色纵纹,达体中部后渐消失。生活于平原、丘陵或低山灌丛,常见于路边草丛和稻田中,有时也到家园附近活动。行动极为敏捷。喜在水中游泳、捕食。食物中包括鱼类、蛙类、鳞翅目幼虫和金龟子等。卵生,每年6一7月产卵。
乌梢蛇在中国已知有三种,分别是乌梢蛇、黑网乌梢蛇、黑线乌梢蛇。在民间的俗名依次为黄乌梢、青乌梢、黑乌梢。这三种乌梢蛇若以入药党首选黑线乌梢蛇,此蛇是传统中药乌蛇干的原种蛇类;若以食用为主,乌梢蛇在市场上卖价最高,行内称之为“黄金条”;其次是黑网乌梢蛇;黑线乌梢蛇排在最后,因其骨质较僵硬,不便装袋运输,远途装运活蛇至目的地的死亡率较高;再者此蛇既不耐寒也不抗热,是蛇类中的“娇娇蛇”,异地引种时要格外注意。
乌梢蛇多栖息在平原、低山区或丘陵,于田野、农舍中也能经常见到,春末至初秋季节常常出现在农田和农舍附近。
在中国分布较广,国外未见报道;在云南仅在滇东北和滇东地区有分布。乌梢蛇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江苏、湖北、湖南、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乌梢蛇的种群量,分布的省(区)也较多,在上面介绍的省(区)均有分布;黑网乌梢蛇仅在云南省有分布;黑线乌梢蛇则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如贵州、云南等省的贮量最多。同一产地的乌梢蛇,有时体色差异也较大,这主要与栖息环境有关。
乌梢蛇别名乌蛇、青蛇、一溜黑、黑花蛇、乌风蛇、乌风梢、乌风鞭、风梢等。成蛇体长一般在1.6米左右,较大者可达2米以上。体背绿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少在前段明显(成年个体),至体后部消失(有的个体是通身墨绿色的,有的前半身看上去是黄色,后半身是黑色)。次成体通身纵纹明显。
乌梢蛇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面呈棕褐色、黑褐色或绿褐色,背脊上有两条黑色纵线贯穿全身,黑线之间有明显的浅黄褐色纵纹,成年个体的黑色纵线在体后部变得逐渐不明显。此蛇头较长,呈扁圆形,与颈有明显区分;眼较大,瞳孔圆形;鼻孔大,呈椭圆形,位于两鼻鳞间,有一较小的眼前下鳞。此蛇躯体较长,背鳞平滑,中央2~4行起棱。腹鳞呈圆形,腹面呈灰白色。尾较细长,故有“乌梢鞭”之称。
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2/3;顶鳞后有两枚稍大的鳞片;上唇鳞8,第七枚最大;下唇鳞8~10;背鳞鳞行成偶数16-16-14,中央2~4行起强棱,腹鳞雄192~204,雌191~205;肛鳞二分;尾下鳞雄95~137对,雌98~131对。幼蛇背面呈深绿色,有4条纵纹贯穿于全身,与成蛇明显不同。
乌梢蛇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一有异常动静,不管是敌是友,均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绰号“一溜黑”由此得名。乌梢蛇属狭食性蛇类,主要以食蛙类为主,其次是泥鳅和黄鳝;幼蛇食蚯蚓、小杂鱼
在每年的春末夏初,乌梢蛇出蛰活动后,不是急于摄食,而是继续消耗体内尚存的脂肪和营养,忙于寻偶交配时乌梢蛇次季的首要任务。
一般说来,每年的7~9月为乌梢蛇的活动高峰期,约10月下旬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期仅6个多月。全年气温普遍偏低的地方,该蛇的活动期还短于此数,如黑龙江省。
刚孵化出来的乌梢蛇幼蛇,体长约10厘米,1周内可不必喂食,幼蛇可靠消耗自身体内贮藏的卵黄维持需要,1周后可适当饲喂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黄粉虫、蝌蚪、碎肉等,1个月后,可喂一些小青蛙、乳鼠、泥鳅等。同时,蛇场温度保持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80%左右。
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创造适宜蛇生长的环境,是养殖蛇的关键所在。乌梢蛇喜食的食物较多,如蛙类、鼠类、鱼类等。饲喂时,应根据蛇的大小,投喂不同的量,一般每3~5天投喂1次。如缺乏活体食物时,可投喂人工配合的食物,如新鲜的肉类和干净新鲜的畜禽屠宰下脚料,但最好每天投喂1次,以避免由于投喂太多,蛇采食不完而造成的食物腐败。或者,由于投喂量少而造成蛇的争食,以强欺弱,弱蛇吃不饱,影响其生长发育。乌梢蛇抗饥饿的能力极强,如只供水,几个月不供食,也不会饿死。
蛇是变温动物,当外界气温降到15℃左右时,乌梢蛇即入洞冬眠。人工养殖时,可将数条蛇集中在一起冬眠,不仅可使蛇体周围温度提高1~2℃,而且还便于群蛇结束冬眠出蛰后交配繁殖。蛇冬眠时,不食不动,无防御能力,主要靠消耗储存在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机体需要。要认真做好管理工作,防止蚂蚁、老鼠及蛇的其他天敌的侵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蛇窝应干燥、忌潮湿,必须有良好的保湿,必须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窝内温度宜保持在6~10℃,湿度宜在50%~60%之间。冬眠期间除定期检查窝内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外,还应定期检查蛇体的健康状况。如发现病蛇或不理想的蛇,应及时隔离治疗,以免相互传染。
乌梢蛇从孵出到性成熟一般需经过2.5~3.5年时间。
每年春末夏初,当外界温度升高到20℃左右时,乌梢蛇结束冬眠,出来活动配种。交配时,雄蛇、雌蛇相互缠绕,头部抬起。交配时间10~60分钟。一般雌蛇配种后不再接受交配,雄蛇则可与多条雌蛇交配。
雌蛇配种后约经41天开始产卵,产卵期约为2个月,每次产卵15枚左右。乌梢蛇的卵呈椭圆形,两头较钝,乳白色。
乌梢蛇为卵生繁殖,野生状态下的乌梢蛇卵孵化期为50~70天。人工孵化时,温度控制在28~32℃,相对湿度在75%~80%,孵化时间50天左右。
中药乌梢蛇的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熄风止痉,止痒解毒。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喎,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疠风,风疹疥癣,瘰疬恶疮。
1.《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
2.《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
3.《本草元命苞》:"医疠风病眉毛脱落,治风瘫行步艰辛。"
4.《纲目》:"功与白花蛇(即蕲蛇)同而性善无毒。"
5.《本草备要》:"去风湿。"
6.《本草求原》:"入血散风。"
中药乌梢蛇的作用(药理作用)
乌梢蛇有抗炎、镇痛、镇静及调节免疫等作用。乌梢蛇血清有抗蛇毒作用。
1.抗炎作用
乌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给大鼠腹腔注射均能抑制琼脂性关节肿胀和二甲苯性炎症。
2.镇静、镇痛作用
乌梢蛇制剂有镇静作用,其醇提取液可抑制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及电惊厥。乌梢蛇不同剂型不同剂量对不同程度的热刺激及化学性疼痛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抗五步蛇毒作用
腹腔或静脉注射五步蛇毒的小鼠给乌梢蛇血清后,可使凝血时间转为正常,乌梢蛇血清可对抗五步蛇毒。
乌梢蛇是一种经济价值很好的动物,它的肉、胆、蛇蜕都可以卖钱,其肉也可以食用,营养价值高于鸡、鸭、牛肉。目前,在香港每年大约销售70万条。另外,其皮质保薄而韧,是制音调高昂激扬的胡琴琴膜的优质材料,目前国内市场蛇干市销售每公斤50元以上,蛇胆每公斤1000元以上。
正品乌梢蛇
药材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气腥,味淡,乌梢蛇饮片呈段片状。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切面黄白色或灰棕色。
伪造品乌梢蛇
伪造的乌梢蛇多为圆盘状或切成段状,体态多丰满,它的外观与乌梢蛇类同,但看其横断面可发现无脊肌和肋骨,内容物多为棕黄色、棕褐色或黑褐色,包裹2~4条不等的脊椎。将其入水浸泡数小时,蛇皮与内容物即分离,内容物渐溶化。将内容物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糊化淀粉粒团块或淀粉粒。这种伪造的乌梢蛇,蛇皮是乌梢蛇的皮或其他蛇皮,加入一些淀粉、沙土等,人工加工盘成圆盘状或切制成段状。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乌梢蛇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