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站现下辖大明湖站(原名济南东站,2018.6.1改),为特等站。担负着济南及周边地区每年1500多万人次的旅客运输任务,共有线路10条,站台4座,图定旅客列车187趟(含济南东站24趟),日均发送旅客4.1万余人。站内候车室可同时容纳10000多名旅客休息候车;22个售票窗口、26台自动售票机与车站在济南市内设置的170余个代售点形成售票网络。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后,京沪线济南站与京沪高铁济南西站通过连接线连接,济南站停靠动车不减反增,同时济南火车站也开行高铁列车。
1992年3月,以市长翟永浡为首的市政府敲定拆除老火车站,并于1992年7月1日8时5分正式开始拆除,时任副市长谢玉堂评价其为“看到它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历史,那高耸的绿顶子(穹顶)就像希特勒军队的钢盔”。拆除后车站在原址进行了重新的改扩建,新的火车站于1995年6月8日正式启用。这件事当时在全国的学术界可谓骂声一片,痛斥当政者“没有文化”,也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德国方面也要求回收大钟但未果。2008年6月,大钟在济南铁路局一仓库内被发现。同时遭拆除的包括一直被当作殖民记号的日本宪兵本部大楼,德国电报大楼,瑞蚨祥老店甚至万竹园前园等。
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建筑大师赫尔曼·菲舍尔(HermannFischer)设计。
这是一组具有浓郁的日耳曼风格的哥特建筑群。建筑师按照使用功能组织空间,主次分明:形象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即使同过去的北京前门老火车站或上海老火车站相比,济南老火车站在外貌上也要略胜一筹。车站以南立面为正面,入口砌以宽大的石台阶,与门前孔武有力的柱廊形成了匀称、协调的沉实风格,传递给旅人一种笃实、稳重的良好感觉。
入门后为候车大厅(后来改作售票厅),平面方形,拱顶高约13米,上覆双坡瓦屋面。南北两墙上嵌以宽大的拱形高窗,镶彩色玻璃。在候车大厅之东突出一个低矮的绿色球型穹顶,是当年的售票室所在。火车站的西部是一排三层(包括屋顶层在内)的辅助用房,阁楼山墙舒缓的曲形线条连绵起伏,与候车大厅的穹顶和拱窗互为呼应,从整体上散发出一种稳重而流畅的气息。
立面引人注目的是候车大厅与辅助用房之间高高耸起的一座高达32米的圆柱形钟楼,是济南老火车站的构图中心,堪称为全部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如果说济南老火车站是世间汪洋人海中的一座小岛,那么这坚实而高耸的钟楼就宛若指引一叶叶小舟的灯塔了。
济南站曾是亚洲大的火车站,在国际建筑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济南站始建于1904年,为德国哥特式建筑。
1992年7月1日,老济南站被拆除。
1995年7月1日,原地重建的新济南站启用。
2005年10月10日至2006年8月20日,济南站进行无柱风雨棚改造。
2012年7月26日,济南站进行历史大规模的既有站的更新改造。
2013年8月1日,济南站北场站开工建设。
2013年10月,济南站更新改造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