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首页 娱乐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的行书作品,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此行书卷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白麻纸七纸接装,是苏轼白书的《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峨》,为苏轼晚年所作,总计684字,为所见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作品。此两帖真迹清初为安岐所藏,乾隆时入清内府,溥仪逊位后,被辗转藏入长春伪帝宫,1945年散失民间。1982年12月上旬发现并入藏吉林省博物馆。
目录

文物特征

书卷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洞庭春色赋》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中山松醪赋》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后总计六百八十四字。

艺术鉴赏

此卷是苏轼白书的《洞庭春色赋》和洞庭春色”和“中山松醪”均为酒名。作者借此抒发他因仕途坎坷而郁结在心中的不平:“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文章豪放畅达,想象丰富:书法沉雄劲健,一气呵成,珠联璧合,堪称双绝。

东坡先生在后记中写道:“……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绍圣元年(1094年),作者五十七岁,书于被贬谪岭南途中的襄邑(今河南睢县)。

拖尾有元人张孔孙。明人黄蒙、李东阳、王辞登、王世懋、王世贞、张孝思题跋,以及乾隆皇帝的题跋和题诗。

历史传承

乾隆时期入清内府收藏,在此之前,书卷流传有绪,钤诸家鉴藏印记数十方。《平生壮观》、《书画记》、《墨缘舡观》、《石渠宝笈续编》、《壮陶阁书而录》等书著录,并刊刻于《秋碧堂帖》、《敬一堂帖》、《三希堂法帖》、《壮陶阁帖》等丛帖中,有影印本传世。

末代皇帝溥仪出宫时将此卷携出,藏于长春伪满皇宫。1945年伪满洲国覆亡,此件国宝下落不明。

吉林省博物院为此寻访了三十多年。终于于1982年12月在一位中学教师家里找到了它,使这件珍宝重新得到了国家的保护。

此卷前隔水、引首在散失时被人撕掉,造成残损。

重要展览

2019年8月-10月参加吉林省博物院“长白遗珠”——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精品展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景祜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生,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行、楷书得力于李邕、颜真卿和杨凝式,而自成一家。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后人称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为“北宋四大家”。著作丰富,有《东坡全集》等传世。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