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燕新,男,江苏省常州人。主任医师,教授。1959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市中医院工作,曾任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是全国第三、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莫燕新擅长中医诊治胃脘痛。
参编《中医疑难病症方药手册》、《实用中医老年内科治疗手册》、《江苏省中药炮制规范》等专著。
1.李鸣,莫燕新.“莫氏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5):36-39.
2.莫燕新.加味参芪地黄汤[J].江苏中医药,2013,45(01):23.
3.朱成英,莫燕新.莫燕新诊治慢性肾盂肾炎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1,43(09):14-15.
4.李鸣,莫燕新.莫燕新教授从肾论治内科杂病经验拾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09):136-137.
5.李鸣,莫燕新.莫燕新教授运用参芪地黄汤治验举隅[J].中医药导报,2011,17(04):9-10.
6.朱成英,莫燕新.六味地黄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0,31(12):1589-1590.
7.朱成英,李鸣,莫燕新.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探讨[J].河南中医,2010,30(11):1050-1051.
8.虞鹤鸣,莫燕新.益肾活络法治疗慢性肾炎机理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0(03):8-9.
9.虞鹤鸣,莫燕新.柔肝法的临床运用[J].吉林中医药,1999(03):3-4.
10.莫燕新.谈谈中药的“走”与“守”[J].新中医,1985(01):58.
学术方面侧重于泌尿系疾病,特别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的中药治疗颇有体会。
从肾论治内科杂病
临症中莫老喜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参芪地黄汤”出自清代名医沈金数《沈氏尊生书·卷三》大肠病方,该书作者自序云:“实由予悯人生命,思有以尊之而成,妨直为已书也。沈氏尊人之生而成书。”方在肠痛十三方居后,云:“或溃后疼痛为甚,淋漓不已则为气血大亏,须用峻补,宜参芪地黄汤。”参芪地黄汤以补益为主要功效,主药为人参、黃芪、茯苓、熟地、山药、山萸肉、牡丹皮和姜枣,由六味地黄汤加补气药而成。其中有滋肾之熟地黄,补肝渗湿之怀山药、茯苓,温肝之芋肉,兼有泄浊清肝之泽泻与牡丹皮,在补肝肾的基础上再伍以人参、黄芪以益气补脾。临床运用时将党参(太子参場易人参,姜枣为本方使药,随证取舍。使本方在补肾阴的基础上加强了益气补脾的功能,构成了益气补脾滋肾,脾肾同补先后天兼顾之剂,从而拓展了六味地黄丸的使用范围。
以“走守”之性灵活选药
对中药的“走”与“守”的特性,莫老颇有研究。在掌握“走”“守”之性的基础上,做到灵活选药,以提高临床疗效。“走”是药物或方剂“动”的作用特性,如辛散、逐泻、渗利、活血等,多用于实证;“守”具有“静”的特性,如酸涩温补等,多用于虚证。
“走守”的具体运用
决定某些药物用量的大小:如四物汤,功在补血调血,乃妇科常用方,多用于妇人营血虚滞之月经不调。若经前腹痛,量少延期,色紫成块,可重用川芍或加入丹参、红花等药以活血调经(重用川芍则加强活血作用)。
组织方剂的需要:如解表剂中的参苏饮,疏散走与益气(守)配伍,功在益气解表(用于气虚外感),加减葳蕤汤则是疏解走与滋阴(守)配伍,功在滋阴解表(用于阴虚外感)。
中药的炮制不同,“走”“守”特性随之变化:如同一味大黄,生大黄通腑(走),大黄炭则止血(守)。又如荆芥,生者解表散风(走),荆芥炭则温经止血(守)再如姜,生姜发散风寒(走),炮姜温中止血(守),干姜温中散寒(又走又守)。
药物的入药部分不同,“走”“守”性能迥异:如同一当归,归尾活血破血(走),归身补血养血(守)。又如人参芦用作涌吐(走),人参则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守)。
辨证用方的需要:如治气病,半夏厚朴汤以理气开郁为主走),补中益气汤则益气补中、升举中气守)。又如寒证,麻黄汤辛温解表(走),参附汤则补气回阳固脱救道(守)。
“走守”的临床意义
突出“走”“守”特性,纠正药物的偏胜: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辨证是方法,论治是目的。治疗选方用药时,必须根据药物的性味、功用组成方剂,针对疾病的属性(寒热虚实,阴阳表里),在处方时注意药物的“走”“守”特性,以防止药性的偏胜。如血分药的配伍,芍归合用(佛手散),功用通经祛察(走而不守),芍地同用,养血和血(守而不走)。每一药物都有它治疗的一面,使用或配伍不当,又有其不利的一面,后者是需要防止和克服的。但在治疗中,有时也需要发挥药物“走”或“守”的单一作用的特点,如独参汤、大承气汤等即是。
确定方剂的功用特性:我们在选择方剂时,既要知道它的组成,还要明了它的功用特点。如四君子汤,为健脾益气常用方。若脾虚而有气滞者,可在其中加陈皮行气(异功散),以健脾理气和中,方能恰中病机。而四君子汤与异功散仅一味之差,功用也就有所不同了。
知晓药物的“走”“守”特点,适当择药,提高疗效: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有气血不足,中阳不振的病机和证候特征,其出血刚的治疗,每用温中止血之剂,方中常加入一味炮姜,盖生姜辛散动血,用之不妥,而炮姜温中止血,选择用之颇合机宜。
在改变尿常规方面,总结了益肾健牌通络法,一方面以益肾健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增强体质,也即中医固有的治本原则:另一方面配以治血通络的药物以冀改善肾小球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肾小管的变化,标本兼施。
方剂以黄芪(黄精)、党参加六味丸,再加益母草、丹参组成。其兼证的治疗,抓住咽炎扁桃体炎加青热利咽(地丁、地枯蒌);并发尿感时加蛇舌草,鸭跖草、荠菜花等,反复镜下血尿时加止血之参三七片、茜草根、仙鹤草等,对减少尿蛋白和隐血尿有一定的效果。
肾功不全(氮质血症),采用益肾健脾泄浊的治疗方法从提高免疫功能和促成蛋白质代谢产物(尿素氮,肌肝)的排出两个方面入手,在扶正的同时通过通便泄浊(掌握好生军的用量)疗效颇圭。
在对于胃脘痛(胃炎、溃疡)的治疗以及对其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结肠炎、肠易激征也有自己的见解。在胃脘病方面总结了四个字:痛(田时间与性质),酸(是否吐酸),色(黑便与否),菌(HP感染)进行病情的分析,分别采用温(中),理(气)、清(胃)、护(膜)结合止酸止血和抑杀HP的方法,针对性治疗胃脘痛效果很好。
1977年获南京市文教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78-1982年连续五年获医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2年获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7年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994年获“江苏省名中医”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