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白芍,简称"亳白芍",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栽培的芍药,块根入药。掘出根后刮去外皮加工而成的,称"白芍"。有平肝潜阳,养血敛阴等作用,可治疗头晕、血虚腹痛、肋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近年来,医药界人士还发现其有效成分芍药甙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今指亳州)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若将此花作倾城,更比牡丹多丰情;若得此花作良药,儿女春容免萧索。"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肥大,常呈圆柱形,外皮棕褐色。茎丛生直立。叶互生,叶柄较长,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圆形、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具软骨质小齿。花顶生并腋生,萼片发微紫红色,花瓣6~9片,粉红色或紫红色,花蕊鹅黄色,雄蕊多数。花期5~7月。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亳州市谯城区全境,涡阳县义门镇、陈大镇、牌坊镇、城西街道、城关街道、城东街道、闸北镇、高炉镇、西阳镇、标里镇以及蒙城县小涧镇、岳坊镇、马集镇、板桥镇、小辛集乡、王集乡等现辖行政区域。
繁殖方法
无性繁殖,成熟植株切去根部,留下带有芽苞的种芽称为芍芽。
栽培技术
1.芍芽准备和处理
亳白芍收获时,选择不空心,无病虫害的植株,先把根部从芽苞着生处1.5~2㎝以下切除,留取芽苞,加以分割,每块芍芽要留芽苞3个以上。如不能及时栽种,选不积水的阴凉处,挖20cm深的坑,芽苞向上堆放坑内,一层沙土一层芍芽,上盖5cm湿土做短时保存,遮阴保湿。
2.整地
土壤要深耕30㎝以上,施足基肥,整细耙平,保持土壤疏松平整。四周开好排水沟。
3.种植种植时间,9月下旬至10月底。种植方法:蒲棒品种按行距65~70㎝、株距30~40㎝开穴,每667㎡种植2500~3500株;线条品种按行距65~70㎝、株距40~50㎝开穴,每667㎡种植2000~2500株。穴深5~7㎝,每穴放入芍芽1个,芽苞向上,栽后压实,培土扶垄,垄高10~,防冻保墒。
4.田间管理
中耕松土除草与培土、晾根;中耕松土除草,芍芽种植后第2年3月开始萌动,出苗后及时中耕松土除草,保持田间无草。以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中耕宜浅,不要伤根。培土,每年封冻前,在离地面3~5㎝处割去白芍枯萎的地上部分,在根际培土10~15㎝高,保护根芽越冬。割下的干枝枯叶清出田外处理。晾根,从栽后第3年开始,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把根部周围的土壤扒开,根上部露出一半,晾晒5~7天,把须根晒萎蔫。晾根后及时覆土壅根。
肥水管理,肥料管理,肥料的使用要符合NY/T496标准。基肥,结合整地,每667㎡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000~3000㎏或商品有机肥100~200㎏,加氮磷钾三元复混肥25~35㎏。追肥,从栽后第3年开始,春季结合晾根,每667㎡追施氮磷钾三元复混肥50~60㎏;秋末植株枯萎时,每667㎡追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000~3000㎏或商品有机肥150~200㎏。水分管理,栽种时浇1次水,以后遇干旱适量灌水。多雨季节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烂根。
摘除花蕾,每年春季现蕾时,及时摘除全部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根部肥大。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选用健壮芍芽,培育健壮植株;实行轮作换茬;加强肥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杂草、病残体、前茬宿根和枝叶。
物理防治,利用灯光诱杀金龟子,减少地下害虫蛴螬为害;青草或桐树叶引诱地老虎进行人工捕杀。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白芍田间的瓢虫、草蛉、蜘蛛、寄生蜂、步甲、虎甲等有益生物;使用生物源农药。
化学防治,农药使用遵照GB/T8321(所有部分)执行。
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参照附录A、附录B。
采收与初加工
采收时间,蒲棒品种生长3年以上、线条品种生长5年以上可以采收。采收时间9月至10月上旬。蒲棒品种种植年限不能超过4年。
采收方法与初加工,割去茎叶,挖出全根,除去泥土及须根。主根分级清洗,入沸水翻煮5~15分钟,使芍根发软,脱去外皮,及时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