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福州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
工艺礼品
产地
福建省福州市
产地
福建省福州市
目录

艺术简介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福州脱胎漆器作品,早期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溯源

说到脱胎漆器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发展历史,人们总要把它同"沈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福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沈绍安(1767年-1835年)。

福州“脱胎漆器”是沈绍安通过对旧匾额的分析,了解了失传已久的汉代“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不断尝试,将“夹纻”技法还原,并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创新的一种新型漆工艺,它的原理与传统的“夹纻”技术息息相关。

“夹纻”制作技术

“夹纻”制作技术,源于战国,兴于西汉,魏晋时期走向成熟。寺庙大佛,多用“夹贮”法塑造,首先竖立木柱支架,竹篦绷扎、细麻、稻草、泥土及漆灰糊封,涂上漆泥,塑出骨肉、糙漆、磨光、漆彩漆、贴金饰,开光点睛,完成後,把像内木架等重物酌量拆除,减轻重量,以供当年庙会出巡时需要。③“夹纻器型技术”是佛教造像的重要方式,—直延续了近千年,在唐晚期两度灭佛以后,绝大多数漆艺佛像都被毁坏殆尽,佛教造像的夹纻技术也逐渐衰败,直至失传。目前,中国大陆各博物馆,已经找不到一件明代以前的夹纻造像实物。世界上现存的唐宋时期的“夹贮造像”,是被日本正仓院收藏的8世纪前后制作的实物——“唐代八部神像”。

核心技术

沈绍安发明的“脱胎漆器”与隋唐时期的“夹纻”佛像的做法均属同一类型,其核心技术就是漆器胎骨的成器方法。标准的西汉“夹纻”技术的具体做法,根据南京艺术学院有关师生对此十余年的研究得出初步结论是:(1)细泥塑形;(2)胶料隔膜;(3)麻布裱糊;(4)生漆定型;(5)细灰找平;(6)上涂成器。

日本现代的“干漆造”的做法,类似于福州的脱胎漆器:先做塑像,再做分模,各片另裱,缝合髹涂,下灰上漆,终成胎骨。据史料记载:沈绍安回忆其“脱胎漆器”的发明,是由于看见城楼匾额剥落露出的麻布纤维而产生的启发所致。用麻布糊裱木质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历朝历代,莫不如足。山东曲阜“孔庙”建筑群,便是最直接最完整的实例。由于历代皇恩优渥,自宋代至近代不断维修,形成了历代建筑修缮技术的积淀,十分利于比较研究:几乎所有的廊柱、护栏、祭台、门窗,只要有剥落处,人们便能看见历代工匠糊裱的麻布。这说明,以麻布糊裱木质材料,对器物进行“胎骨封固”的处理,以防止木材因水份、有害物质的侵入,而产生腐败、变形,是中国木漆工艺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现在福州三坊七巷一带的老宅里,有些建筑上的木质构件因为风吹雨蚀,再加之年久失修,露出了一些麻布裱糊在木质上的迹像,从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夹纻”技法的应用。

沈绍安早年为油漆匠,在福州杨桥路双抛桥附近开设"沈绍安"老铺,以油漆加工为业,并且制售漆筷、漆碗、神主木牌之类小商品。当时福州为八闽首府,手工业比较发达,虽然说漆器行业在各种手工业中的地位首屈一指,但是竞争十分激烈,生意并不好做。再说,福州从南宋开始有了漆器,到了清初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陈旧的工艺影响了漆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店中生意清淡,沈绍安不时到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去做油漆活儿。有一次在一座古寺做工时,他发现寺庙大门的匾额木头已经朽烂了,但是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受到启发,回家后仿照旧匾,用泥土先塑出模型,然后在模型外面裱上夏布,涂上青漆,等漆干了之后脱去土模,再行髹漆加工上色,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终于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沈绍安首创的脱胎漆器技法,开创了我国漆艺文化的新面貌,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沈绍安进贡朝廷的脱胎菊瓣形朱漆盖碗,通高10厘米、口径10.8厘米,壁薄如纸,厚不及一毫米。乾隆帝见后龙颜大悦,亲自在盖内、碗心题刻隶书填金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露掇其英。"乾隆帝的诗,生动地描述了沈绍安脱胎漆器的特点,足见当时沈绍安首创的脱胎漆器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件漆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内。

技艺族传家承

自沈绍安首创脱胎漆器起,其技艺代代族传家承,故又有福州"沈氏脱胎漆器"之称。1920年,沈绍安第五代孙沈正镐、沈正恂把泥金和泥银调到漆料当中去,在原有红、黑、朱、紫的髹漆技艺基础上,新研制出金银、天兰、苹果、葱绿、古铜等颜色,使漆器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得到全新的改变,做出来的作品达到了华丽辉煌、灿烂夺目的效果。1898年,沈正镐、沈正恂选送脱胎漆器作品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牌,从此福州脱胎漆器在国际工艺美术界崭露头角。接着,沈正镐、沈正恂以及沈正愉、沈幼兰等沈氏脱胎漆器世家产品先后选送参加意大利、美国、柏林、伦敦等地的博览会展出,获得了各种奖牌,声誉大振。

1905,清廷授予沈绍安五代孙沈正镐"四等商勋,五品顶戴",1910又晋升沈正镐、沈正恂为"一等商勋,四品顶戴"。1949年后,沈氏兰记漆器店改制为脱胎漆器公司,著名漆艺家李芝卿、高秀泉在设计、髹饰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作品荣获全国漆器造型设计一等奖,并为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湾厅用作主要装饰品。

工艺特点

优点、特点

福州脱胎漆器的最大优点是: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特点是:轻。

福州脱胎漆器所具有的这些优点、特点,是由其特殊的制作工艺、高超的髹漆技艺所决定的。作为脱胎技艺同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非常复杂,制作和阴干等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还需密闭在阴室里很久。

制作方法

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它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以花瓶制作为例,先预塑好泥胎或制作好木瓣胎模型;再用水裱上二层毛边纸;刷上脱离剂两道;髹上推光漆;然后成的分别髹上用生漆调细、中、粗灰数道;视器物的大小,用面粉调生漆裱上一次或二三次夏布或绸布;分别髹上用生漆调粗、中、细灰数道;用水冲去泥胎或脱去木瓣胎;用清水洗净胎内面,便成了脱胎漆器的"雏形"。每道工序都要阴干,每道髹漆在阴干后,都要用苏砖等干磨。"雏形"制成之后,还有好几道大工序。

髹饰技法

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髹饰上的丰富多彩。其传统髹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并且把髹漆技艺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艺术结合起来,使漆器的表面装饰琳琅满目。

福州脱胎漆器在我国传统的朱、黑等漆色基础上以"真金碾泥为色",即以真金、真银碾成金粉、银粉作调和料,解决了一般漆色干后变为黝黑、难与其他鲜艳颜料调和的困难,增加了蓝、绿、褐等多种鲜艳的漆色,且漆色经久不变;有的装饰还用上了刻银丝、刻金丝、螺钿、镶嵌等,使脱胎漆器更加精美。

漆画

福州脱胎漆器艺术的发展没有停留在漆器本身,通过艺人们的努力,它还衍生出一个新的画种--漆画。1964年,从美术院校毕业的一些美术工作者把漆器装饰工艺技法用于绘画,创作出了一批漆画作品,首次以独立画种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受到首都美术界和群众的瞩目,从此福建漆画从实用美术进入观赏艺术领域。原来漆画是附着在漆器的器皿上,近几十年来,通过画家的努力,把漆器的一些装饰技法运用在平面上,来做成独幅画,这就形成了漆画。漆画使用大漆和其它一些特殊材料,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是其它画种所不能替代的。

据介绍,漆画采用黑漆、朱漆、透明漆、金银、螺钿、蛋壳等材料和绘作、髹色、剔填、镶嵌、晕金等装饰手法,配以罩明、戗刻、打磨、揩擦、退光等工艺手段,使画面产生深沉古朴、瑰丽神奇、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加上漆画质地华美坚固,适用于建筑,是现代壁画的理想形式。

漆画是画在木板上的,但是它的画面不能直接接触木板,必须在画面和木板之间用生漆做一个严密的隔离层,这就是作底胎的功夫。这个画板由工厂生产制作,然后画家用熟漆在上面画画,干了以后画面上就有一种光泽,很漂亮。至于漆画的作画手段很多,整个脱胎漆器的工艺手段都可以用到漆画上。

产品分类

福州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分为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包括大花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餐具等300多个规格的3000多个品种。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有耐热、耐酸、耐咸、绝缘的优点。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