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冯至

冯至(1905年9月17日—1993年2月22日),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现代诗人、学者。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四中。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代表作品:《昨日之歌》、《伍子胥》、《十四行集》、《山水》。
中文名
冯至
外文名
Feng zhi
别号名称
冯承植
出生日期
1905年09月17日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河北省涿州市
星座
处女座
生肖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德文系,德国海德堡大学
职业职位
翻译家
代表作品
《昨日之歌》,《伍子胥》,《十四行集》,《山水》
目录

主要经历

1905年9月17日,出生于直隶省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

1912年,就读于叔祖冯学彰创办的一个私立小学,小学停办后,在家中从父亲学习《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的某些篇章。

1917年,在涿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

1921年暑假考入北京大学。

1923年参加文艺团体浅草社。

1924年,顾随于上学期结束时受青岛胶澳中学之聘任教,邀冯至去青岛度假,从7月上旬至8月中旬,在青岛愉快地过了40多天。暑假后,听鲁迅讲授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与诗人柯仲平相识。

1925年与友人创立沉钟社,发表了许多诗与散文。

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

1929年出版第二本诗集《北游及其他》。

1930年底至1935年6月留学德国,攻读文学、哲学与艺术史。

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

1931年2月底,与梁宗岱在海德贝格相会。在宫多尔夫的课堂上认识了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的维利.鲍尔,后来成为好友。冯至决定离开海德贝格,8月至柏林。在柏林大学,开始研究歌德时代的文学。与陈铨相识,与北大同学蒋复聪、朱懊交往。

1935年9月回国,1936年7月任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主任。

1939至1946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德语教授。这7年间他的创作和研究都处于比较旺盛的时期,著有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及学术论文、杂文等。

1946年7月至196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西语系。

1948年7月4日,冯至去清华,最后一次见到朱自清。暑假期间,受杨振声邀请,全家在颐和园内谐趣园住了一个多月。

1950年1月29日,在北京大学哲学讨论会上做关于歌德的报告。3月30日至6月7日,随代表团出访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在莫斯科停留若干日。

1951年后兼系主任。著有《杜甫传》,当时颇得好评。

1954年2月,访问鞍山钢铁公司,同行者有吴组缃、黄药眠、肖殷、戈扬等。6月至8月,与田间访问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在柏林与安娜·西格斯、贝歇尔、布莱希特、魏斯科普夫等作家晤谈。是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10月至11月,与成仿吾赴民主德国,参加莱比锡大学550周年庆祝大会,会后冯至又参加席勒诞生200周年纪念会。

1964年9月调任现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工作。

1970年,7月,离开燕东园,迁居建国门外永安南里,去河南息县干校。

1979年6月7日至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联邦德国,冯至为团长。重访海德贝格,参观海德贝格大学的日耳曼学研究室、东方美术研究室等。7月19日至9月底在黄山疗养。10月30日至ll月16日参加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在作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2年辞去所长职务,改任名誉所长。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作协副主席。

198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高教部授予他“格林兄弟文学奖”。

1987年6月初,与姚可昆、韩耀成赴联邦德国接受联邦德国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5日,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接见冯至。6日至10日第三次重访海德贝格。14日,应奥地利科学院邀请访问维也纳。18日,应民主德国高等教育部邀请,至魏玛、柏林访问。12月15日,联邦德国驻华大使韩培德代表德国政府将联邦德国最高荣誉的“大十字勋章”授予冯至。

1988年1月14日,与臧克家、卞之琳、艾青一起参加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和北京市青年宫联合举办的“诗歌一日”活动。5月16日,与韩耀成赴联邦德国卡塞尔,接受达姆施塔特德意志语言文学研究院授予冯至的“弗里德里希·宫多尔夫外国日尔曼学奖”。25日回北京。

1989年4月25日,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国北欧文学学会会长。8月,首届“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在京揭晓。8月至10月中旬,患胸膜炎,住北京协和医院治疗。

主要作品

作品出版时间出版社  备注

《昨日之歌》1927北新诗集

《北游及其他》1929沉钟社新诗、译诗合集

《十四行集》1942桂林明日社诗集

《山水》1947重庆国民出版社散文集

《伍子胥》1946文生中篇历史小说

《歌德论述》1948正中论文集

《东欧杂记1950》新华书店

《杜甫传1952》1980人文

《张明山与反围盘》1954工人报告文学

《冯至诗文选集》1955人文

《西郊集》1958作家诗集

《十年诗抄》1959人文诗集

《诗与遗产》1963论文集

《冯至诗选》1980四川人民

《冯至选集》(1--2卷)1985四川文艺

《论歌德》(1--2卷)1986上海文艺论文集

《冯至学术精华录》1988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论文、论著摘编

《杜甫诗选》1956作家与浦江清、吴天石合编

《德国文学简史》1958人文(上下卷)主编

《哈尔次山旅行记》1928北新翻译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1938商务

《远方的歌声》1953人文

《海涅诗选》1956人文

《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1958人文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人文

《还涅抒情诗选》1984江苏人民

《审美教育书简》1985北大

《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布莱特选集》1959人文

获奖记录

1980年被聘为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1年被聘为联邦德国美茵茨科学与文学科学院通讯院士。

1983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剧院颁发的歌德奖章。 

1985年民主德国授与他格林兄弟奖。

1986年被聘为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

1987年又获该国国际交流中心授予的1987年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授予他“金博士证书’。同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

1988年联邦德国达姆施塔特语言文学研究院授与他宫多尔夫奖。

人物评价

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

冯至也是中国文学研究家,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酝酿《杜甫传》,至五十年代初才发表出来,当《杜甫传》在“新观察”上连载时,毛泽东就读了,有一次毛泽东曾握住冯至的手,说他写《杜甫传》是“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作为诗人的冯至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诗篇,他与卞之琳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大家。他在《赠之琳》一诗中对卞之琳有这样的评价:“这星座不显赫,却含蓄着独特的光辉。”其实这同样可以看做诗人的夫子自道。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