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盐豆

盐豆,俗称“老盐豆”又叫“臭盐豆”“臭豆子”“咸豆”等,是苏北地区特别是徐州、新沂、邳州、宿迁、宿豫、宿城等地区和皖北、豫东地区、鲁南的家常小菜,其中以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徐州邳州的老宋盐豆最出名。每家每户,在冬闲时,用自家地里收获的黄豆,经过捂制成纳豆,再与辣椒酱搅拌,有时也加上萝卜干腌制出辣嫩可口的小菜,也可油炸盐豆、醋泡盐豆等,或用小磨香油或麻油调拌,放少许味精或鸡精,加上些许香芽味更佳。
目录

基本介绍

盐豆是最早的豆酱,发源于楚汉相争期间,粮食紧张,楚军将黄豆煮熟加盐当菜吃,后来大军屡战屡败,一次黄豆刚煮好,汉军又杀至,只好将剩下的黄豆装进莆包藏在粮草车里。待逃离汉军的追击,已是五六天之后,把煮熟的黄豆打开发现长满白丝,还有一股怪味,士兵们暗自叫苦,但因粮食紧缺,舍不得扔掉,有的士兵在长满白丝的黄豆里面加盐吃下去竟然没事,也有的吃了不适应,这时专为项羽服务的窦姓军医在现场察看到品尝后,就在里面加上生姜和大料去怪味,没想到比原来的更好吃。后来项羽战败了,汉军追杀楚军残部,军医为躲避缉捕,逃至马陵山北麓一小山村(今江苏新沂一带),不敢再行医,以帮工种地为生,时年遭遇灾害没有蔬菜吃,乡民营养缺乏,浮肿,四肢无力,医生也感风寒,为拯救乡邻,遂将盐豆制作技术传授给当地乡民,乡民吃后体质逐渐恢复,大家都十分感激他,问他姓名,不敢实告,易名为‘窦徳卫’,因为他做的豆子好吃有味,时间久了,人们就把他和他做的豆子都叫做“豆得味”,其原名渐被淡忘,豆得味还是徐州地方方言呢,是舒服、得意的意思,西汉元帝时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记载有:“芜荑盐豉醯酢酱”。这是关于豆酱的最早记录,唐·颜氏注:“酱,以豆合面而为之也,以肉曰醢,以骨为肉,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从古人的记载和注解中可以看出,那时候豆酱是以大豆和面粉为原料酿造而成。那已经是一百三十年以后了。所以盐豆是豆酱的最早形式。

制作方法

制作盐豆通常在冬天来临之际,首先取优质黄豆数斤(根据家里人口数量而定),然后选上乘的红辣椒并碾成辣椒粉和食盐数斤(根据口味轻重浓淡调整比例),另选季节性的新鲜萝卜洗净,切片。材料选配好之后再进入具体制作阶段,把黄豆洗净放进锅里,大火烧后再用文火慢煮,放进口中即化为宜,捞出装进口袋(这里的口袋是指蛇皮袋,早年有用蒲草做的袋子,味道会更好,现在蒲草少且无人做蒲草袋,只能用蛇皮袋替代了。)并扎紧,放进稻草或麦秸(这里对稻草或麦秸要求是当年新鲜、干净的,无霉变等,一般是当年收割后,准备捂盐豆的都会取一些晒干后放蛇皮袋中备用)里捂上三至四天(如果气候冷的时候,天数要适当的延长,一般是以出白丝的程度且味道较浓时)后拿出,并把黄豆倒进容器里,放上食盐和碾碎了的红辣椒粉和萝卜片、细姜丝,还有水(刚打上来的地下水或者开水放凉)进行搅拌调和(喜欢的可以同时添加花椒,大茴等香调料。不过传统做法一般不放),等上几天,去掉霉味,这样可口的盐豆就制作成了。

由于盐豆是日常食品,放置时间长会酸掉,所以在其稍微有点酸的时候,把盐豆盛出来在太阳下晒干,这样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了。俗称干盐豆,经典名菜,盐豆炒鸡蛋就是用的干盐豆。

盐豆烹调食用

鲜盐豆

熬白菜放粉丝(不常吃)

大葱沾盐豆

盐豆萝干

盐豆炒鸡蛋

盐豆摊煎饼(通常还会有鸡蛋)

盐豆汁拌米饭

盐豆搭白粥

盐豆炖豆腐

干盐豆

鲜盐豆在太阳下晒干,即成干盐豆。

可以卷煎饼吃。在顺上两根大葱(嫩葱)。爽。。

盐豆炒鸡蛋。

油炸盐豆(一般都会加熟花生米)。

醋泡盐豆(加上辣椒)。

用小磨香油或麻油调拌,放少许味精或鸡精,加上些许香芽味更佳。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