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特色
1、玲珑剔透、油润透明。
2、晶体较完整,面、棱、角清晰,晶面生长纹明显。
3、含少量气、液、固三相包体。
4、水晶原石晶面和凹坑处常伴有棕黄、棕褐、绿色的含有细微的蛭石与绿泥石矿物组成的“燕子泥”。
地标地理
据地质学家考证,大约距今6亿年之前的早元古代,东海县境内本是一片沧海,原由山东境内冲刷而来的大量泥沙,经过长时间沉积了约有7000米厚的东海群基底岩系。到了元古代晚期,受五台期地壳运动影响,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同时伴有大量的超基性、基性岩浆的侵入,进一步引发了各类新老矿物质的相互碰撞、挤压,而重新组合和富集,这就生出了水晶等非金属矿产,也基本奠定了境内大陆基架。在距今2亿年至1.35亿年间的侏罗纪、白垩纪时,东海县境内又经受一次强烈的燕山期地壳运动,形成了纵贯我国东部郯庐大断裂,同时断裂带两侧发生了相对的左平移,将原为一体的秦岭褶皱东段即大别山——东海——胶东弧形构造隆起带分割为大别山向南、东海至胶东向北平移两大部分,使县境的地理位置由大别山地区向北推移500公里。郯庐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公里,在东海境内长度达30公里,宽10公里,切割深度70公里以上。断裂带平移使地壳内部失去平衡,导致其两侧地壳薄弱地带大量岩浆喷发和侵入。同时形成了次一级断裂构造,为水晶形成提供了构造与物质条件,于是就形成了水晶。大约距今1亿年时,这一带又成了火山世界和火的海洋。地壳的不均匀升降和频繁的火山活动,使地下最古老的东海群基底岩系上升,形成了马陵山以东地区海拔150米至269.5米的磨山、房山、羽山等孤山和海拔40米左右的牛山,而那些水晶等非金属矿产,也随之被带到地壳地表附近。这就是天公心存厚爱,把水晶赐给了东海大地。
东海的自然地理条件罕见而奇特,这种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研究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焦点,而选择东海正是进行此类研究的全世界最好的地点。被当代国际地质学界称为伸入地球内部“地眼”的大陆科钻第一井(简称CCSD),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重点项目之一,当前实施的全球大陆科学钻探计划项目中最大也是最深的科钻井,也在这里落了户。
东海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地质部门初步探定,东海县境内蕴藏着37种地下矿藏,其中水晶、石英、金红石、蛇纹石、蓝晶石、蛭石等29种非金属矿藏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全县有二分之一的地域储有水晶,总储量约30万多吨,水晶储量及品位均居全国之首,水晶产品的产量和销量也都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东海优质水晶主要产于平明镇安营、房山镇柘塘、驼峰镇南榴、曲阳镇张谷、牛山镇曹林等地。其中安营红土山附近有柳树行和观音堂两处都出上等水晶,还有紫水晶、墨水晶、米黄水晶和绿水晶等稀世罕见品种。现陈列于中国地质博物馆的“水晶大王”就出自东海,它净重3.5吨,为我国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国家级亘古奇石。再有“水晶二王”、“水晶三王”……,均出自东海,东海也因此以“东海水晶甲天下”的“霸主”地位闻名于世。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水晶棺,也是中央经过试验放弃了其它地区水晶之后,认识只有挑选东海水晶才能制作,最后选用32.20吨东海水晶精制而成。
历史文化
古往今来,神奇的东海水晶曾令无数骚人雅士思如泉涌,笔底生花——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和元曲中,都有大量的篇章为之赞叹和吟唱。宋代“我昔登朐山,欲济东海县”诗词大家苏东坡一生两次到过东海,他所写的诗词有9次提到东海,4次提到水晶。如在《念奴娇》中写道“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明代大文学家、淮海浪士吴承恩来东海花果山构思创作《西游记》,第一次塑造出一个美丽虚幻的“东海水晶宫”,虽是异想天开,但也绝非凭空臆造,显然是东海神奇的水晶酿就了这一后来风靡天下的浪漫和传奇。清初海州知州刘兆龙在《康熙海州志》中记到:“牛山,去(海)州西七十里,产水晶石。”二十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李岚清、尉健行、曾培炎、费孝通、王恩茂等都曾先后考察过东海水晶城、并对东海水晶产业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东海水晶产品历经多年发展,工艺不断创新,技艺不断进步,其工艺通过继承传统、引进先进技术,已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海特色的雕刻工艺,如立体圆雕、深浅浮雕、镂空雕以及嵌金镶玉等,还有新科技激光内雕、磨砂等技艺。东海水晶雕刻一般都是根据水晶质地、块度、形态、色彩和其它玉石所不具备的包裹体、水胆等特点,按照传统文化或现代意识,独具匠心选题、设计、雕琢出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形、色、意兼备的艺术品。东海的雕刻品,都遵循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即以形写神,神韵生动的艺术规律,讲究造型逼真,雕刻精细,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还汲取明清及民国初年民间玉器的雕形和饰纹,都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一般采用会意传神、谐音借意、组合配用等手法来体现作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