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茶口粉干

茶口粉干是闽清县塔庄镇茶口村的传统特产品,茶口村为梅溪源头的一个村落。因村之井水清香可口,象溶进香茶,故得名“茶口”。茶口粉干是闽清县著名特产之一,与橄榄、糟菜并称“闽清三宝”。茶口村生产粉干因水质好、作工细、选料精良,采用自然风干等办法,所产粉干洁白匀长、细润柔韧,且久煮不烂、翻炒不粘不碎,因而被列入《中国食品大全》。“茶口牌粉干”被评为“福州市著名商标”、“福建省乡镇企业百项名牌产品”[2] 及“福建省名牌农产品”。
分类
茶叶
产地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
产地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
目录

品质荣誉

茶口粉干是闽清县著名特产之一,与橄榄、糟菜并称“闽清三宝”。茶口村生产粉干因水质好、作工细、选料精良,采用自然风干等办法,所产粉干洁白匀长、细润柔韧,且久煮不烂、翻炒不粘不碎,因而被列入《中国食品大全》。“茶口牌粉干”被评为“福州市著名商标”、“福建省乡镇企业百项名牌产品”及“福建省名牌农产品”。

生产情况

茶口粉干生产始于13世纪时的南宋。随着产业发展,粉干业逐渐成为茶口村的支柱产业,在2004年以前,茶口粉干因为生产零散、产量较少,粉干的产值相对较低。个别加工户还存在恶性竞争、竞相压价等现象,村里20多个加工户相继倒闭。

2005年6月,茶口村党总支试行“支部+协会”工作模式,成立了“茶口粉干协会”。协会成立后,就把当时村里的150多个专业户全部吸收为会员,统一工艺,提升质量,打响品牌,合力闯市场。在协会的积极帮扶和引导下,村里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等产供销模式,保持闽清县最大的粉干生产基地的地位。2010年全镇粉干专用粮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双季),年产粮2000多吨,保证了粉干加工的原料供应。

2004年,茶口村党总支成功引进投资500万元,成立集粉干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福州绿嘉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由该公司为农户提供原料、技术和相关标准,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该公司带动周围1300多名村民从事粉干加工业,促使农户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

在制作工艺和制作规程上,他们不断改进,茶口粉干的品质、口感日益提升。特别是闽清茶口粉干厂大胆推进制作工艺和制作规程创新,使茶口粉干的生产突破依靠自然风干的这道工序约束,改为机械烘干后,产量成倍增长。

粉干生产企业和协会还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通过生产方式转型,不仅壮大了“茶口粉干”生产规模,还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到2011年当地有茶口粉干厂和绿嘉食品有限公司2家机械化粉干生产企业,250多个粉干加工专业户。2010年,全村粉干生产量达1.5万多吨,创产值达1.3亿元,拥有“茶口”、“石羊公”、“茶峰”3个粉干注册商标。到2011年,茶口粉干已成功建立福州、南平、三明、厦门、美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或国家的销售网点。

来源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闽清五都茶口村有个财主,讨了三妻四妾,丫环成群,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家人每天吃不完的饭都倒进房前的一条小溪流走。小溪的下游有一个穷苦的村民,见到白花花的米饭被水冲走,心疼得很,就用竹筐把米饭打捞起来搓成米团晒干藏在缸里,青黄不接时拿出来用水煮后切成片,再下锅煮了吃。有一天当厨师的亲戚来到家里,那村民就用“米干片”请客,客人觉得新奇,便问起来,他吃后觉得比大米饭好吃多了,就想加工一种大米做的点心,扩大生意门路。于是,他选了好米磨成浆,压成粉团,搓成粿,用井水煮,挤压成粉丝,然后晒干就成了现在的“粉干”了,相传郑和下西洋时曾带这种粉干,销往南洋,受到海外人士的赞赏,以后华侨归来探亲,经常都捎去这粉干,这样,“粉干”便名扬四海了。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