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何振梁

何振梁(1929年12月-2015年1月4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上虞。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起从事体育工作,在国家体委搞国际联络工作。曾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2015年1月4日15:50分,何振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5岁。同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要求国际奥委会旗帜为其降半旗3天,以此纪念其对体育事业的卓越贡献。
中文名
何振梁
外文名
He Zhenliang
出生日期
1929年12月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无锡市
毕业院校
震旦大学
去世日期
2015年01月4日
职业职位
体育外交家
代表作品
《何振梁——五环之路》,《何振梁申奥日记》
主要成就
为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奠基
目录

主要经历

192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上虞。

1938年,何振梁随全家搬到了上海的法租界,转读教会学校。

1939年至1946年在上海中法学堂(解放后改名上海市光明中学)学习。

1950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电机系。同年到团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

1952年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在芬兰举行的第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1953年年底,何振梁与当时同在团中央工作的梁丽娟结婚。

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起从事体育工作,到国家体委搞国际联络工作。

1964年起历任中国体操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乒乓球协会秘书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主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体委司长、中国奥委会执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等职。

1980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他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在美国普拉希德湖举行的第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81年10月2日,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八十四届大会上当选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他还曾担任各国体育总会国际大会主席团副主席、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团结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何振梁为发展国际体育交往,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做了大量工作。

1985年起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同年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

1988年获亚洲举重联合会授予的卓越贡献金质奖;

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并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大众体育委员全副主席。后任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主席,曾任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和百周年大会成果研究委员会委员。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体育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1992年被西班牙卡洛斯国王授予大十字勋章;

1993年被摩纳哥国家元首雷尼埃大公授予圣查理十字勋章,同年荣获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功勋章。

1993年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参加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

1997年组织和主持的“世界体育文化论坛”在瑞士举行,被萨马兰奇称为“让文化委员会获得了青春”。

2001年北京申奥团陈述人之一,参加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他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2006年获得体育电视“终生成就奖”。

2007年在北大中国十大系列英才颁奖典礼上获得“十大系列英才”称号。

2008年5月20日,“何振梁奥林匹克陈列馆”在他的出生地无锡开馆,这是国内首座将体育名人和奥林匹克文化精神相结合的主题馆。

2008年7月,出版了《何振梁申奥日记》。

2008年8月6日担任北京奥运会北京站第432名火炬手。

2015年1月4日15时50分,何振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5岁。

2015年1月10日,何振梁遗体告别会在八宝山公墓东礼堂进行。杨澜、许海峰出席遗体告别仪式,众多民众前来吊唁。

主要作品

《何振梁——五环之路》一书由何振梁夫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梁丽娟撰写。全书以回忆录的形式,集中记录了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的个人成长和他的体育外交经历。

书中首次详实披露了包括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反对“两个中国”、60年代创立新兴力量运动会、70年代争取恢复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以及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和北京申办2000年、2008年奥运会等我国体育对外交往重大事件的内幕细节。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在打破海峡两岸体育交往障碍等情节有独特的描述。

《何振梁申奥日记》一书由何振梁先手亲笔完成,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摘录了何振梁私人日记中与北京两次申奥有关的内容。

该书从他的独特视角、真切感受,讲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工作过程,真实地记录了北京申奥的整个曲折、艰辛的历史进程及他本人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以何振梁为代表的申奥人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处变不惊、灵活斗争的“智慧”以及发愤图强、鞠躬尽瘁的“爱国心”。

贡献影响

何振梁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代表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自己在国际奥委会工作多年确立的地位、威望和影响,加上他优秀的人品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何振梁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获奖记录

荣誉奖项

▪2007  十大系列英才  (获奖)  

▪2006  体育电视终生成就奖  (获奖)  

▪1993  圣查理十字勋章  (获奖)  

▪1993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功勋章  (获奖)  

▪1992  大十字勋章  (获奖)  

▪1980  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获奖)  

▪1988  亚洲举重联合会授予的卓越贡献金质奖  (获奖)  

人物评价

何振梁帮助奥林匹克运动更加了解他的国家、中国人民和(其)杰出的文化。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失去了它最热忱的大使之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评)

何振梁是“职业政治家”,他“帮助中国重返奥林匹克运动”,并“帮助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国际奥委会评)

何振梁谦和正直、渊博儒雅,当年申奥城市习惯为奥委会委员建立个人档案,以便投其所好行贿,盐湖城丑闻曝光后,何老的档案是一张白纸,被评价为“不可收买之人”。(杨华评)

何振梁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曾被外国体育刊物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之一。(网易评)

在很多人眼中,何振梁站在北京申奥成败的分水岭上,是一个无法忘记的标志性人物,外国一家体育刊物曾将他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之一。(新浪评)

词条所在榜单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