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环境优越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江水域岸线84.3公里,拥有水域面积44万亩。境内河沟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有裕溪河、永安河、西河、花渡河等水系约260多公里,有竹丝湖等中型湖泊,水质优良,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适宜无为螃蟹生长。
人文历史悠久
无为地区生产螃蟹历史久远,螃蟹文化源远流长,在宋朝时期,无为籍诗人王之道受家乡螃蟹文化熏陶,有大量诗作描述无为螃蟹,如:"西风摇落黄花秋,江城有蟹供拍浮";在宋崇宁三年,大书法家米芾任无为知军时为解民苦,曾有"三拜煮蟹"之典故;据《无为州志》嘉庆年鉴记载:"无为泽国,类之繁,其鳞介乎!……小类介若龟、鳖、虾、蟹、螺、蛤、蚌、蚬之属";在现代,据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国宴招待时留给尼克松先生印象最深刻的美味螃蟹,就是产自无为市,无为螃蟹因其独特的品质,深受国内消费者认同,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素有:"中国螃蟹看安徽,安徽螃蟹看无为"之说。
产业发展现状
无为市现有螃蟹养殖面积15.8万亩,产值近12亿元,并已形成苗种培育、成蟹养殖、渔需服务、暂养储运、品牌营销等较完善的产业链,形成螃蟹产业发展五大特点:
一是螃蟹养殖已成规模。以"沿江渔业经济带"和"沿河渔业发展带"为重点,通过加大渔业开发力度,推广多种养殖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建立了一批河蟹健康养殖基地,"无为界明螃蟹生态养殖及反季节暂养基地"、"泉塘河蟹生态养殖基地"等4个螃蟹养殖基地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无为市清源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无为市成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组织获"省级示范合作组织"称号;泉塘镇中垄村获国家级河蟹产业"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称号;我县螃蟹养殖单产和亩均效益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大蟹工程"实施成效显著。2012年4月无为市政府出台了《无为市"大蟹"工程实施意见》,围绕"规格做大"、"品质做优"、"品牌做响"、"产业做强"的目标,优选天然长江蟹亲本送到沿海进行扩繁,运回1000斤长江天然蟹大眼幼体进行本地化培育;在泉塘、刘渡、襄安、泥汊、洪巷等乡镇建立了蟹苗培育基地4000亩;在泉塘、刘渡、泥汊、蜀山等乡镇建立了8个河蟹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示范面积5万,养殖效益较上年增长10%。
三是注重螃蟹品质提升。我县螃蟹养殖基地建设以优质水源为依托,应用自主探索的"种草、移螺、优苗、活水、稀放、混养"十二字河蟹养殖法和"生态养蟹"、"蟹鳜套养"、"虾蟹混养"等模式,特别是注重水草移栽、生态维护、水质调节、配合饲料营养配比与投喂,使无为螃蟹品质和风味尤为突出;我县开展渔药专项执法检查3次,全面杜绝渔业违禁药物使用;邀请安农大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对我县各养殖重点乡镇进行的水质检测中10项指标全部合格,更显我县优越的养殖环境。因我县螃蟹独特的品质,无为螃蟹成为螃蟹出口商和国内知名品牌贴牌首选。
四是无为市长江螃蟹大市场建设加快。我县十分注重水产品流通工作,已经发动民营资本投资建设了我省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该市场位于无为刘渡镇江边,一期工程投资1.2亿元,占地60亩,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一期主体工程已结束并正式投入运营,每日螃蟹成交量25万斤,有效带动无为蟹农增收,扩大了无为螃蟹知名度与美誉度。
五是螃蟹产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近几年,我县螃蟹产业涌现一批大中型水产龙头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伴随企业的壮大,"小老海"、"渡江宴"、"界明"、"巢湖"、"濡泉"等河蟹品牌影响力也在逐年扩大;我县组建了"无为市螃蟹产销协会",形成规模优势;界明、小老海、惠民等公司相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各类经营主体创新不断,争先恐后,竞相发展。
产业发展计划
下一步,我县将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无为螃蟹产业产值从12亿到30亿元的发展目标,形成生产、加工、流通、电子商务、渔业休闲完善的产业链。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科技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加快科技转化,提高养殖水平及创新能力,切实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探索信息化技术服务新模式;建立一批新技术、新品种示范点,完善"微孔底部增氧"技术,完善河蟹养殖板块建设;
二是继续推进实施"大蟹工程"。提纯我县河蟹种质水平,提高河蟹养殖规格;创新套养模式和生态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三是注册"无为螃蟹"地理商标,整合无为现有河蟹品牌,扩大"无为螃蟹"的品牌知名度做大做强河蟹产业;
四是努力培育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水产企业要注重培育和引导,并整合各个经营主体,在支持政策、运营环境、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努力做大做强无为螃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