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九宫山茶

九宫山茶,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通山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温暖湿润。九宫山茶扁形茶香气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条形茶色泽油润,栗香持久,耐冲泡。
产地
湖北省咸宁市
农产品标志产品编号
AGI02564
农产品标志证书持有者
通山县九宫山茶叶协会
农产品标志登记年份
2019年
产地
湖北省咸宁市
目录

地域产地

土壤地貌

通山地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大致呈西南高、东低的不规则状况,平均海拔为400米—900米之间。九宫山茶区立地多为山区和低山丘陵地域。主要伴生植物有马尾松、翠柏、杉类、枫类、栎、红豆杉、香框、红木、银杏等林木以及厚朴、杜仲、黄连、百合、桔梗、黄金、贝母等野生药用植物,森林覆盖率为76.8%。九宫山茶种植境内土壤为风化石砂质黄棕壤,土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5.31%,全氮含量0.12%,速效磷含量16—21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100—130毫克/千克,土壤pH4.5—5.5之间。这些高山二高山地带生态优良,植被多样,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朝夕云雾缭绕,砂页岩母质发育的酸性红黄壤,矿质元素及速效钾含量丰富,为造就九宫山茶独特品质的优越生态自然条件。

水文情况

富水河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发源于通山与江西省武宁县交界的幕埠山脉八底洞。由西南向东北流经通山县,出富池口注入长江。

气候情况

通山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962.3小时。年平均温度为17.2°C,≥10°C的活动积温4386.3°C,全年无霜期248天,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雨量为1829.3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61.5天,平均蒸发量为1389.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

品质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九宫山茶因制作加工工艺不同,产品可分为扁形茶与条形茶。扁形茶其品质外形扁平挺直,嫩绿隐毫汤色绿亮,香气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条形茶其品质条索紧结重实,色泽油润,栗香持久,滋味醇厚,叶底绿亮,清香四溢,耐冲泡。

生长环境

地域保护范围

九宫山茶的生产地为湖北省通山县厦铺镇、闯王镇、九宫山镇、杨芳林乡、洪港镇等五个乡镇,地处鄂南地区幕阜山脉中段九宫山及周边群山,地理坐标东经114゚15′—114゚58′,北纬29゚19′—29゚33′。

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9-01-2564

安全要求

九宫山茶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按照《绿色食品茶叶》NY/T288的规定执行。

特定生产方式

1、园地选择: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和肥力是茶树立地之本,是茶叶优质高产的基础。九宫山茶产地一般选择远离城镇、工厂、污染源的丘陵地带,以利于防止灰尘、废水、废气以及人类农事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园四周有树林环抱的更好,有利于提高茶叶自然品质。茶园要求土壤深厚(60—80厘米)肥沃,养分含量丰富而且平衡,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偏酸性(pH值4.5—5.5),土体疏松,通透性良好,不积水。土壤中砷、汞、镉、铬、铜等有害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绿色食品茶生产加工技术规定的标准。茶园集中连片,要有一定的规模。在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化作业的地方建立茶园最为理想。土壤环境、水质、大气质量等按照《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规定执行。

2、茶树品种:主要品种为当地群体种及近年引进的鄂茶系列品种,如:鄂茶8、五峰212等无性系茶树良种。

3、茶苗移栽:茶苗移栽最佳季节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一般选择在春节前后,最迟不超过二月份,特别是早芽种。在雨水分布均匀,又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选择在10月—11月上旬移栽,因秋季移栽,茶苗经一个多月护理后即可萌发新根,次年三月初就可以萌发新梢,比二月份移栽的茶苗要多发一轮新梢。移栽茶苗多采用开沟或开穴种植法,开穴深宽一般为12厘米×20厘米,穴大有利于根系伸展发育。移栽时,先用黄泥浆蘸茶苗根部(茶苗带土较多的可不用黄泥浆蘸根),然后分级把茶苗分放在穴中,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厘米左右,根系离底肥10厘米以上,一边分发一边种植;种植时要把茶根系舒展开,盖上细土,用手或用脚将土压紧,使茶苗根系和湿土接触良好。检查种植质量的办法是用一定的气力才能将茶苗拔出来而且有少量土带出地面,则茶苗就算种好了。如果不用气力能轻轻将茶苗拔出来,则没有种好,应重新压紧。种植后一定要浇足定根水,然后在根部四周撒上一层细土,有条件的可以铺草保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种植后视天气情况每5—7天浇水1次,确保全苗壮苗。

4、茶树修剪:茶树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第一次定型修剪离地面15厘米—20厘米处剪去顶芽(茶苗移栽后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待茶树长到45—50厘米时,离地面30—40厘米剪去上面枝条,并继续留养,这时千万不能采摘;第三次定型修剪当树高达60—70厘米以上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或离地面45—50厘米剪平。茶树经过3次定型修剪后,蓬面的高度和幅度均达到一定的采摘要求,便可逐步投入正式采摘,要绝对防止过早采摘。春茶前期可多采名优茶、中期可适当提早结束,在去年的剪口上再提高5—10厘米进行整形修剪,把蓬面剪成弧形,即可投入正常生产。轻修剪对于投产茶树来说,也需要每年进行轻修剪或深修剪,一方面有效控制树冠高度,另一方面不断更新生产枝,提高树冠面育芽能力。同时,运用合理采摘技术,适当留养,合理控制树冠高幅度,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茶树树冠始终保持旺盛的育芽能力,以后树高控制在60—80厘米之间即可。

5、土肥管理:茶树生长好坏,茶叶产量品质的高低与施肥种类、数量密切相关。按照绿色食品茶生产技术宜多施质优、营养成分完全的有机肥或茶树专用肥,这样茶树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好。因此,应坚持合理的科学施肥方法,以重施腐熟有机肥料(符合NY5020用肥标准)为主,合理配施复合肥。冬施有机肥每亩用菜子饼(或花生饼)300千克,或施猪粪、鸡粪1000千克、有机复合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混合拌匀后在树冠垂直下方开深沟施下盖土,施肥时间在秋茶刚结束的10—11月份前下肥最好。早施的肥料在雨水的作用下分解加快,春茶萌发前即可吸收利用,有利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而施晚了春茶用不上,到夏茶才能利用,不利春茶品质的提高。追肥也一样,一定要掌握施肥时期,围绕春、夏、秋三季茶芽萌发前20天左右施下,2龄茶园年追纯氮2.5—3.0千克/亩,3—4龄茶园年追纯氮5.0—7.0千克/亩,4—5龄茶园年追纯氮7.5—10千克/亩,分春、夏两季施入。成龄采摘茶园每生产100千克干茶追施复合肥12—15千克,分3次施入,即2月底3月初力争早施催芽肥,5月中下旬追施夏肥,8月上旬追施秋肥。追肥应开沟深10厘米,将肥施下盖土。总之,不论是冬肥或追肥,适当早施比晚施效果好。适当多施有机质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茶叶产量,对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别是香气、滋味的影响最明显。

6、鲜叶采摘:鲜叶采摘是茶树栽培中最后一项技术措施,也是茶叶加工第一道工序。鲜叶采摘的目的,是为了从茶树上采摘其幼嫩芽叶以供加工,从而获得较好的商品价值。因此,鲜叶采收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当年的产量和质量,又关系到茶树常年生长发育,鲜叶的量与质又是制茶原料的基础和品质的关键。九宫山茶加工扁形茶以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一叶占98%以上。加工条形茶以一芽二叶占60%以上,一芽三叶占40%以下。鲜叶采摘坚持如下三个采摘原则。坚持采养结合原则,幼龄茶园在采摘技术方面,必须注意留养,坚持以养为主,采摘为辅,保证年生长期内有一批新叶子留养在树冠上,树冠高幅度逐渐扩大。坚持“五采五养、量质兼顾”的原则:成龄茶树采取以采为主,以采摘面为标准,在采摘面上集中采,采摘面下集中养的采养技术。即“采面养底、采中养侧、采高养低、采密养稀、采大养小”的采摘原则,这种技术由于采摘界限分明,既能保持树冠上有一定叶面积进行光合作用,为面上集中采提供养分,促进多发芽和增加分枝数,扩大树冠采摘面,从而达到产量、质量、养树三兼顾的目的。因此,在采摘方法上,手工采茶要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篓盛装鲜叶,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送茶厂,防止鲜叶质变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采摘时要求提手采,不宜抓采,要采匀、采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叶,春茶宜早采、嫩采多采高中档茶,以留鱼叶采为主,夏茶留一叶采,秋茶适当留叶采原则。同时,要注意及时采下对夹叶,因为对夹叶没有及时采下而留在树上,不仅影响茶叶产量,也给茶树生长发育带来较多弊端:(1)对夹叶没有及时采下来,会抑制和推迟下轮新梢的萌发,减少采茶批数;(2)对夹叶所上空间位置,叶片老化较快、生理功能下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也增加养分的消耗;(3)对夹叶是形成开花结果的主要部位,生殖性能力很强,又要消耗大量养分;(4)对夹叶在茶树上形成短小细弱的冗枝,冗枝的营养生长能力很低,不能形成翌年有效生产枝,影响正常芽叶生长和比例下降。从上述存在问题来看,不采或少采对夹叶,不能代替留养,也不能起到留养茶树的作用。因此,在采摘上必须强调及时采下对夹叶,是一项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另外,有条件时可以采用机采,但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鲜叶和土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因为茶叶是一种商品,竞争性强,不但需要数量多,而且需要更好质量的绿色食品茶。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投放市场,让消费者喝上干净卫生的“放心茶”,市场信誉高,销路广,才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鲜叶采摘要跟着市场走,按照加工产品结构所需的原料等级标准进行采摘,以多采高中档茶原料,生产名优茶其效益最好。

7、病虫害防控: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护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以保证生产的茶叶食品符合国家茶叶卫生质量指标。(1)农业防治。绿色食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提高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发生与危害。选用抗病虫较强的良种,如鄂茶8号、五峰212等品种。合理密植,采用双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方式,亩植5000—6000株。适时修剪,成龄茶园应根据不同的树势在茶季结束或春茶前进行轻修剪,春茶结束后进行重修剪,并同时剪去枯弱枝、病虫枝和徒长枝。平衡施肥,根据生产茶类和土壤肥力合理配比氮、磷、钾三要素比例,保持茶树营养平衡,增强抗病虫能力。中耕除草,茶园深翻除草,既能使有些害虫的蛹和幼虫暴露于地表而死亡,又能减少病虫的寄生场所。分批多次采摘,此法可抵制茶小绿叶蝉、茶蚜的发生,也可减少部分螨类害虫。冬季清园消毒,茶季结束,将茶园以及茶园四周的枯枝落叶、杂草蒿杆清理出园烧毁或深埋,同时喷施45%晶体石硫合剂封园,以减少病虫越冬基数,减轻来年危害。(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它生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为害,利于保持生态平衡。(3)普及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异性诱杀。

8、茶叶加工:(1)扁形茶的加工技术工序扁形茶在名优茶中占比例最大,市场容量大。扁形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薄摊6—10小时)→杀青(锅温280ºC杀青3-5分钟)→冷却(风机协助冷却)→理条(锅温160ºC理条3—5分钟)→压扁(锅温120ºC5—8分钟)→煇锅(锅温120ºC—90º炒干)→归堆→装箱等8道工序。使成茶外形扁平挺直,香高持久,滋味浓爽。(2)条形(炒青)茶的加工技术工序条形茶又叫炒青绿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经摊放(薄摊6—10小时)→杀青(锅温380ºC杀青3—5分钟)→冷却(风机协助冷却)→揉捻(轻5分钟重10分钟轻3分钟重加压)→炒二青(锅温180ºC5—10分钟)→回潮(薄摊)→炒干(锅温90ºC左右炒干)→归堆装箱等8道工序。使成茶条索紧结,色泽油润,汤色嫩绿明亮,天然香气持久,滋味醇厚,叶底嫩匀。

专用标志使用

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九宫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通山县九宫山茶叶协会应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适用数量、范围及相关法律责任和义务。协议有效期为3年。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九宫山茶农产品或者九宫山茶农产品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活动。印刷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设计使用规范手册》要求。全国可追溯防伪加贴型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统一设计制作,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可以根据要求选择使用。5.3使用权的撤销获准使用九宫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者或经营者,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由登记证书持有人通山县九宫山茶叶协会,撤销其标志使用权,并报送相关部门备案。

1、标志使用人未严格按照九宫山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进行生产的。

2、生产区域超出九宫山茶登记保护范围的。

3、买卖、转让、加贴标志的。

4、有证据证明生产经营的茶产品品质不符合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要求的品质特征和安全标准的。

5、未按照规定要求建立九宫山茶标志使用制度及产品可追溯档案,标志使用档案,拒绝接受相关部门监督检查的。

6、未经许可,标志使用人擅自在其他产品上扩大使用标志或超过协议期限使用标志的。

生产情况

2019年,九宫山茶产地种植规模1200公顷。

荣誉认证

2011年,通山县九宫山有机茶基地所属商标“九宫山”牌有机茶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

2013年,九宫山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九宫山”品牌茶叶获2013年度全国供销合作社“百佳标准化农产品品牌”称号。

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九宫山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历史起源

九宫山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晋代有“入武昌山采茗”的记载,咸宁属武昌郡,唯九宫山是大山,“武昌山”当指九宫山一代,1958年和1980年两次在这里发现古原生茶树后裔。

九宫山茶根植于九宫山的道教文化,宋代山上便有“茶寮观”,《九宫山志》载:“稚三峰高地,有茶一顷”。

咸宁赤壁是中国绿茶的故乡,茶叶的栽培与加工,在赤壁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市有千亩以上茶场4个,其中就有通山闯王的虎头山茶场。

2016年,九宫山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成功与清华大学海峡关系学院签约成为全国首家产学研一体的示范基地。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