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中国十大著名被盗文物

中国十大著名被盗文物 被盗的国宝级文物盘点 遗失的国宝
中国十大著名被盗文物名单如下:女史箴图、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帝后礼佛图、天元皇太后玺、永乐大典、邢侯簋、武惠妃石椁、青铜虎鎣、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佛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著名被盗文物
中国十大著名被盗文物
《女史箴图》长348.2cm、高24.8cm,是由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一部绢本绘画,也是现存已知较早的中国画长卷之一,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中。该画描绘的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历史典故类,即通过历史特例的描绘,间接表现顾恺之心目中魏晋时期的女性形象;二是普通描绘类,直接描绘了其心目中魏晋时期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女性的生活状态。
  •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1759年由意大利宫廷西画家郎世宁设计的红铜铸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该铜像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为写实风格造型,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处,清晰逼真,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它既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又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查看详细
  •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是由西周晚期姬姓诸侯国曾国国君所铸。该青铜组器品类丰富,铸造精致、保存完整,包括鼎、簋、壶、甗、霝、盨等六大类共八件,每件器物上均铸有曾伯子孙颂扬先祖之德,以求子孙万代得以庇佑的吉铭,少则八字,多则百字,其内容对于书法艺术及青铜学术研究有著极其重要的作用。
  • 《帝后礼佛图》是北魏宣武帝为了纪念父母而修建的,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该浮雕与真人等高,逼真还原相貌与服饰,真实再现了孝文帝及其皇后礼佛的场景;图中人物神色庄严虔诚,衣服纹理疏密有致,既有佛家的庄重,又有皇家的华贵;皇帝在群臣簇拥下缓缓行走,皇后手中拈香,两幅浮雕千百年来深情对望,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天元皇太后玺,通高4.7厘米,边长4.45×4.45厘米,为麒麟钮,玺钮与玺台系铆嵌在一起,重达802.56克。玺上的印文为朱文,分布二行,每行三字,它标志着北周官玺制度的改变,同时也说明此玺需钤盖在绢帛之上。天元皇太后玺在印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研究从秦汉阴文铸造官印转向隋唐阳文蟠条官印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 邢侯簋旧称周公彝,1921年出土于河北省邢台市,为西周国宝级文物、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中。该簋是邢侯初封后,为祭祀周公而作之器,为四兽垂耳,侈口鼓腹,腹身饰象纹,足部饰蟠龙体纹,器高约20厘米,器身纹饰精美,有铭文68字。邢侯簋的发现对于研究西周王朝服制及邢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武惠妃石椁,高约2.3米、宽约2.6米,长约4米,为立体减底浮雕做法,宫殿形状石椁,结构由5块椁顶、10块廊柱、10块椁板、6块基座,共31块雕刻有精美图案的石头组成,是一件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的唐代文物珍品,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该石椁采用刀凿和绘画相结合的屈铁盘丝手法,留下了充满张力的异样韵致,在构图上用西方绘画手法描绘中国女性,集中表现了盛唐宫廷匠师新的艺术审美观。
  • 西周青铜器“青铜虎鎣”,这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别致,距今约有3000年历史。“虎鎣”是一种盛水的器物,且器型比较特别,三个腿柱一般为圆锥体,而这件为圆柱体腿柱。它一般是与“盘”类青铜器形成“组合套装”。在2018年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最终以41万英镑(约合366万人民币)价格被拍出。
  • 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是由赵郡王高叡为其亡伯、亡兄所造,也是21世纪初所见北齐时期雕刻中细致精美的圆雕作品,现藏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的幽居寺中。该佛像面相浑圆,细眉,长眼,身着袒右袈裟,披偏衫,薄衣贴体,衣纹稀疏作双阴线,线条细而流畅,特别是佛像底座上还有题记,这成为了研究北齐政治、军事、官制、佛法、书法、雕塑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