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季羡林十大代表作品

季羡林十大经典作品 季羡林主要作品有哪些 季羡林散文代表作盘点
季羡林十大代表作品名单如下:《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中文译本)》、《糖史》、《季羡林自传》、《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赋得永久的悔、《牛棚杂忆》、清塘荷韵、《留德十年》、《天竺心影》,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季羡林十大代表作品
季羡林十大代表作品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季羡林所著的一本史学著作。季羡林主力研究东方语言及印度史、中印文化关系史等,本书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本书收有《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吐火罗语的发现与考释及其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浮屠与佛》、《列子与佛典》等有关中印文化交流方面的论文十篇,是建国以来中印文化关系史研究的主要专著。本书再版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共收二十一篇文章,因而改书名为《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
  • 季羡林曾长期致力於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因此他把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完全翻译成中文,于1980至1984年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共八册。本书是全世界除英译本之外仅有的外文全译本。其代表了我国在南亚古代文学,尤其是梵语文学中世界性的高度,堪称文学翻译领域的巅峰之作。此外,季羡林另翻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等。
  • 《糖史》是一部著名的学术著作,作者是季羡林。季羡林先生在其著作《糖史》中汇录了大量史籍记载,辅以考古资料,以蔗糖为载体,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进而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他通过严格的考据研究,揭示了蔗糖千百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过程,呈现了隐藏在蔗糖背后错综复杂的文化交流史。
  • 《季羡林自传》是一部个人传纪作品,作者季羡林,于2008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季羡林先生的自传,回顾了他的童年读书生活、早期教书生涯、留德十年、在北大的教育及他的学术的总结、人生的感悟等,全面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
  • 《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是季羡林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弥勒会见记》是维吾尔族第一部戏剧文学,在维吾尔文学史和中国戏剧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1974年冬,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的母本——吐火罗文写本也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季先生十分清楚这部吐火罗语文献的价值,所以,在接到这批资料时,虽然已经年逾古稀,却毅然决定利用早年在德国学习的吐火罗语知识,来解读这部“天书”。后来经季先生多方考证和解读,终于完成了这本《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学术著作。
  • 《赋得永久的悔》是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本文是季羡林应别人之约写的一篇文章,其中作者回忆了童年与母亲在一起的经历,描写了于家乡于母亲一生难解的情怀。整篇文章,笔墨中浸透着苦难,饱含着深情,令读者体会到了他对母亲的爱意,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歉疚。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佳作,一经发表,广为流传,并且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荣誉奖。
  •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本书写于1992年,直到1998年才正式出版。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 散文《清塘荷韵》是季羡林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一篇上乘佳作,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本文清新俊逸,脱尽浮华,行文平易晓畅,直白中蕴蓄着哲理,情感朴素真挚,可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品行端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则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 《留德十年》是季羡林回忆早年留学德国岁月的一本文集,记录了季羡林先生1935年至1945年在德国留学的经历。本书没有太多华丽的文字,没有过多的文学手法,作者只是把自己真实的故事和感情表现出来,静静地回忆逝去的梦,浅显明白,又引人入胜。该作品不仅奠定了季羡林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亦为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 《天竺心影》是季羡林正式印行的第一部散文集,1980年9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回忆了作者在印度旅游的全程:从初抵德里开始,到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再到印度普通一家人,印度佛教、印度历史,最后离别印度。记录详实,语言通俗生动,图文并茂,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可读性都很强,适合广大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