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中国十大民俗博物馆

中国著名民俗博物馆有哪些 中国值得一去的十大民俗博物馆
中国十大民俗博物馆名单如下: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天后宫)、洛阳民俗博物馆、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福建民俗博物馆、苏州民俗博物馆、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广州民俗博物馆,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民俗博物馆
中国十大民俗博物馆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五台镇南五台山路,是以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展示民俗文化遗产为宗旨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博物院占地500亩,建设规模为493.88亩,规划面积为10.8万平方米,建筑整体呈明、清园林风格,设有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 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等各具特色的不同功能区。 查看详细
  • 甘熙故居即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又称甘熙宅第、甘家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甘熙宅第由毗邻的四组多进穿堂式古建筑群构成,占地面积9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是南京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也是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中规模大、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1986年,南京市市政府动员搬迁部分居民住户,成立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 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为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属的全民事业单位,于1997年11月建成开馆。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陈列展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代木雕精品展,主要展出清代及民国时期的雕花大床、神龛、看坊及其他民俗文物,誉为"天下第一龛"的满金雕花家神龛和"天下第一床"的六拄五檐满金雕花大床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深受中外游客好评。二是巴渝民俗的人生礼仪陈列,通过100尊栩栩如生的雕像,再现了巴渝地区民俗婚礼的全过程,充满了生活情趣。
  • 天津民俗博物馆是中国地方民俗博物馆。位于天津市的古文化街中心。1985年筹建,1986年元旦开放。该馆利用天后宫正殿为主的古建筑群体为馆舍。这一建筑群有山门、牌坊、钟楼、鼓楼、前殿、大殿、藏经阁和后殿启圣祠,大殿两侧有四座配殿。山门北侧有张仙阁,悬于上空,为古文化街的过街楼,山门外约20米处,矗立两棵各26米长的幡杆,上悬布幡,左幡为“三津艺卒百肆迎春”,右幡为“溟波洛日通运济航”,山门外跨越幡杆80多米处与天后宫古戏楼遥遥相对。
  • 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中国专题性博物馆,属国家三级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新街433号。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泽会馆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兴建而成。潞泽会馆,因祀关羽又名关帝庙,为清乾隆九年(1744)所建。现有舞楼、钟鼓楼、穿房、廊房、正殿、后殿、配殿等,是一组结构严谨、风格独特的古建筑群。1981年建为豫西博物馆,1987年改为洛阳民俗博物馆,1988年对外开放。
  • 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罗瑞合村,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对研究客家民俗文化及其源流、客家宗族制社会结构、宗法观念和家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博物馆是客家人开发深圳地区的历史见证,为研究深圳历史、文化、民俗、建筑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圳本土民俗的最集中展示,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被列入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福建民俗博物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2010年2月10日正式开馆。二梅书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馆占地面积2937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福建民俗博物馆是由福建省文物总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筹办,以传承、保护极具地方特色的福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特别是福州的“闽都文化”为主旨的博物馆。它是结合二梅书屋的房舍布局结构,通过展示近千件的闽派各时期的古典家俱、木雕木刻、福建各窑口瓷器、名人字画、工艺精品等民俗文物,全面反映富有福建特色的民俗文化。
  • 苏州民俗博物馆是中国地方专门性民俗博物馆。位于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东侧古宅内。房屋结构具有清代建筑特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苏州建城2500年时正式开放。苏州民俗博物馆现有“婚俗、生俗、节俗、寿俗及吴歌风俗”等五个展厅。由“人生礼仪、岁时节令和吴歌风情”组成了馆内的基本陈列。建馆以来,共征集及接受民间捐赠的民俗文物计3000余件,其中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40余件。并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民俗专题调研,其中有人生礼仪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社会生产习俗等各项专题。
  • 北京东岳庙始建于1319年,为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较大的宫观,由元代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吴全节出资修建,因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而得名。东岳庙占地约47400平方米,古建300余间,集中体现了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主要建筑都集中在正院的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形成了六进院落。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历代碑刻,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以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为北京民俗博物馆。
  • 广州民俗博物馆前身为资政大夫祠,“资政”即帮助治理国政的意思,“资政大夫”是封建社会的文官,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资政大夫祠由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国碧公祠和亨之徐公祠组成,占地面积22100平方米,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有圣旨,规模最大的古祠堂建筑群。广州民俗博物馆是展示、收藏、研究、休闲和体验广府民俗风情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规划分为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新展馆、湖心景区、民俗广场和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