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葛仙米

葛仙米为拟球状念珠藻,因为其形状像米粒故称之为“米”,因颜色蓝绿、颗粒圆润、玲珑剔透可与珍珠媲美故被美称为“珍珠菜”。葛仙米俗称天仙菜、珍珠菜、田木耳,附生于稻田、浅水池沼、湖、溪的砂石间或阴湿的泥土上,是我国传统的可食用蓝藻之一,可以干吃也可以鲜吃,并且糖盐可调,蒸、煮、炒、做汤、凉拌,做法不拘一格。葛仙米富含多种维生素,如 VB1、VB2、VC、VE、β-胡萝卜素含量丰富,其中抗坏血酸的含量相当于山楂的5倍,柑橘的15倍。
目录

形态特征

葛仙米群体为拟球状,球体直径可达到肉眼可见的数毫米至数厘米,藻体呈蓝绿色或黄褐色,外部有胶质包被,藻丝细胞之间有异形胞,顶端有多幼藻丝体。大多数葛仙米在繁殖的时候会产生厚壁孢子,经常成串并连成链状。葛仙米球形胶质状,外形像木耳,因此称之“水木耳”或“田木耳”。没有根、茎、叶,漂浮在水中,故又名“天仙米”或“天仙菜”。由许多细胞连成念珠状群体,颜色蓝绿,颗粒圆润,玲珑剔透,可与珍珠媲美,故被美称为“珍珠菜”。

生长环境

葛仙米附生于稻田、浅水池沼、湖、溪的砂石间或阴湿的泥土上。

其自然分布区域皆处于亚热带,年日均气温12.5℃~21.1℃;年均降雨量多大于1000mm。日照较为充足,如湖北鹤峰年均日照时数为1342h,贵州岑巩县凯本乡为1275h,四川双河镇、土黄镇等地也均大于1000h,充足的光照时间为葛仙米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偏好偏酸水环境,如走马镇葛仙米生长区水源的pH值为6.2~6.3;喜好含磷量丰富的土壤环境,以主产区湖北鹤峰走马镇为例,水稻土总磷含量279~1354mg/kg,有效磷51~270mg/kg(平均含量177mg/kg)。因此适宜葛仙米生长的环境要点为水量丰沛、日照充足、偏酸性水源与含磷丰富的土壤。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湖北鹤峰的走马镇,同时在贵州、四川、陕西、广西(北流)、广东(仁化)、湖北(房县)、江西(井冈山)、山东(烟台)以及浙江(千岛湖)等地均有发现。

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黎尚豪院士生前多次到鹤峰县走马镇考察后道:“葛仙米在世界范围内,非洲七亩地,产量甚微,然而湖北鹤峰走马有万亩之产地,且产量之高,实属世界罕见。”

农田培养方法

准备工作

农田选择

选择排灌便利的褐土农田、黄棕壤农田或水稻土农田作为培养田,在秋冬季节农作物收获后,除去地表的农作物秸秆及杂草,将农作物秸秆及杂草清理走;或者对培养田进行耕地,将农作物秸秆及杂草覆盖在土壤中使其成为有机肥。然后在培养田中灌水,水深2~16cm,并将培养田进行平整后以备用。

藻种制备

选择葛仙米群体,将葛仙米群体进行清洗杀菌、匀浆以及接种培养,在室内将葛仙米群体进一步培育成藻种,当葛仙米群体直径达到0.2~1mm时即转移到培养田中进行播种。

播种

葛仙米的生长期为11月至次年5月,主要集中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气温回升期。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均可播种,可根据水稻田实际使用情况灵活掌握。

做好准备工作,在培养田中灌水平整一周后即可进行播种,播种前,将培育田中水的pH值调节至6.5~8.8,播种时按照每平方米20~60g藻种的播种量,将藻种均匀的散播在培养田中,并裸露在培养田的表层土壤上。

田间管理

在培养期间,应避免水禽类动物进入培养田中,同时保持培养田中的水深为2~16cm,使葛仙米群体完全淹没在水面以下,并保持培养田中土壤层和水层的稳定;每15~30天在培养田中加入氯化镁100~1000g、氯化钙50~500g、磷酸氢二钾50~2000g。冬季培养田的水面结冰时,应避免葛仙米群体被冰层所冻结,若发生冻结情况,应增加培养田中水的深度。

采收

进入4月后,随着气温回升,葛仙米生长速度越来越快,通常可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采收,也可以根据水稻田的使用需要提前收获。每1m2水稻田可以收获300~800g葛仙米鲜藻。葛仙米群体墨绿色、圆珠状时选择晴朗天气采收,用竹制器具采收,须保持17cm左右的深水层,并采用不同孔径的筛网对葛仙米群体进行筛分。

主要价值

野生葛仙米蛋白质含量高达48.61%,共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含7种人类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44.619%,除色氨酸(Trp)在处理过程中成分可能被破坏,只检测到其含微量外,其他必需氨基酸均较高。人工培养的葛仙米与野生葛仙米的营养成分相似。葛仙米富含多种维生素,如VB1、VB2、VC、VE、β-胡萝卜素含量丰富,其中抗坏血酸的含量与鲜枣含量相近,相当于山楂的5倍,柑橘的15倍。

更多推荐
相关分类
热门文章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