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十大姓吴的历史名人

十大姓吴的历史名人 姓吴的出名历史人物 吴姓历史名人
十大姓吴的历史名人名单如下:吴道子、吴昌硕、吴承恩、吴起、吴镇、吴夲、吴炳、吴伟、吴敬梓、吴让之,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十大姓吴的历史名人
十大姓吴的历史名人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 吴承恩(1500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学者吴玉搢,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介绍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
  •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先后任仕鲁、魏、楚,百余战未尝一败。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能和他比的人也屈指可数。吴起在鲁则弱鲁能胜强齐,在魏大小战役七十二场,全胜六十四,其余皆平,更有五万击溃秦军五十万的记录,帮魏拓地千里,使秦不敢东向。在楚国,使得楚国南平百越,北兼陈蔡,东退三晋,西败强秦。可能很多人都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他确确实实是中国历史上伟大卓著的将领之一。
  • 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吴镇以善画山水和墨竹著称,草书学巩光,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而又独出机杼,以雄强笔法辅以丰富墨法,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精写竹,师李衎,晚年则专写墨竹;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吴镇现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以及后人辑集的《梅道人遗墨》及《梅花庵稿》诗文著作。
  • 吴夲(公元979—1036年),字华基,北宋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今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人,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吴夲曾任宋御医,后悬壶济世,医德高尚,深受人们敬仰,民间称其为吴真人,尊为“神医”,乡民建庙奉祀尊为医神;其著有《吴夲本草》一书。保生大帝是福建省历史悠久的民间信仰,供奉保生大帝世界祖庙位于白礁慈济宫,信众近亿人,是中国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医神之一。
  • 吴炳,生卒年不详,毗陵武阳(今江苏常州)人,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任画院待诏,是南宋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画家。吴炳于万历末进士;崇祯中历官江西提学副使;永明王时任兵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清兵至护送王太子走城步,被俘。吴炳画迹有《春池睡鸭图》《山茶鹁鸽图》《鸳鸯瑞莲图》等43件,著录于《南宋院画录》,均“简易有生趣”,“精彩如生”;传世作品有《出水芙蓉图》及《嘉禾草虫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 吴伟(1459年~1508年),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明代著名画家。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追随者众,形成兴盛一时浙派山水中的“江夏派”。他精山水,最长于白描人物,代表作品有《采芝图》、《仙踪侣鹤图》、《芝仙图》、《溪山渔艇图》以及白描《人物图》、《神仙图》等。
  •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 吴让之原名廷扬,字熙载,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1799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吴熙载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其篆书点画舒展飘逸,结体瘦长疏朗,行笔稳健流畅,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