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财政学专业大学

中国财政学专业十大名校 全国财政学专业有哪些大学
财政学专业大学名单如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财政学专业大学
财政学专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办于194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南大现有南湖和首义两个校区,校园教学、活动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设有19个学院、58个本科专业,开设法学-经济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推动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 上海财经大学创办于1917年,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上海财大现有三个校区,占地812.9亩;设有22个教学院、38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财经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学科体系。
  • 中国人民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创办于193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设有35个学院,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等,开设本科专业82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93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37个,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 查看详细
  • 北京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创办于1898年,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北大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查看详细
  • 中央财经大学,简称中财、央财、中央财大、中财大,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高校。学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查看详细
  • 辽宁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创办于1948年,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辽大现有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190亩,设有27个学院,54个研究院,开设本科专业75个;其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建设配备齐全,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 山东财经大学,创建于1952年,由山东会计专科学校与齐鲁大学的经济系合并组建而成,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山东省省部共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有燕山、舜耕、圣井三个校区,总占地3000余亩;校内图书馆藏书283.6万册,电子图书967.8万册,数据库362个,实现了与省市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
  • 天津财经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法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项目,是中国较早拥有与国外合作举办学历教育并授予美国MBA学位资格的院校之一。
  • 东北财经大学创办于1952年,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东北财大现有2个校区,总占地65万平方米;设有41个本科专业,其中有24个专业按9个专业类招生;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创办于1902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南京大学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31个直属院系,88个本科专业;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查看详细